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蕾

作品数:54 被引量:561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疫情
  • 18篇传染
  • 18篇传染病
  • 17篇染病
  • 16篇风险评估
  • 15篇突发公共
  • 15篇突发公共卫生
  • 15篇突发公共卫生...
  • 15篇卫生事件
  • 15篇公共卫生
  • 15篇公共卫生事件
  • 14篇流感
  • 13篇传染病疫情
  • 11篇流行病
  • 11篇流行病学
  • 10篇禽流感
  • 8篇病例
  • 7篇流行病学特征
  • 7篇病毒
  • 6篇H5N1

机构

  • 51篇中国疾病预防...
  • 5篇北京大学
  • 4篇江苏省疾病预...
  • 4篇南京市疾病预...
  • 3篇湖南省疾病预...
  • 3篇清华大学
  • 3篇江西省疾病预...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济南市疾病预...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六安市疾病预...
  • 2篇中国健康教育...
  • 2篇上海市杨浦区...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安徽省疾病预...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51篇周蕾
  • 16篇倪大新
  • 15篇洪志恒
  • 15篇孟玲
  • 14篇李群
  • 14篇金连梅
  • 12篇向妮娟
  • 12篇涂文校
  • 10篇张彦平
  • 10篇曹洋
  • 7篇王亚丽
  • 6篇冯子健
  • 6篇余宏杰
  • 6篇李雷雷
  • 5篇李超
  • 4篇邢薇佳
  • 4篇祖荣强
  • 4篇马涛
  • 4篇周航
  • 4篇舒跃龙

传媒

  • 20篇疾病监测
  • 7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实用预防医学
  • 3篇中华卫生应急...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病毒学报
  • 1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应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11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 2篇2006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7年第一版)解读被引量:1
2017年
2016年12月以来,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明显增多,病死率高.为了规范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救治,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组织有关临床和感控专家,对2014年版H7N9诊疗方案进行了修订现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7年第一版)”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
周飞王业明周蕾李辉曹彬
关键词:禽流感诊疗救治成功率确诊病例病死率
云南省边境地区2008-2017年急性传染病输入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分析2008-2017年云南省边境地区急性传染病输入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云南省境外输入传染病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发病日期在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CDC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的急性传染病输入病例个案信息,结合临床医生的病例诊断记录,描述输入病例的构成、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等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8-2017年云南省边境地区共报告急性传染病输入病例13 157例,占边境地区急性传染报告病例数的6.03%(13 157/218 284),病种以疟疾、登革热和手足口病为主,分别占输入病例总数的56.05%(7 374/13 157)、21.82%(2 871/13 157)和4.62%(608/13 157)。输入病例的疟疾占比逐年下降,登革热占比逐年上升。输入病例中,男性占73.22%(9 634/13 157),中国籍占54.91%(7 225/13 157),15~44岁青壮年占67.12%(8 829/13 157),≤14岁儿童占19.26%(2 535/13 157),职业以农民(45.23%,5 596/13 157)、民工(21.30%,2 802/13 157)和散居儿童(11.12%,1 463/13 157)为主。每年5月和10月是输入传染病的高峰期,5月以疟疾为主,10月以登革热为主。输入病例主要来源国是缅甸。输入病例数位居前3位的市(县)是中国云南省瑞丽市、腾冲市和盈江县。境外输入病例数占当地报告急性传染病病例数>10%的市(县)有瑞丽市、腾冲市、镇康县和芒市。结论2008-2017年云南省边境地区急性传染病境外输入疫情较为严重。疟疾、登革热和手足口病是主要病种,输入病例以中国籍、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应加强边境地区的出入境务工人员的急性传染病监测和防控工作。
黄甜周蕾申涛刘慧慧何继波郑尔达郑艳彭霞
关键词:急性传染病输入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边境地区
2013年8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风险评估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估2013年8月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以下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的传染病风险。方法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监测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进行评估。结果既往监测显示,8月是全年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最低的月份之一;2013年1-7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趋势和往年类似,各月事件数与2012年同期基本持平,7月报告事件数比6月下降。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等)和虫媒传染病(如登革热等)已进入流行季节。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目前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疫情虽然不足以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中东地区新发病例持续发生。7月我国多地持续发生高温天气且造成较多的中暑病例和死亡,气象部门预测8月部分地区高温天气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近期有地震、台风、洪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可能导致的次生公共卫生风险。结论预计2013年8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类似,处于较低水平;需重点关注中东呼吸综合征、食物中毒和高温中暑。
涂文校丁凡谢荣恒周升常昭瑞李昱刘凤凤闫梅英周蕾刘波任婧寰夏志贵胡伟江李湉湉孟玲洪志恒金连梅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
传染病境外输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构建传染病境外输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传染病境外输入风险科学评估提供有用工具.方法采用Delphi法两轮专家函询,确定传染病境外输入风险评估指标及其权重系数,通过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协调系数等指标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共20名专家参与了本次研究,形成的指标体系包含目标层、准入层和指标层3个等级.准入层由病原体及疾病特性、自然因素、社会因素、预防控制能力和对社会和国家经济贸易的影响5个指标组成,指标层包含25个指标和102个具体指标内涵评分项.第1轮专家函询应答率为83.3%,第2轮应答率为100%;专家判断依据、熟悉程度和权威系数均≥0.7;第2轮咨询专家对指标重要性和可行性评分协调系数高于第1轮,两轮协调系数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传染病境外输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合理性,适用于对传染病境外输入风险的客观、定量、综合评估,可为传染病境外输入风险防控工作提供实用工具和科学参考.
刘珏梁万年刘民吴俣韩辉周蕾王亚东
关键词:传染病指标体系
2010—2022年重庆市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有效应对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收集报告时间为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的重庆市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对发生时间、场所、致病因素等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0—2022年重庆市共报告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16起,中毒人数3415例,死亡22例。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数和中毒人数最多,分别为59起(占50.86%)和2494例(占73.03%)。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致病菌以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为主,这两种致病菌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数和中毒人数为41起和1720例,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69.49%和68.97%。真菌性食物中毒死亡人数最多,为10例(占45.45%),均为误食毒蕈引起。事件高峰为5月和9月,共报告事件40起(占34.48%)、中毒人数1378例(占40.35%)。报告事件数前三位的区(县)分别为九龙坡区(13起)、长寿区(12起)、黔江区(8起)。农村地区报告食物中毒事件68起(占58.62%),中毒人数为1831例(占53.62%),主要发生场所为家庭(39起);城市地区报告48起(占41.38%),中毒人数为1584例(占46.38%),主要发生场所为饮食服务机构(27起)。22例食物中毒死亡病例全部发生在农村家庭。结论重庆市食物中毒事件夏秋季高发,应加强该季节重点地区及场所的食品安全监测,同时加强食品安全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对当地常见有毒化学物质、有毒植物以及毒蕈的鉴别能力,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段陈林周蕾刘慧慧罗书全龙江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
2015年3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风险评估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评估2015年3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预计3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较2月将有所增加。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仍然存在,但发生较大规模扩散的可能性极低。近期我国大陆地区仍将继续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散发病例,其他可感染人类的禽流感可能有散发病例报告。随着学校陆续开学,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及水痘等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聚集性疫情和食物中毒事件。随着气温升高,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强度会继续下降。麻疹将进入流行季节,疫情持续上升并出现局部暴发流行的风险较高。中东呼吸综合征输入我国的风险依然存在,但发生大规模扩散的可能性极低。结论 2015年3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将较2月上升;需关注埃博拉出血热、人禽流感、流行性感冒、麻疹、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传染病疫情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
孟玲张彦平周蕾郝利新向妮娟杨静曹洋洪志恒倪大新李群金连梅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
2015年6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风险评估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评估2015年6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广东发现的1例自韩国输入的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病例在我国造成持续传播的可能性低。今年我国登革热疫情高峰可能提前到来,6月疫情将上升且形势较为严峻。手足口病仍呈上升态势,预计6月将为疫情高发期。西非埃博拉疫情已明显好转,利比里亚已控制疫情,几内亚和塞拉利昂也处于低水平流行。H7N9病原学特征、病例的主要感染途径和模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仍将呈散发态势。今年5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疫情上升明显,6月疫情仍将有所上升,但出现较大规模流行的风险低。6月食物中毒将会上升,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主,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预计2015年6月全国总体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较5月将有所下降,主要是传染病突发事件下降所致,而食物中毒事件将上升。我国6月份需重点关注中东呼吸综合征、登革热和手足口病疫情防控。
涂文校向妮娟李昱邢薇佳周蕾袁辰李建东王霄晔孟玲洪志恒李雷雷金连梅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
2016-2018年中国大陆人感染高致病性H7N9禽流感疫情和死亡病例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分析2016—2018年中国大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H7N9病毒疫情和死亡病例,为降低疾病严重性,减少疾病负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现有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数据,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人感染HPAI病毒疫情的时间、空间及人群等相关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并比较存活病例与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差异。结果中国大陆共8个省份发现人感染HPAI H7N9病毒病例32例,死亡13例,病死率为40.63%,与人感染低致病性禽流感(LPAI) H7N9病毒病例(37.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0,P=0.763)。人感染HPAI H7N9病毒病例中位年龄为59岁,男女性别比为1.67∶1,职业以农民为主(81.25%)。HPAI H7N9死亡与存活病例间在人群特征、发病时间、地区分布、病程关键时间间隔、暴露史和基础性疾病患病情况等因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存活病例比较,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和感染中毒性休克等并发症为病例死亡的可能影响因素。结论 2016—2018年中国大陆人感染HPAI H7N9病毒病例病死率水平较高,特定临床症状或并发症的出现可能预示预后不良,应进一步加强临床诊疗相关研究,总结临床经验,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医务人员培训,以降低疾病的严重性。
李超李超黎丹黎丹张彦平倪大新李群詹思延
关键词:死亡病例
严重临床异常病例/事件监测医院和疾控机构工作人员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了解参与严重临床异常病例/事件监测的医院和疾控机构工作人员对监测工作的知识、态度与行为现况,为提高监测工作质量及今后开展类似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对上海市和江苏省9家监测试点医院和11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参与调查的124名监测工作人员中,对严重临床异常病例/事件监测的知晓率为61%,不同地区工作人员间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6,P=0.004);对整个监测工作的认同率为59%;63人自觉开展监测工作,行动率为51%。接受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对监测工作的知晓率、认同率和行动率均高于未接受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分别χ2=23.27,P<0.001;χ2=15.86,P<0.001;χ2=10.96,P=0.001);接受过督导的工作人员对监测工作的认同率和行动率高于未接受过督导的工作人员(分别χ2=18.95,P<0.001;χ2=6.35,P=0.012)。结论严重临床异常病例/事件监测医院和疾控机构工作人员对监测工作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有待改善和提高,培训和督导可起一定作用。
杨富强宣舟斌张彦平倪大新李群周蕾冯子健
关键词:知识知晓率
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的经验与思考被引量:62
2021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当前仍处全球大流行状态。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我国通过采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有效控制疫情发生与扩散,有效减少了死亡病例的发生,社会经济得以快速恢复,各项举措得到公众高度认可,疫情积极向好态势持续巩固。目前本土疫情传播虽已基本阻断,但国际疫情仍持续快速上升,我国面临的“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加。考虑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点及病毒的特殊性,应科学理解常态化防控的内涵。常态化阶段疫情防控目标应为最大限度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置,坚决防止出现疫情社区持续传播,即尽量防感染,坚决防反弹(社区持续传播),而非“零感染”。各地贯彻落实“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防控方针,在防控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常态化防控经验。冬春季是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应继续坚持人物同防,落实四方责任,科学有效防控。
梁万年姚建红吴敬刘霞刘珏周蕾陈操王广发吴尊友杨维中刘民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