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勇

作品数:29 被引量:126H指数:6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骨折
  • 6篇细胞
  • 6篇内固定
  • 6篇基因
  • 6篇脊柱
  • 5篇腰椎
  • 4篇脊柱融合
  • 4篇复位
  • 3篇形态发生蛋白
  • 3篇融合术
  • 3篇手术
  • 3篇手术治疗
  • 3篇髓核
  • 3篇髓核细胞
  • 3篇切开
  • 3篇切开复位
  • 3篇腺病
  • 3篇腺病毒
  • 3篇脊柱融合术
  • 3篇跟骨

机构

  • 23篇苏州大学
  • 10篇苏州市相城人...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无锡市中医院
  • 1篇淄博市中心医...
  • 1篇苏州解放军一...

作者

  • 29篇史勇
  • 20篇唐天驷
  • 8篇李涛
  • 7篇张亚峰
  • 6篇杨惠林
  • 6篇许运
  • 6篇刘巍
  • 4篇陶卫建
  • 3篇欧阳林志
  • 3篇李冰燕
  • 2篇项东全
  • 2篇吕智
  • 2篇席红波
  • 2篇陈亮
  • 2篇向川
  • 2篇顾勇
  • 2篇姚啸生
  • 2篇邹俊
  • 2篇刘小丽
  • 2篇王靖

传媒

  • 5篇苏州大学学报...
  • 3篇实用骨科杂志
  • 3篇中国脊柱脊髓...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江苏医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骨肿瘤骨...
  • 1篇中国交通医学...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07
  • 5篇2006
  • 8篇2005
  • 4篇2004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解剖型表面钛涂层椎间融合系统治疗椎弓崩裂性腰椎滑脱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应用解剖型表面钛涂层椎间融合系统治疗椎弓崩裂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6月~2003年12月,采用解剖型表面钛涂层椎间融合系统治疗椎弓崩裂性腰椎滑脱22例,其中男6例,女16例;年龄41~68岁,平均52.5岁。其中Ⅰ度滑脱15例,Ⅱ度滑脱7例。均行后路椎体间融合术,置入2枚融合器,辅以后外侧植骨,不行椎间隙内融合器周围植骨,全部加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融合节段及腰椎前凸角、滑脱率,以及过伸过屈应力位片椎体间角度活动域,并观察其融合情况,采用Oswe- 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8~30个月,平均24个月。融合率为95%。术后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前凸角得到满意恢复。ODI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解剖型表面钛涂层椎间融合系统不仅可以通过融合器表面骨长入提高融合率,还可有效地恢复腰椎的生理前凸及保护终板,是治疗椎弓崩裂性腰椎滑脱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张亚峰杨惠林唐天驷史勇
关键词:脱位内固定器脊柱融合术
OPG/RANK/RANKL系统在溶骨性骨肿瘤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项东全吕智刘小丽史勇向川
关键词:骨肿瘤溶骨性ACTIVATORLIGAND
腺病毒介导的基因在人退变髓核细胞的表达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通过对人退变髓核细胞的原代培养,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至细胞内。观察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方法 培养人退变髓核细胞,建立体外髓核细胞培养模型,同时进行细胞活力测定,并用腺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至髓核细胞内,观察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1)人退变髓核细胞贴壁及生长的速度均十分缓慢;(2)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及传代,细胞活力逐渐降低;(3)转染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髓核细胞可以持续发出绿色荧光达4周。结论(1)兔腰椎间盘髓核细胞的生长能力较弱;(2)外源性的基因可以在髓核细胞内得到持续的表达。
刘巍唐天驷李涛史勇
关键词:髓核细胞腺病毒绿色荧光蛋白
重组BMP7腺病毒转染兔髓核细胞的表达
2004年
目的 :观察重组BMP7腺病毒 (Ad -BMP7)转染兔髓核细胞后BMP7的表达。方法 :实验组将Ad -BMP7注射入兔椎间盘 ,注射量是每个椎间盘 6× 10 6 PFU ,实验对照组注射Ad -GFP ,另设空白对照组。通过RT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MP7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能高效表达BMP7基因 ,且表达时间长达 4周。结论 :Ad -BMP7在兔髓核细胞的表达 。
刘巍李涛史勇唐天驷
关键词:腺病毒髓核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7
1,25-(OH)_2D_3在骨髓间质成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联合培养中的价值
2005年
目的研究兔骨髓间质成骨细胞(RMSO)与兔肾脏血管内皮细胞(RRVEC)共培养时,1,25-(OH)2D3对细胞活性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骨钙素(OCN)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相同总细胞数接种24孔细胞培养板,1,25-(OH)2D3作用5d后,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性。以相同RM-SO细胞数接种96孔细胞培养板,分别于1,25-(OH)2D3作用3、5、12d时,测定细胞ALP活性、OCN含量。结果各检测时间点1,25-(OH)2D3作用组及与RRVEC共培养组细胞活性、ALP活性和OCN含量均较RMSO单独培养增强(P<0.05)。1,25-(OH)2D3作用于RMSO、RRVEC共培养时,在各检测时间点,细胞活性、ALP活性、OCN含量均进一步增强(P<0.05)。结论1,25-(OH)2D3单独应用可促使RMSO成熟,1,25-(OH)2D3作用于RMSO、RRVEC共培养时,细胞活性、RMSO细胞分化及成骨能力均进一步增强。
李涛刘巍史勇唐天驷
关键词:1,25-(OH)2D3血管内皮细胞成骨能力
手术治疗51例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分析研究手术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2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诊治51例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60足),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随访观察1年,分析其治疗效果,并测量术前术后的Bohler角度及跟骨高度,对比差异。结果:依据Maryland足部的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本组51例60足,优36足,良18足,可3足,差3足,总优良率为90.0%,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并且术前术后Bohler角度及跟骨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开复位固定疗法可有效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疗效比较满意,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龚晓红史勇席红波唐天驷
关键词:手术疗法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4
2005年
张亚峰杨惠林刘晓峰史勇唐天驷
关键词:孤立性浆细胞瘤浆细胞性骨髓瘤浆细胞异常增生脊柱多发性骨髓瘤髓外浆细胞瘤
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治疗Pilon骨折的病例,探讨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年10月至2004年10月共16例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给予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同时术后给予必要的对症治疗与合理的功能锻炼。结果随访10~24个月,平均16个月。按照Mazur评分系统评估疗效,16例患者,优6例,良8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达87.5%。1例发生伤口感染,无深部感染;1例胫前软组织坏死,骨质裸露;1例外固定器针跟感染;1例关节退行性变。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可以减少并发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魏福堂史勇黄洪张洪涛
关键词:PILON骨折内固定外固定
骨巨细胞瘤中单核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性质研究
2007年
目的对骨巨细胞瘤中单核基质细胞的性质和来源进行探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8例骨巨细胞瘤的单核基质细胞,用胶原酶分离方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细胞,将分离培养的骨巨细胞瘤单核基质细胞与狗股骨薄磨片共培养,观察骨巨细胞瘤单核基质细胞的噬骨能力、TRAP染色和RT-PCR检测降钙素受体(CTR)和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结果利用酶消化的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纯度的单核基质细胞;TRAP染色阳性;体外培养具有噬骨能力;采用RT-PCR方法可检测到降钙素受体和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结论利用胶原酶-II消化的方法结合差速贴壁方法可以获得较纯的单核基质细胞,可用于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是进行骨巨细胞瘤细胞学研究的细胞来源。
项东全吕智刘小丽史勇向川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基质细胞细胞培养
跟骨关节内骨折锁定钢板固定后高压氧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被引量:4
2014年
背景:切口感染、皮缘坏死、局部皮肤缺损、骨髓炎等是跟骨扩大外侧手术入路常见并发症,处理困难。高压氧治疗在严重挤压伤、慢性骨髓炎、慢性皮肤缺损溃疡等骨科疾病领域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运用高压氧治疗可能是跟骨骨折固定后切口并发症是一种有效方法。目的:探索高压氧辅助治疗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手固定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采用扩大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80例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高压氧治疗组患者在固定后24 h后开始接受高压氧治疗,而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是高压空气。结果与结论:高压氧治疗组3例,对照组4例由于不能耐受高压氧治疗而退出,其余73例患者至少获得2年以上的完整随访。两组患者人口学统计学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压氧治疗组有1例(3%)浅表感染,对照组固定后切口感染3例(8%);高压氧治疗组总的并发症4例(11%),对照组12例(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0)。固定后6个月两组患者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SF-36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固定后2年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高压氧辅助治疗可以预防并降低跟骨骨折经扩大外侧入路手固定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比率,高压氧治疗能够明显提高跟骨骨折固定后近期的临床疗效,但对随访2年后的临床效果改善不明显。
许运史勇欧阳林志陶卫建简争光孙雪峰马春艳唐天驷
关键词:植入物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