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朋波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艺术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艺术
  • 2篇视觉设计
  • 2篇跨文化
  • 1篇一句话
  • 1篇艺术概念
  • 1篇艺术设计
  • 1篇语言实验
  • 1篇植入
  • 1篇思维
  • 1篇图像
  • 1篇图像编码
  • 1篇漆工
  • 1篇漆工艺
  • 1篇漆艺
  • 1篇漆艺创作
  • 1篇漆艺术
  • 1篇民国
  • 1篇民国时期
  • 1篇考古
  • 1篇沪上

机构

  • 4篇四川大学
  • 3篇太原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吴朋波
  • 2篇支宇

传媒

  • 1篇美术观察
  • 1篇编辑之友
  • 1篇艺术与设计
  • 1篇符号与传媒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符号考古与图像编码:20世纪30—40年代中国文艺期刊视觉设计的跨文化经验被引量:1
2021年
从符号学角度看,20世纪30—40年代中国文艺期刊为中国读者提供了视觉文本与文学文本的双重跨文化经验。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师挖掘传统符号资源,嫁接西方现代艺术与设计语汇,进行形式、修辞、审美、观念等维度的视觉转译,在文艺期刊纸质媒介中建构了一组组"东情西韵"的多义性图像文本和蕴意结构。通过符号考古和图像编码的分析,20世纪30—40年代中国文艺期刊视觉设计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文化间性得以呈现。设计符号学的运用不仅能够更为深入地揭示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现代文艺期刊的跨文化属性,而且对数字全球化时代中国当代视觉设计的未来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性。
支宇吴朋波
关键词:跨文化视觉设计图像编码
植入与再造:民国时期沪上文艺期刊视觉设计的跨文化经验被引量:1
2021年
20世纪上半叶的沪上风云中,文艺期刊不仅是中国现代出版文化与设计文化的共同结晶体,也是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跨文化交流的视觉物证,植入与再造成为中国期刊视觉现代性建构的基本经验与路径。知识精英在民族意识与设计师身份意识逐渐觉醒的年代里,以实验的精神与辩证的态度,催生了阅读文化、编辑理念、出版方式的革新,开启了一种独特的现代视觉经验和社会景观。分析这一时段的视觉设计实践,能更深入地理解西方编辑出版与视觉设计理念对中国现代期刊设计发端与品牌建设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中国当代本土设计智慧在全球化的世界语境中如何良性发展也有启示意义。
吴朋波支宇
关键词:植入跨文化民国时期视觉设计
叠加 归化 嬗变--现代漆艺创作的思考被引量:1
2021年
传统髹漆工艺作为造物制器的重要媒介已经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成为中国独具一格的文化遗产。而发轫于20世纪初期的中国现代髹漆艺术,自然也被百年艺术浪潮所浸染。现代艺术哲学的理论变迁、艺术理论的范式转向和艺术概念的重新厘定激发出我浓厚的思考兴趣,深刻地影响了我对髹漆艺术的认知与实践。我在漆艺创作中,以天然大漆作为媒介进行了多维度的语言实验与观念探索,尝试表达我对外部世界的体验与感悟。
吴朋波
关键词:语言实验艺术概念范式转向漆工艺漆艺术
从一句话说开去
2006年
在我国最早的一部工艺学著作《考工记》中曾有这样一段论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种设计思想指导了中国几千年的器物设计。在当今也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在设计思想多元化的今天,本文将对上述的几个设计要素予以引申,使之更具时代特色。
吴朋波
关键词:艺术设计思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