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凤姣

作品数:6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PKA
  • 2篇毒性
  • 2篇信号
  • 2篇十八反
  • 2篇阿霉素
  • 1篇毒效
  • 1篇毒性实验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病
  • 1篇心脏毒性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损伤
  • 1篇血液
  • 1篇血液学
  • 1篇压力超负荷大...
  • 1篇亚急性毒性
  • 1篇亚急性毒性实...
  • 1篇炎症

机构

  • 6篇天津中医药大...
  • 2篇天津市医药科...
  • 1篇天津市中医药...

作者

  • 6篇孙凤姣
  • 5篇庄朋伟
  • 5篇张艳军
  • 2篇张密霞
  • 2篇卢志强
  • 2篇张译丹
  • 2篇吴锦
  • 1篇林映雪
  • 1篇韩娟
  • 1篇张金保
  • 1篇张凤奇
  • 1篇黄莹莹
  • 1篇张腾
  • 1篇宋甜甜

传媒

  • 2篇中草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生川乌醇提物致心、脑毒性的表现及其对血管内皮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考察生川乌醇提物致心、脑毒性的表现和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川乌醇提物低、中、高剂量(2.5、5.0、7.5 g/kg)组,连续ig给药15 d。观察大鼠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并于给药结束后检测心电图,采集血液进行血常规和血生化分析。处死后取脑测定脏器系数并进行病理检查;取左心室和海马区组织块做电镜观察。结果给药结束时生川乌高剂量组大鼠全部死亡,生川乌中剂量组死亡率显著升高,血液中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容积(HCT)、丙氨酸转氨酶(ALT)、尿素(UREA)、葡萄糖(GLU)显著增高;低、中剂量组均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其中室性心律失常最为明显。生川乌中剂量组动物脑指数明显增加,局灶性海马区神经元固缩明显增多。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生川乌中剂量组局部海马区神经元胞质溶解、核碎裂,胶质细胞凝固性坏死;左心室和海马区血管内皮细胞明显损伤、凋亡。结论在所给剂量下,生川乌醇提物能造成明显的心脏毒性和神经毒性,并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凋亡。
孙凤姣张译丹吴锦张密霞庄朋伟张艳军
关键词:生川乌血管内皮损伤神经毒性亚急性毒性实验血液学
附子半夏反药组合通过抑制PKA/β2AR-Gs信号通路加重阿霉素心肌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
目的古今文献和临床处方大数据比较分析发现,附子半夏反药组合常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疗效确切;但中药配伍禁忌理论严格限制了其临床使用。本研究考察附子半夏配伍对阿霉素心肌病大鼠的毒效表征并初步阐明其机制,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
孙凤姣黄莹莹李莉莉杨超庄朋伟张艳军
关键词:十八反阿霉素
文献传递
基于病症条件的中药配伍禁忌毒效表征研究思路与方法被引量:10
2016年
中药配伍禁忌历来是中药安全性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以"十八反"为代表,从安全性评价、毒效物质、毒理毒代、药物相互作用、毒性机制等方面,我国学者对中药配伍禁忌进行过大量研究,但是由于在研究思路、研究模式、研究方法等方面缺乏系统的设计和持续深入,许多关键问题尚缺乏可靠结论,未在学科、行业内达成共识。基于"半娄贝蔹及攻乌"配伍禁忌毒效表征基础研究,发现配伍禁忌相关反药组合在功效发挥过程中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是中药配伍禁忌"毒性"的主要表现。中药配伍禁忌的形成具有条件性,与其组成配比、剂量、配伍环境等要素密切相关,其中病症条件是配伍禁忌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病症条件的中药配伍禁忌毒效表征研究模式,为中药毒与效的整合分析研究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方法学参考。
庄朋伟卢志强孙凤姣宋甜甜张腾吴锦黄莹莹张艳军
关键词: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
β-AR/PKA/CaMK Ⅱ信号通路在阿霉素诱导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基于β肾上腺素受体信号通路探讨阿霉素诱导心衰发展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n=30)和阿霉素组(ADR组,n=40)。ADR组腹腔注射阿霉素,每次3 mg·kg^(-1),连续两周内每隔两天注射1次,共注射5次,累积总量为15 mg·kg^(-1)。于实验第2、4和6周分别观察实验大鼠一般状况和心功能,并取血清,ELISA法测定血清BNP和cTnT浓度。取心脏组织,HE、Masson和TUNEL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和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β1-AR、β2-AR、PKA、CaMKⅡ等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阿霉素注射完成后,ADR组EF和SV明显降低,血清BNP和cTn-T明显高于CON组,心脏明显萎缩,并伴随较轻心肌纤维化和凋亡,β1-AR、PKA、CaMKⅡ蛋白表达均降低。随着时间的延长,心脏收缩功能有所恢复,但BNP和cTn-T继续升高,心肌纤维化和凋亡严重,β1-AR表达进一步降低,β2-AR表达未见明显变化,PKA、CaMKⅡ表达逐渐升高。结论阿霉素诱导的心功能障碍、心肌重塑和凋亡动态改变过程可能与β-AR/PKA/Ca MKⅡ信号通路变化有关。
孙凤姣张译丹张密霞庄朋伟张艳军
关键词:阿霉素心脏毒性Β肾上腺素受体
小鼠品系、给药剂量及次数对链脲霉素诱导1型糖尿病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考察小鼠品系、链脲霉素剂量以及给药次数对1型糖尿病模型成模率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ICR、C57BL/6J小鼠均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链脲霉素200 mg/kg单次给药组,考察小鼠不同品系对链脲霉素诱导1型糖尿病的模型影响;将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分随机为正常对照组、链脲霉素100mg/kg单次给药组及100 mg/kg多次给药组,考察链脲霉素不同给药次数对对链脲霉素诱导1型糖尿病的模型影响;将健康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链脲霉素100、150、180、200 mg/kg单次给药组,考察链脲霉素不同剂量对链脲霉素诱导1型糖尿病的模型影响;末次注射链脲霉素3 d后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值,以血糖值≥11.1 mmol/L为判定模型成立的标准。结果链脲霉素对ICR小鼠体质量和血糖值均没有影响;100 mg/kg多次给药诱导C57BL/6J小鼠1型糖尿病的成模率是80%;100、150、180、200 mg/kg单次给药诱导C57BL/6J小鼠1型糖尿病的成模率分别是50%、70%、80%和87.5%。结论 C57BL/6J小鼠在链脲霉素诱导小鼠1型糖尿病模型中较ICR小鼠更为敏感,多次腹腔注射小剂量(100 mg/kg)链脲霉素或单次腹腔注射大剂量(150~180mg/kg)链脲霉素均可造成稳定可靠的小鼠1型糖尿病模型。
张金保庄朋伟林映雪张凤奇卢志强孙凤姣张艳军
关键词:1型糖尿病链脲霉素小鼠品系给药方式
基于β2-AR/PKA信号探讨附子瓜蒌配伍对压力超负荷大鼠炎症反应和心肌纤维化的增毒作用被引量:4
2019年
考察附子与瓜蒌配伍对压力超负荷大鼠心功能、心电图及炎症反应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并基于β2-AR/PKA信号探讨作用机制。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复制压力超负荷大鼠模型,术后12周随机分为模型组(PO)、附子低剂量组(FL,5. 4 g·kg-1·d-1)、瓜蒌组(GL,5. 4 g·kg-1·d-1)、附子瓜蒌配伍组(FG,5. 4 g·kg-1·d-1+5. 4 g·kg-1·d-1)和附子高剂量组(FH,10. 8 g·kg-1·d-1),同时设立假手术组(sham)。药物干预6周后,检测大鼠颈动脉血压、心功能、心电图、心脏质量指数;HE染色观察心肾炎症反应;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β2-AR和PKA蛋白表达。与sham组相比,PO组大鼠血压和心脏指数明显升高,各给药组对此均无明显影响。与PO组相比,FH组显著升高射血分数(EF),GL组显著增加心输出量(CO),其余各给药组对此无明显影响。附子瓜蒌配伍组虽可协同改善PO组大鼠QT和QTc间期延长,但同时加重心肾炎症反应并促进心肌纤维化,其毒性作用与附子高剂量组相当。同时,FG和FH组促进心肌β2-AR和PKA蛋白表达,提示FG的增毒作用可能与激活β2-AR/PKA信号有关。附子瓜蒌配伍在特定病理状态下加重附子毒性,临床合用应谨慎。
孙凤姣孙凤姣范姗姗张艳军张艳军庄朋伟
关键词:炎症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