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永刚

作品数:38 被引量:247H指数:9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4篇缺血
  • 11篇再灌注
  • 11篇灌注
  • 10篇缺血再灌注
  • 10篇脑缺血
  • 8篇脑缺血再灌注
  • 7篇再灌注损伤
  • 6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6篇梗死
  • 5篇细胞
  • 5篇脑缺血再灌注...
  • 5篇脑缺血再灌注...
  • 5篇急性
  • 5篇过氧化
  • 5篇氨酸
  • 4篇蛋白
  • 4篇动脉
  • 4篇髓过氧化物酶
  • 4篇癫痫

机构

  • 38篇桂林医学院附...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38篇唐永刚
  • 27篇刘开祥
  • 22篇俸军林
  • 16篇李浩
  • 16篇曾爱源
  • 15篇齐立
  • 14篇蒋静子
  • 11篇林小慧
  • 10篇吴岚
  • 8篇廖小明
  • 4篇孙军
  • 4篇李清华
  • 3篇余智
  • 3篇谌艳芳
  • 2篇李圣联
  • 2篇鲁建华
  • 2篇林琳
  • 2篇顾远平
  • 2篇梁志清
  • 2篇焦力群

传媒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临床神经病学...
  • 3篇实用心脑肺血...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广东医学
  • 2篇广西医学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年份

  • 3篇2014
  • 3篇2013
  • 10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70例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检查脑血管的重要方法,可直观准确地判断脑血管病变部位、程度及其侧支循环情况,指导进一步的诊疗。本文对170例脑梗死患者的DSA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其颅内外血管情况,进一步评价DSA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意义。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2011年在我科住院的广西桂北地区脑梗死患者170例,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相关诊断标准。男性137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58.14±10.28)岁。合并高血压113例,高脂血症52例,糖尿病43例,冠心病18例,有吸烟史40例。
林小慧刘开祥曾爱源齐立唐永刚蒋静子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脑梗死脑卒中
红藻氨酸致癫痫大鼠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CRP的动态变化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致痫大鼠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动态变化,以探讨这两种生化指标与癫痫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和模型组(40只),模型组再依据造模后大鼠处死时间分成6 h、12 h、24 h、72 h和1周共5组。采用红藻氨酸(KA)侧脑室注射建立癫痫动物模型,ELISA法测定大鼠造模后各时间点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CRP的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CRP含量在癫痫发作后6 h逐渐增加,24 h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CRP水平均呈正相关(r=0.788和0.873,P均<0.01)。结论致痫大鼠脑内存在动态的急性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可能参与癫痫发生及癫痫所致的脑损伤。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CRP可用于检测这种炎症反应和脑组织损伤。
俸军林鲁建华蒋静子唐永刚林小慧
关键词:红藻氨酸癫痫S100BC-反应蛋白
52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临床及肌电图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临床表现及肌电图(EMG)特点,企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近3年来收治的52例ALS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EMG及其它实验室检查,分析其发病特点、临床特征及EMG特点。结果:50例为散发病例,2例有ALS家族史。男性36例,女性16例,平均发病年龄54.67岁,平均病程13.69个月。起病形式均为缓慢起病,逐渐加重。几乎均以肢体肌无力、肌萎缩为首发症状,大部分患者肢体远端症状重于近端。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肌和舌肌无力、萎缩及肌束震颤、锥体束征、构音障碍、呛咳及吞咽困难。无感觉障碍。EMG表现为广泛神经原性异常。颈椎磁共振(MRI)示74%的患者合并颈椎病。结论:ALS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EMG检查。EMG、MRI及一些血液学检查是诊断及鉴别诊断该病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
林小慧刘开祥唐永刚齐立蒋静子
不同年龄组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分布的DSA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分析中青年及老年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DSA结果,了解其分布情况。方法 170例患者均进行DSA检查,明确有无脑血管狭窄及其狭窄分布特征,并判断责任动脉。结果中青年组及老年组脑血管狭窄发生率分别为87.23%及88.18%,责任动脉检出率分别为68.29%及80.59%。中青年组颅内动脉病变53例(64.63%),颅外动脉病变17例(20.73%),颅内外动脉同时受累12例(14.63%);老年组颅内动脉病变24例(35.82%),颅外动脉病变28例(41.79%),颅内外动脉同时受累15例(22.39%)。结论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是脑梗死最主要的发病原因之一,中青年患者以颅内动脉病变多见,老年患者以颅外动脉病变多见。
林小慧刘开祥齐立唐永刚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脑梗死卒中
不同营养支持治疗对老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及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老龄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老年重症脑血管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与肠外营养组(PN),各33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按照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原则,EN组逐步实施肠内营养,PN组给予肠外营养。2周后观察体重变化百分比(IBW%)、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变化,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3个月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TSF、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与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EN组IBW%、TSF、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N组上消化道出血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N组总有效率为66.7%,EN组总有效率为42.4%,PN组病死率为18.2%,EN组病死率为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在改善老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及远期的病死率方面优于肠外营养,值得临床推广。
吴岚李浩唐永刚蒋静子刘开祥
关键词:营养评价危重病
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对红藻氨酸致痫大鼠神经肽Y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预处理给药对癫痫大鼠的干预效应及其与神经肽Y(NPY)表达的关系,以探讨GBE的抗癫痫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侧脑室注射红藻氨酸(KA)建立癫痫动物模型,将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A组)、GBE对照组(B组)、癫痫模型组(C组)、GBE预处理组(D组),各组再分为造模成功后6、12、24 h处死这3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采用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中神经元细胞形态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海马组织中NPY蛋白的表达。结果 D组大鼠癫痫发作级别及神经元损害较C组降低;C组3个亚组的大鼠海马组织中NPY蛋白表达较A组相对应的各亚组明显增多(P<0.05);D组中3个亚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PY蛋白的表达较C组相对应的各亚组明显增多(P<0.05);B组与C组相比相关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同组内6、12、24 h 3个时间点NPY蛋白表达呈上升趋势。结论 GBE预处理给药有一定的抗癫痫作用,其抗癫痫的机制与减轻神经元的损害、减轻癫痫发作程度及NPY蛋白表达上调有关。
张小芬俸军林蒋静子王芳廖小明唐永刚曾爱源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红藻氨酸癫痫
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大鼠内源性酪氨酸激酶2(janus kinase2,JAK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生理盐水干预组、吡格列酮干预组。分别采用神经功能评分法观察大鼠行为学评分的变化,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损伤情况变化,western-blotting观察大鼠缺血半暗带区P-JAK2、P-STAT3表达的改变。结果PPARγ激动剂能够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行为学评分,假手术组:0,模型组:(2.3±0.98),生理盐水干预组:(2.4±0.99),吡格列酮15 mg/kg组:(1.5±0.69)(P<0.05);减轻脑细胞坏死程度;降低缺血半暗带区P-JAK2、P-STAT3的表达,两种蛋白分别为假手术组:0、0,模型组:(0.89±0.06)、(0.27±0.03),生理盐水干预组:(0.88±0.05)、(0.28±0.04),吡格列酮15 mg/kg组:(0.23±0.04)、(0.10±0.02)(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下调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廖小明孙军唐永刚齐立余智刘开祥
关键词:PPARΓ激动剂
成人牙病患者就诊时的心理状况研究
2011年
目的分析成人牙病患者心理状况,评价认知治疗效果。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00例成人牙病患者和500例健康人进行评定,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牙病组患者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恐怖、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强迫症状分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经过认知疗法后上述评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成人牙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情绪,因此应对其进行心理评估并给予心理治疗。
顾远平钱成明魏清跃李宏益林琳李圣联唐永刚
关键词:牙病症状自评量表心理状况成年人
脑梗死患者P-选择素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改变及其意义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选择素(CD62P)和血浆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表达的规律及其意义。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 ISA)的方法检测30例脑梗死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CD62P、s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CD62P和sICAM-1表达显著高于其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均P<0.01),恢复期CD62P和sICAM-1表达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CD62P、sICAM-1参与了缺血性脑卒中炎症反应和血小板活化的病理过程,血清CD62P和sICAM-1水平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及病情监测的参考指标。
李浩刘开祥俸军林李清华曾爱源吴岚唐永刚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P-选择素细胞间粘附分子-1
银杏叶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P-选择素表达及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P-选择素表达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GBE低剂量组和GBE高剂量组;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GBE高、低剂量治疗组于术前30min分别给予相应剂量GBE腹腔注射,缺血再灌注组相同时点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90min再灌注24h后大鼠脑组织P-选择素表达、MPO活性变化;并进行TTC和HE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及GBE高、低剂量组P-选择素表达和MPO活性明显增加(均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GBE高、低剂量组P-选择素表达及MPO活性显著降低(均P<0.05);GBE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减少更显著(P<0.05);(2)GBE高、低剂量组和缺血再灌注组脑梗死体积分别为(109.2±9.34)mm3、(132.0±15.41)mm3和(191.6±10.92)mm3,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GBE高、低剂量组脑组织缺血损伤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缺血再灌注组,GBE高剂量组缺血改变亦轻于低剂量组。结论GBE通过减少P-选择素表达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缩小脑梗死体积而发挥脑保护作用,并且有剂量依赖性。
李浩刘开祥俸军林唐永刚齐立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P-选择素髓过氧化物酶银杏叶提取物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