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瑶
- 作品数:14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Seminar教学法在《全科医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 2024年
- 目的:在《全科医学概论》的教学中应用Seminar教学法,探讨该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从开设《全科医学概论》的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四年级本科生中选取160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80人。其中,对照组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实施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应用Seminar教学法进行教学。比较分析两组学生学习效果及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学习效果(课堂氛围、文献检索能力、思维拓展能力、知识的接受程度、自主学习能力、对未来从事全科医疗充满兴趣)以及学生对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全科医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应用Seminar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医学生自主学习、研讨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并增加教学满意度。
- 刘春辉沈士焜苑露丹孙瑶韩曦乔峰
- 关键词:SEMINAR教学法
- γ-分泌酶抑制剂对体外培养的糖尿病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对体外培养糖尿病(DM)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DM大鼠VSMCs,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培养基组(con组)、加入不同浓度(0.15、2.50、7.50μmol/L)DAPT的培养基组(实验组),72 h后收集细胞,分别用双向电泳方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Notch3、Notch4、Jagged-1、Jagged-2、DLL4蛋白的表达。结果 (1)双向电泳图谱证实提取的蛋白中含有目的蛋白。(2)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随DAPT浓度的增加,Nocth1、Nocth3、Nocth4、Jagged-1、Jagged-2、DLL4各蛋白的表达均递减;7.50μmol/L组与对con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0.15、1.25μmol/L组与co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5、1.25μmol/L组与7.50μmol/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5μmol/L组与1.25μmol/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APT作用于体外培养的DM大鼠VSMCs后,使其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减少,在一定浓度范围内(1.25~7.50μmol/L)呈浓度依赖性。
- 冯东凡范东旭金松韩梅杨婷刘彦东王凯峰孙瑶
- 关键词:NOTCH信号通路Γ-分泌酶抑制剂血管平滑肌细胞双向电泳
- 介入栓塞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应用介入栓塞与聚桂醇联用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肝血管瘤患者60例,均为我院2016-02~2017-02收治,随机分组,就单纯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n=30)与介入栓塞与聚桂醇注射联合治疗(观察组,n=3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所选择的肝血管瘤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总胆汁酸水平经检测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程度不等降低,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恶心2例,疼痛1例,发热2例,并发症率为16.7%;对照组恶心3例,疼痛2例,发热1例,并发症率为20%,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肝血管瘤患者,应用介入栓塞与聚桂醇瘤体局部注射联合方案治疗,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降低总胆汁醇水平,且具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孙瑶冯晓航
- 关键词:介入栓塞聚桂醇肝血管瘤
- NSCs与EPCs共移植对AD模型大鼠治疗作用的研究
- 2017年
- 目的:探究自体取材体外培养的NSCs与EPCs共培养体移入AD模型大鼠脑内病变区,观察其神经细胞和血管的再生情况以及受损功能恢复的情况,为治疗阿尔兹海默症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双侧海马注射Aβ1-42制备AD模型鼠,利用水迷宫行为学测试进行入组鼠的筛选,将大鼠随机分成EPCs组、NSCs组、EPCs+NSCs组、对照组。通过水迷宫检测、细胞学检测以及组织学检测对NSCs与EPCs共移植对A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在NSCs与EPCs共培养组中,可以看见重新贴壁生长的EPCs;部分NSCs重新形成神经细胞球,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Cs与NSCs联合植入,神经干细胞可在实验鼠脑内增殖,建立新的突出结构,可以改善大脑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功能,对于治疗阿尔兹海默症有一定的疗效。
- 刘阳孙瑶张宇盛宝英
- 关键词:AD模型鼠阿尔兹海默症
- 序贯法内膜剥脱术结合腰交感神经节切除对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实施序贯法内膜剥脱术结合腰交感神经节切除对患者疗效影响。方法:择本科2014-09~2016-09共90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手术方案分为剥脱组(n=45)和结合组(n=45),剥脱组患者实施序贯法内膜剥脱术治疗,结合组患者实施序贯法内膜剥脱术+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治疗,分析总结两种手术方案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结合组患者术后6个月ABI、Rutherford分级与剥脱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合组患者术后1年ABI与剥脱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合组患者术后1年Rutherford分级与剥脱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剥脱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实施序贯法内膜剥脱术结合腰交感神经节切除可提升患者疗效。
- 孙瑶冯晓航
- 关键词: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并发症
- 巨大阑尾黏液囊肿误诊1例报道
- 2013年
- 病例资料 患者,女,37岁,因“右下腹部胀痛伴下坠感5年余”收入笔者所在医院妇科治疗。
- 王凯峰刘彦东范东旭杨婷孙瑶金松汪宝林
- 关键词:巨大阑尾黏液囊肿误诊病例资料腹部胀痛
-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对大鼠后肢动脉硬化闭塞血管再生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后肢动脉硬化闭塞血管再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后肢动脉硬化闭塞模型60只,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治疗组(NS组)15只,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bFGF组)15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VEGF组)15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VEGF+bFGF组)15只。NS组、VEGF组分别隔日一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100μg/LVEGF 1mL;bFGF组隔日一次后肢股内侧多点肌肉注射100μg/L bFGF 1mL;VEGF+bFGF组隔日一次腹腔注射100μg/L LVEGF 1mL+后肢股内侧多点肌肉注射100μg/L bFGF 1mL,共治疗21d。分别于7d、14d、21d观察大鼠后肢缺血情况如:间歇性跛行情况、皮肤颜色改变、皮温改变、足溃疡情况等。继续饲养至3个月后取后肢股内侧部位肌肉组织行免疫组化观察血管数。结果 VEGF+bFGF组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bFGF组、VEGF组及NS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可见VEGF与bFGF联合应用可促进后肢动脉硬化闭塞大鼠的血管再生。结论 VEGF联合bFGF能促进大鼠后肢动脉硬化闭塞血管再生,为临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提供新的治疗依据。
- 金松王瀚锐刘彦东范东旭孙瑶苏德旺柯德志汪宝林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血管再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后肢动脉硬化闭塞血管再生机制的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对大鼠后肢动脉硬化闭塞血管再生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建立后肢动脉硬化闭塞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NS组)、VEGF组、b FGF组及VEGF+b FGF组。NS组、VEGF组隔天于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1 m L、100μg/L rh VEGF 1 m L;b FGF组隔天于后肢股内侧多点肌肉注射100μg/L rhb FGF 1 m L;VEGF+b FGF组隔天于腹腔注射100μg/L rh VEGF 1 m L及于后肢股内侧多点肌肉注射100μg/L rhb FGF 1 m L,共治疗21 d。第30 d时行血管造影检查观察大鼠后肢动脉硬化闭塞血管再生情况;第3个月时,取后肢股内侧肌肉组织分别应用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其组织中VEGF和b FGF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结果 1血管造影结果显示,VEGF+b FGF组侧支血管新生条数明显多于b FGF组(P<0.05)、VEGF组(P<0.05)及NS组(P<0.001),b FGF组和VEGF组也明显多于NS组(P<0.05),b FGF组和VEGF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结果均显示,VEGF和b FGF蛋白和m RNA表达在VEGF+b FGF组均明显高于NS组(P<0.001)、VEGF组(P<0.001)和b FGF组(P<0.001);VEGF组和b FGF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和b FGF联合应用能够上调大鼠后肢缺血区组织中VEGF、b FGF的含量,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分化、毛细血管出芽生长,使缺血区血管新生,为外周动脉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法。
- 杨婷王凯峰孙瑶刘彦辉王瀚锐范东旭金松窦鹏挥刘彦东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动脉硬化闭塞血管再生
- vWF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血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研究von WilleBrand facto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血中的表达。方法:筛选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2016-11~2017-09收治的下肢DVT患者358例为DVT组,健康自愿者30例为对照组,采集血液标本,以ELISA法测定v WF在血浆中的浓度。结果:试验发现DVT组(58.45±8.48)ng/m L与对照组(53.24±9.95)ng/m L,DVT组数据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得出t=2.293,P=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DVT急性期患者的血中,v WF浓度升高,表示v WF可能参与DVT急性期的形成过程,v WF介导的血小板黏附的具体机制仍需探索,但不可否认的是,此研究仍为DVT早期应用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 范东旭薛金枝孙瑶王瀚锐程明勋金松
-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 ET-1、5-HT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急性期血中内皮素-1(ET-1)、5-羟色胺(5-HT)水平、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12~2017-07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2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做为对照组,患者于入院当天治疗前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血浆ET-1、5-HT水平,将两组上述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ET-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5-H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二者存在正相关。结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ET-1和5-HT水平较对照组增高,ET-1联合5-HT检测可做为早期诊断和早期预测DVT的标志物,且二者的相互作用可能对DVT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
- 韦利金松程明勋孙瑶杨婷
- 关键词: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内皮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