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凯莉

作品数:21 被引量:82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周围神经显微外科重点实验室课题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肌电
  • 7篇电生理
  • 6篇描记
  • 6篇描记术
  • 6篇肌电描记术
  • 4篇神经根
  • 4篇皮神经
  • 4篇肌皮
  • 4篇肌皮神经
  • 4篇臂丛
  • 3篇电生理研究
  • 3篇诱发电位
  • 3篇神经传导
  • 3篇神经传导速度
  • 3篇术后
  • 3篇综合征
  • 2篇电生理技术
  • 2篇电生理学
  • 2篇电图
  • 2篇胸廓

机构

  • 21篇复旦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21篇张凯莉
  • 11篇朱艺
  • 10篇顾玉东
  • 5篇田东
  • 4篇徐建光
  • 4篇徐雷
  • 3篇王涛
  • 3篇顾雁浩
  • 3篇黄霄云
  • 2篇屠丹云
  • 2篇张丽银
  • 2篇胡韶楠
  • 2篇陈亮
  • 2篇徐一鸣
  • 2篇胡永善
  • 2篇李放
  • 2篇范振华
  • 1篇吴毅
  • 1篇于光明
  • 1篇吴晓东

传媒

  • 11篇中华手外科杂...
  • 5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第六次中国中...

年份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2
  • 2篇200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冲阻滞神经电生理技术在诊断肘管综合征中的应用
2010年
目的探讨对冲阻滞神经电生理技术在早期肘管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有典型临床症状疑诊为肘管综合征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神经电生理方法和对冲阻滞电生理技术检测肘段运动传导速度(为正常值下限),并对运动传导速度进行比较。结果应用常规检测法检测30例肘段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平均为(45.20±4.20)m/s,均在正常值下限;而对冲阻滞神经电生理技术检测的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平均为(35.12±3.01)m/s,均明显低于正常值,且波幅均降低。结论对冲阻滞神经电生理技术能对冲肘上正中神经的兴奋,只记录到尺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能更准确更早地反映肘段尺神经的NNCV,提高诊断率。
田东张凯莉
关键词:肘管综合征肌电描记术
膝关节骨关节炎肌肉抑制的评价及拮抗机制的研究
李放范振华屠丹云胡永善徐一鸣张凯莉朱艺吴毅白玉龙杨晓冰
该课题使用了以定量腱反射肌电图检查为主的技术,检查和评价了这种肌肉抑制的存在和程度,并结合等速测定、等长收缩肌电检查等,研究了关节源性肌肉抑制的特性,提出了等长收缩可减轻肌肉抑制的机制。该研究则率先用肌电比较的方法说明,...
关键词:
关键词:膝关节骨关节炎拮抗机制
“双红散”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临床发现双红散早期应用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症状和感觉传导速度。本文试图从功能学和形态学两个方面,探讨双红散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
陈剑秋王文健薛红丽张凯莉朱艺凌怡平
文献传递
前臂正中神经一尺神经交通支电生理学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评估中国人群前臂正中神经-尺神经交通支的电生理特点及出现率。方法随机选取50名正常志愿者,通过对比上肢远、近端刺激时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s,CMAP)波幅、波形的变化检测前臂正中神经一尺神经的交通支。结果Martin-Gruber交通支(Martin-Gruber anastomosis,MGA)的电生理检测阳性率为24%,男女性别和左右肢体各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名志愿者中未检测到反Martin-Gruber交通支(reverse Martin-Gruber anastomosis,RMGA)。结论在前臂正中神经一尺神经交通支中,MGA较为常见,而RMGA很罕见。交通支对前臂神经损伤的诊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吴晓天王涛张凯莉沈忆文
关键词:肌电描记术电生理学
运动诱发电位分段检测法在胸廓出口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摘要)
2006年
目的讨论采用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分段检测技术在下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TO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临床诊断为TOS或疑似TOS者及9例正常对照者,采用高压电刺激引发MEP,同时测量全程MEP的潜伏期,及锁骨下近段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结果20例患者正中神经近段MEP、全程MEP法的检测百分率为83.3%、33.3%。采用尺神经近段MEP、锁骨下近段MNCV及全程MEP法检测,三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94.4%、83.3%、55.6%。说明近段MEP检出百分率高于锁骨下近段MNCV的检出率,高于全程MEP潜伏期的检出率。结论(1)用近段MEP检测方法可明显提高TOS的诊断率;(2)近段MEP检测方法可提高双卡综合征的鉴别率。
张凯莉
关键词:胸廓出口综合征运动诱发电位检测法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EP双卡综合征
臂丛颈7神经根支配主要代表肌的电生理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通过电生理检测分析臂丛颈,神经根的主要代表肌。方法选择16例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行健侧颈,神经根移位的患者,术中采用电生理检测,对颈,神经根支配肌的波幅进行分析,确定颈,神经根的主要代表肌。结果电生理检测表明背阔肌与肱三头肌长头均可较好地代表颈,神经根的功能。尤其是肱三头肌长头在所有16例患者的检测中,刺激颈,神经根所得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值均明显大于其余神经根所得波幅值;而背阔肌有4例(占25.0%),在刺激颈。神经根时所得CMAP波幅值与颈,神经根接近。结论将肱三头肌长头、背阔肌作为定位颈,神经根的代表肌更具有合理性与科学性。
田东徐雷张凯莉顾玉东
关键词:臂丛电生理学神经根
肌皮神经肱肌肌支移位术的电生理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应用电生理技术研究肱肌肌支的神经根来源及探索肱肌肌支移位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10名臂丛损伤作健侧C7移位术的患者,术中暴露正常的臂丛神经,用Reporter四道程肌电诱发电位仪,刺激C5~T1神经根,在肱肌记录诱发电位并计算其潜伏期及波幅.对1例肩外展、屈肘功能正常而手部无功能的C7脊髓损伤患者,在右侧上肢行肌皮神经肱肌肌支移位术,术中将肱肌肌支移至骨间前神经,以恢复手指屈曲功能.结果10名行健侧C7移位者术中刺激C5~C7均记录到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而刺激C8T1则无CMAP出现.C5~7CMAP的潜伏期为[(6.32±1.50)ms,±s,下同]、(6.51±1.36)ms和(6.99±1.33)ms,波幅为(2.81±3.17)Mv、(3.01±3.20)Mv和(1.55±1.99)Mv.其中以C6的波幅最大,提示C6支配肱肌的纤维数可能最多,但经统计学处理,各神经根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术后第2天检查屈肘功能正常,电生理检测肱二头肌为单纯相.术后1年半随访,术侧拇示指出现屈曲动作.结论肱肌同时接受来自C5~7神经纤维的支配,该肌支移位至C8T1为主支配的正中神经是可行及有效的.
胡韶楠顾玉东陈亮徐建光张凯莉朱艺
关键词:肌皮神经电生理神经纤维屈肘功能臂丛神经
大鼠臂丛神经慢性卡压后不同时程神经组织的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大鼠臂丛神经慢性卡压后不同时程神经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建立大鼠慢性卡压模型,对卡压后不同时程神经组织的细胞成分进行超微结构的量化分析,有髓神经纤维数目计数,测定髓鞘厚度、脱髓鞘神经纤维、空化神经纤维,以及观察巨噬细胞、新生有髓神经纤维。结果 慢性卡压神经的超微结构较正常神经有明显变化,但又与急性神经损伤有所不同:(1)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在早期无明显减少,在中期明显减少,在后期虽然总数仍减少,但与中期相比却呈上升趋势,这与后期出现的新生有髓神经纤维有关。(2)髓鞘厚度一直呈下降趋势,并与卡压时程呈正相关。(3)巨噬细胞活性在卡压12周时明显增强,内含大量退变髓鞘及坏死神经轴突。(4)在卡压后16周组出现较多新生有髓神经纤维,但髓鞘结构发育不完善,髓鞘厚度较薄。结论 脱髓鞘改变即髓鞘厚度的变化是卡压神经组织的早期变化,神经轴突的变化(空化神经纤维)是卡压神经组织的晚期变化。神经的慢性卡压过程是神经纤维变性、坏死和神经纤维再生的两种相反方向的不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并以损伤占主导地位。
徐雷徐建光顾玉东李继峰袁伟张凯莉
关键词:神经组织超微结构神经纤维再生
神经肌电图对坐骨神经损伤的术中应用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神经肌电技术在坐骨神经损伤的术中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4例患者共 2 4根腓总神经和19根胫神经损伤进行术中电生理功能评价 ,研究与术前电生理诊断间差异 ,并作预后随访分析。结果 术中与术前的电生理诊断结果间存在差异。术中损伤近端存在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compoundmuscleactionpotential,CMAP)和远端存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EP)的损伤神经总体恢复较好。手术前后比较 ,胫神经预后较腓总神经好。结论 术中神经电生理检测能完善术前对神经受损程度的诊断 ,术中能检测到SEP和CMAP的损伤神经 。
张秉文俞永林张凯莉顾玉东
关键词:神经肌电图坐骨神经损伤电生理
肱肌肌支移位重建屈指功能的远期疗效
2005年
目的报道肌皮神经肱肌肌支移位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3例行肌皮神经肱肌肌支移位至屈指肌支者,术后随访2年以上,并测定其肌力与肌电。结果2例术前C5、7神经支配肌群良好者(肌力4°,肌电为单纯混合相),术后屈指功能恢复良好(肌力3°,肌电为单纯或单纯混合相)。另1例术前C5、6支配肌群仅个别肌肉良好(肌力3°,肌电为单纯相),术后功能未恢复。结论肱肌肌支的功能状态是影响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术前C5、6神经根支配的肌群功能状态全面良好者,肱肌肌支移位术后屈指功能恢复良好。
顾玉东张丽银王涛张凯莉朱艺
关键词:屈指功能远期疗效术后随访肌皮神经神经支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