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剑

作品数:35 被引量:102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骨折
  • 8篇肥胖
  • 7篇糖尿
  • 7篇糖尿病
  • 7篇2型糖尿
  • 7篇2型糖尿病
  • 6篇血清
  • 6篇脂肪
  • 6篇脂联素
  • 5篇抵抗素
  • 5篇脂肪组织
  • 4篇代谢
  • 4篇胰岛
  • 4篇胰岛素
  • 4篇胰岛素抵抗
  • 4篇髓内
  • 4篇髓内钉
  • 4篇疗效
  • 3篇代谢障碍
  • 3篇入路

机构

  • 26篇安徽医科大学...
  • 6篇安徽省立医院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合肥市第二人...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心血管...

作者

  • 35篇周剑
  • 14篇胡红琳
  • 12篇王长江
  • 12篇王佑民
  • 11篇时照明
  • 8篇康冬梅
  • 7篇章秋
  • 5篇华兴一
  • 5篇陈明卫
  • 4篇王卫东
  • 4篇顾朋颖
  • 4篇李光宇
  • 3篇汪兰兰
  • 3篇汤健
  • 3篇朱文静
  • 3篇赵翠平
  • 3篇代芳
  • 3篇杨明功
  • 3篇佘其美
  • 3篇崔益亮

传媒

  • 11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糖尿病杂...
  • 3篇中国临床保健...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安徽医学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当代临床医刊
  • 1篇安徽医专学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髓内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的柔和复位技巧
2018年
目的探讨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柔和复位技巧,以实现满意复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自2015年7月~2017年7月对15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髓内钉治疗,以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柔和复位技巧,其中87例采用牵引床闭合复位,对于单纯闭合复位未能完成良好复位的,采用克氏针/"金手指"/骨钩/点状复位钳/主钉/"分段预置钉道"等方法辅助复位。结果 67例获得解剖复位,85例获得可接受复位,术后随访6~12 y,骨折均愈合。结论根据骨折的类型和术中状况,运用各种柔和的复位技巧尽可能实现满意复位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获得更好的疗效。
储彬汤健李光宇周剑卢晓林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
膜铁转运蛋白的缺失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究在骨髓谱系细胞中特异性敲除膜铁转运蛋白(Fpn)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组为Fpn基因敲除小鼠,对照组为含Fpn基因的小鼠,分别对两组小鼠骨髓巨噬细胞进行培养并诱导其分化成破骨细胞,且分为巨噬细胞组、前体细胞组、破骨细胞组。通过TRAc P染色、RT-PCR及Western blot等方法探讨Fpn的缺失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染色显示实验组中成熟破骨细胞的阳性表达强于对照组。实验组NFATc1、PGC-1β的mRNA表达量及CTSK、NFATc1、PGC-1β的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 01)。结论在骨髓谱系细胞中膜铁转运蛋白的缺失会促进破骨细胞的形成。
周剑王磊储彬
关键词:破骨细胞分化
G蛋白β_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观察合肥地区 2型糖尿病患者G蛋白 β3 亚单位C82 5T (GNβ3 C82 5T)多态性 ,探讨其与 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 (PCR RFLP)来检测单纯T2DM患者 191例 ,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 (HT) 10 2例和对照人群 70例的GNβ3 C82 5T基因型 ,并进行病例对照统计分析。结果 对照组基因型频率CC、CT、TT为 34 3%、5 0 %、15 7% ,等位基因频率C、T分别为 5 9%、4 1% ;T2DM组基因型频率CC、CT、TT为 32 5 %、4 9 7%、17 8% ,等位基因频率C、T分别为 5 7%、4 3% ;T2DM +HT组CC、CT、TT为 2 6 5 %、5 0 %、2 3 5 % ,等位基因频率C、T分别为 5 1%、4 9% ;三组间基因型频率比较 χ2 =2 6 88,P =0 6 11;三组间等位基因频率比较 χ2 =2 5 86 ,P =0 2 74 ,C82 5T多态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本人群中GNβ3 C82 5T多态性与T2DM无关系。
余本富陈明卫王佑民周剑胡红琳时照明
关键词:C825T多态性2型糖尿病
人脂联素基因全长cDNA克隆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克隆人脂联素 (ADPN)基因cDNA ,为进一步研究ADPN的功能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应用RT PCR方法从中国人大网膜脂肪垫总RNA中扩增出ADPNcDNA全长基因 ,克隆入载体 pMD18 T中 ,形成重组载体pMD18 T/人ADPN。筛选出阳性克隆 ,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后对其进行测序。结果 从脂肪组织总RNA中扩增得到74 5bp片段ADPN基因 ,其cDNA序列与GenBank人ADPN基因序列相同。结论 成功地克隆ADPN基因全长cDNA。
时照明王长江王佑民章秋周剑胡红琳
关键词:人脂联素基因CDNA克隆脂肪组织分子克隆氨基酸序列
人抵抗素基因cDNA的克隆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克隆人抵抗素基因 (hRETN)cDNA ,为进一步研究RETN的结构和功能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应用RT PCR方法从中国人网膜脂肪垫总RNA中扩增出RETN基因cDNA ,克隆入载体 pMD18 T中 ,形成重组载体 pMD18 T/hRETN。通过蓝白斑筛选出阳性克隆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后对其进行测序。结果 从脂肪组织总RNA中扩增得到 36 3bp片段hRETN基因 ,其cDNA序列与GenbankhRETN基因序列基本相同。结论 成功地克隆中国人hRETNcDNA。
周剑王佑民王长江章秋胡红琳时照明
关键词:CDNA克隆脂肪组织氨基酸序列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不同方法治疗的疗效探讨
2018年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76例,随机数字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统计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预后生活质量QLQ-C30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和QLQ-C30评分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手术出血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整体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临床在推广中,应该结合患者身体情况和经济条件,合理选择手术方案,既要保证疗效,也要考虑患者负担。
王磊汤健李光宇周剑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髋关节功能疗效
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亚洲人群转子间骨折髓内钉突出程度的比较
2024年
背景:因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Ⅱ)设计与亚洲人群的不匹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可能会出现股骨转子近端的髓内钉突出,突出长度对手术疗效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探讨。目的:定量测量PFNA-Ⅱ内固定后髓内钉股骨转子近端突出长度,分析突出长度对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是否存在影响。方法:选择68例因股骨转子间骨折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FNA-Ⅱ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于术后6个月内在髋关节X射线前后位片上定量测量股骨大转子近端髓内钉外突值,按照是否存在股骨大转子近端髓内钉突出分为突出组与非突出组。采集患者的性别、身高、骨折类型、使用的髓内钉长度、直径、螺旋刀片在股骨颈的位置及大转子近端髓内钉突出长度等数据,术后6个月时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及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判断术后疗效,观察PFNA-Ⅱ大转子近端突出对手术疗效是否存在影响。结果与结论:①突出组及非突出组患者性别特征存在明显差异(P=0.001);②按AO/OTA分类,两组患者的骨折类型无明显差异(P=0.289);③两组患者使用的髓内钉直径、长度特征均无明显差异(P=0.067,P=1.000);④患者身高与使用的髓内钉长度无明显相关性(P=0.510),但与突出长度有明显相关性(P=0.034);螺旋刀片位置与突出长度无明显相关性(P=0.968);⑤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73),但突出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高于非突出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⑥结果提示PFNA-Ⅱ在治疗亚洲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大转子近端经常发生髓内钉突出;当髓内钉伸入大转子近端软组织时,患者主诉大转子近端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高于非突出组;为了更好地适应亚洲人群骨骼特点,建议对PFNA-Ⅱ进行改良,进一步缩短近端钉端,以获得更好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效果。
王安全陈昊华兴一卢晓林周剑崔益亮李光宇尹宗生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疼痛
肥胖人群网膜脂肪中抵抗素mRNA的表达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了解肥胖人群网膜脂肪中抵抗素mRNA的表达以及相关因素。方法43例患者分为肥胖组和正常对照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大网膜脂肪组织抵抗素表达情况;测定血清胰岛素、血糖、血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游离脂肪酸(FFA)、抵抗素。结果肥胖组网膜脂肪抵抗素mRNA表达以及血清抵抗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网膜脂肪抵抗素mRNA表达与血清TNF-α、FFA、抵抗素、体重指数(BM 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示对抵抗素表达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WHR、BM I。结论肥胖患者的网膜脂肪组织中抵抗素表达以及血清抵抗素均明显增高,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肥胖可能是网膜脂肪组织抵抗素表达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
陈明卫周剑王佑民胡红琳胡国平刘玲杨明功
关键词:抵抗素肥胖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缺乏及高龄与低蛋白血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缺乏和高龄对低蛋白血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老年科住院的成人T2DM患者278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白蛋白、25(OH)D3等水平,先根据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正常白蛋白组(212例)和低蛋白血症组(血清白蛋白<35 g/L,共66例)两组比较其一般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血清25(OH)D3水平分为A1、A2、A33组[A1(0nmol/L≤25(OH)D3<15nmol/L),A2(15nmol/L≤25(OH)D3<30nmol/L),A3(30nmol/L≤25(OH)D3≤45nmol/L)],根据年龄分为B1、B2、B33组[B1(40岁≤年龄<60岁),B2(60岁≤年龄<80岁),B3(80岁≤年龄≤100岁)],基于多变量广义线性回归模型(GLMS)分析25(OH)D3缺乏及高龄与低蛋白血症间的关联性。结果(1)低蛋白血症组年龄偏大、25(OH)D3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血清25(OH)D3水平与低蛋白血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随血清25(OH)D3水平升高,发生低蛋白血症的风险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年龄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随年龄增加,发生低蛋白血症的风险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龄和25(OH)D3存在明显的联合效应,80岁以上同时合并有25(OH)D3缺乏者发生低蛋白血症的风险急剧上升,是80岁以下且不伴有25(OH)D3缺乏人群的6.462倍(OR=6.462,95%CI=2.187~18.759)。结论25(OH)D3缺乏合并高龄的T2DM患者是低蛋白血症的高危人群。
张娜娜周剑王晨曦孙怡然孙怡平缪圆圆黎志英朱鹏胡红琳
关键词:2型糖尿病25羟维生素D3低蛋白血症高龄
骨保护素转染犬骨髓基质细胞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材料的体外生物相容性
2017年
目的观察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转染Beagle犬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与牙周组织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真核质粒载体p Sec Tag2/B-opg转染Beagle犬骨髓基质细胞12h,荧光免疫化学鉴定OPG蛋白表达效率,BMSCs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共培养4h,倒置相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粘附、生长情况。结果荧光免疫化学证实,转染细胞组的OPG较未转染细胞组表达明显增高(P<0.05),相差倒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可见转染后细胞在PLGA支架上的粘附、生长良好。结论OPG转染的BMSCs(BMSCs OPG)作为一种新型的种子细胞,其与PLGA支架复合培养可以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的研究。
周巍周剑
关键词:骨保护素基因治疗牙周缺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