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燕

作品数:28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防灾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教师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矿业工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第四纪
  • 4篇地貌
  • 3篇地质
  • 3篇地质学
  • 3篇第四纪地质
  • 3篇第四纪地质学
  • 3篇盆地
  • 3篇采空
  • 2篇地层年代
  • 2篇地层年龄
  • 2篇地貌学
  • 2篇断层
  • 2篇塌陷
  • 2篇准确率
  • 2篇自纠
  • 2篇孢粉
  • 2篇课程
  • 2篇空区
  • 2篇控流
  • 2篇滑坡

机构

  • 28篇防灾科技学院
  • 3篇中国地震局工...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8篇刘晓燕
  • 16篇袁四化
  • 8篇白相东
  • 8篇黄静宜
  • 8篇张艳
  • 7篇关成尧
  • 4篇刘智荣
  • 3篇林玲玲
  • 3篇李忠
  • 2篇孟健
  • 2篇王艳萍
  • 2篇张耀文
  • 2篇李海君
  • 2篇沈军
  • 2篇邓金宪
  • 2篇于晓辉
  • 1篇蒋仁
  • 1篇门妮
  • 1篇彭博
  • 1篇迟宝明

传媒

  • 5篇防灾科技学院...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西北地质
  • 1篇中国教育技术...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地质通报
  • 1篇采矿技术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科教导刊
  • 1篇地球科学前沿...
  • 1篇第六届地质构...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断层力学科学范畴、发展脉络评论及未来发展思考被引量:4
2018年
为了看清断层力学的理论全貌,文章研究了断层力学的发展脉络、应有体系、框架性缺失,总结了学术各界关注点及研究内容差异。结果表明断层力学关联领域存在尺度差异和目标差异,断层力学是多学科纽带,却是"三不管"地带。岩石裂纹和含内部构造的断层之间存在尺度差异和变形速度差异。断层力学的百年发展经历了从外力研究断层—构造应力场—滑移线场研究断层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总的发展方向就是逐渐简化、实用化,阻碍了定量理论的发展。"Mohr范式"是支撑,带有实用化、简单化特点,也阻碍了断层力学向机理化和定量化方向发展。断层研究存在正演和反演两类方法,正演主要包括实验断层力学和理论断层力学两类途径,正演和反演结合是未来发展方向。"地质力学"秉承"力学统一律",体现断层空间联系和力学联系,属于"广义断层力学"范畴。"广义断层力学"体系适用"统一发展,关注联系"发展途径,"狭义断层力学"体系适用"分散发展,各自攻克"发展途径。先存断层或薄弱带控制后生断层,并影响应力展布,"应力制约论"是重要方向。未来将产生"流变摩擦学"和"断层岩组构摩擦学"两个方向,"断层岩组构摩擦学"应整合显微构造学成就,研究岩石组构稳定特征、流变特征、广义摩擦特征等,需要将显微构造学唯象理论上升到大尺度断层力学理论中,将岩石组构引入到岩石力学实验中。不同尺度关注点不同、理论不同、取用参数不同,加剧了研究群体的隔离。断层内泥粒是可以迁移的,由此产生"断层泥粒迁移学"。断层闭锁的概念需要重新考虑,未来研究应立足"慢应变"和"大尺度"的断层摩擦延展力学。
关成尧赵国春白相东袁四化张艳刘晓燕
关键词:组构
一种痕量溶解三元混合气体标准溶液的自动制作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痕量溶解三元混合气体标准溶液的自动制作系统,包括:载气单元,用于提供保护气,定比例气体输送单元,提供预设比例的高纯度组分气体;混气单元,对高纯度组分气体进行混合,并得到目标气体;供液单元,用于提供目标原液...
刘广虎邓丽婷黄静宜刘晓燕关成尧徐文坦
渭河盆地断层系统运动学体制分解与探讨被引量:1
2018年
根据渭河盆地断裂系统走滑切错关系,将渭河盆地断裂系统分解为五种断裂运动学体制。第一种是东西向左行走滑运动体制,是秦岭走滑向北的逐级传递,也是导致渭河盆地扩展的重要模式;第二种是北西-南东走滑系是鄂尔多斯块体内部的相对运动体制,可能和鄂尔多斯盆地的挤压蠕散有关系;第三种是口镇右行,六盘山挤压运动体制,可能代表了六盘山造山导致的鄂尔多斯地块相对东移甚至旋转;第四种是东秦岭的南北挤压运动体制,和川东北向秦岭的挤压有关系,导致秦岭北缘断裂的强烈弯折,并维持了华山、崤山的相对隆升状态;第五种是中秦岭动力楔挤压运动,和目前的GPS数据反映的规律一致,代表了目前的渭河盆地整体上呈现挤压汇聚状态。这五种运动学体制可以轮流发生在渭河盆地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不同体制"轮流值班"的态势,多种运动学机制和动力学模式可以"轮流值班"、"此消彼长"。
白相东关成尧张艳袁四化刘晓燕
关键词:渭河盆地断层系统动力学模式
一种自纠误差的组分气定比例输送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纠误差的组分气定比例输送装置,具备运输检测结构、多级气体碰撞单元、收缩式控流单元和调节混合结构,收缩式控流单元形成有长度可调节的控流通道,收缩式控流单元用于调节控流通道的长度和流通横截面,以控制单位时间...
刘广虎黄静宜邓丽婷关成尧刘晓燕
基于GIS的滦县地质灾害风险区划被引量:5
2013年
为了查明滦县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分布及影响因素,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GIS技术和遥感影像分析方法,查明了滦县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并进行了该县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的西北部和东北部山区主要发育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类型,而较严重的地面塌陷灾害的分布情况与铁矿开采和灰岩分布密切相关。该成果对滦县地区进行防灾减灾部署和经济建设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袁四化王慧彦刘晓燕邓金宪张耀文李海君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区划
大倾角煤层采空上方岩层安全性评价二次融合模型被引量:1
2014年
为评价大倾角煤层采空区上方岩层安全性,本文分析了大倾角煤矿区地质特点和安全性影响因素,考虑了时间效应和空间演化,建立了包括历史信息、动态信息和目前信息等三类信息共七个影响因子的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信息扩散原理构建概率分配函数,结合D-S证据推理,建立了大倾角煤层采空区顶板岩层安全性评价的二次融合模型。通过对某矿山具体实例的计算,验证了二次融合安全性评价模型是合适的。该方法对相似地质条件的矿山采空区安全性评价具有借鉴作用。
李忠袁四化刘晓燕
关键词:大倾角煤层
伊犁盆地三道河河流阶地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气候响应被引量:4
2020年
河流成因沉积物中携带了古气候变化和古环境变迁的关键信息。笔者利用三道河剖面的粒度、磁化率特征及光释光(OSL)年龄对其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粒度频率曲线包括单峰和双峰2种,频率累积曲线以三段式为主,粒度特征反映三道河一级阶地沉积经历了由低能湖泊相→高能河流相→中高能河流相的演变过程;磁化率结果显示H1期间存在最低值,在B A暖期迅速升高,在YD期间降低升高降低。三道河一级阶地形成于晚更新世—全新世早期,完整记录了末次冰消期以来的YD、B A以及H1三次重大气候变化事件。
李建刚刘晓燕袁四化袁四化李瑛赵振宏李瑛
关键词:伊犁盆地粒度分析沉积环境古气候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被引量:2
2021年
结合高校开设的“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课程,总结了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挖掘出其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即社会发展、国家需要、大工程蕴含的内涵式发展、文明发展、文化自信、社会责任与回馈社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家小故事。通过课程教学实践,在开展专业教育的同时,围绕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刘晓燕刘晓燕黄静宜
关键词:课程设计
陡煤采空区稳定性评价的信息融合模型被引量:3
2014年
为评价陡煤采空区稳定性,分析了陡煤矿区地质特点和稳定性影响因素,根据时空观思想建立了由3个二级指标和7个三级指标构成的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信息分配和信息扩散原理构造概率分配函数,结合D-S证据推理理论,建立了陡煤采空区稳定性评价的信息融合模型.验证了信息融合模型对陡煤矿山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是适应的.该方法对类似地质条件的矿山采空区稳定性评价具有借鉴作用.
袁四化李忠刘晓燕
关键词:采空区信息融合信息扩散D-S证据理论
基于GPS矢量的河套–银川盆地“橡皮楔”拖带与斜张模式论
2018年
本文根据河套-银川盆地及围区的GPS矢量规律,经分析认为目前河套盆地正在NNW-SSE向伸展拉张。研究发现,从武威到临洮所经过的四个地块“威洮四块”存在明显的GPS矢量发散,“威洮四块”西部向北运动,东部向东运动,两个GPS矢量分道扬镳,陇西地块正在向东推挤鄂尔多斯地块。针对这些GPS矢量格局,河套盆地目前的运动可以用“橡皮楔”模式来解释,“威洮四块”遭受到SSW方向来源的挤压力作用,由于“威洮四块”塑性伸展,其东部拖动鄂尔多斯地块向东南运动,西部拖动阿拉善地块向NNW向运动,由于阿拉善地块和鄂尔多斯地块被拖曳的运动方向不同,导致了河套盆地和银川地堑目前的伸展成盆。这种刚性地块和造山带的塑性伸展关系可以理解为造山带的“橡皮泥”受到的垂向挤压转化成平行于造山带方向的伸展,“橡皮楔”模式可以解释目前河套-银川盆地的运动。银川地堑的形成过程中,并不是单一的“挤开式”或“拉开式”,而是“挤开式”和“拉开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属于斜张成盆模式。河套-银川盆地及围区盆地是“橡皮楔”拖带与右行斜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成尧白相东张艳刘晓燕袁四化
关键词:河套盆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