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慧根

作品数:15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4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行星
  • 3篇原行星
  • 3篇时域
  • 3篇天体
  • 3篇外行星
  • 3篇系外行星
  • 2篇地月
  • 2篇地月系
  • 2篇动力学特征
  • 2篇星系
  • 2篇行星系
  • 2篇行星系统
  • 2篇巡天
  • 2篇月球
  • 2篇月球探测
  • 2篇天文
  • 2篇小天体
  • 2篇测光
  • 1篇地球
  • 1篇动力学环境

机构

  • 15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紫...
  • 2篇中国科学院国...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教育部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北京无线电测...
  • 1篇山东大学(威...

作者

  • 15篇刘慧根
  • 6篇周济林
  • 4篇刘林
  • 2篇谢基伟
  • 1篇吴雪峰
  • 1篇王国民
  • 1篇王林章
  • 1篇周礼勇
  • 1篇姜晓军
  • 1篇杨明
  • 1篇李宣东
  • 1篇胡景耀
  • 1篇陈亮
  • 1篇姜翔
  • 1篇李正阳
  • 1篇艾力·伊沙木...
  • 1篇赵海斌
  • 1篇马路
  • 1篇刘继峰
  • 1篇张轩

传媒

  • 3篇天文学报
  • 2篇青海科技
  • 2篇中国宇航学会...
  • 1篇宇航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物理
  • 1篇软件学报
  • 1篇天文研究与技...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 3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行星盘对行星系统形成及演化的影响
2012年
系外行星的探测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话题,尤其是类地行星的探测.随着观测数据的不断积累,以及NASA的Kepler卫星的升空,越来越多的系外行星系统和类地行星被探测到,这将极大地丰富系外行星和系外行星系统的样本,为我们提供更多的素材,使我们对系外行星的形成、演化等过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刘慧根
关键词:行星系统星盘系外行星类地行星NASA
三角平动点的动力学特征及其在月球探测中利用的可能性
限制性三体问题中的三角平动点L4和L5处于一个特殊位置,与两个大天体构成等边三角形,而且这两个平动点是稳定的,不仅在线性意义下,即使在非线性意义下,只要满足一定条件都是如此,因此,在深空探测中似乎具有实用前景。这里对地月...
刘林刘慧根
关键词:月球探测动力学特征
文献传递
航天器编队飞行问题的动力学机制及其在探测小质量天体中的应用
两颗相互之间'没有'引力作用的航天器为什么在空间可以保持相对几何构形不变?单纯从二体问题角度来看,答案是简单而清楚的,只要两颗卫星分别绕地球作圆(或椭圆)运动的轨道半长径a1=a2或a1-a2=C(常数),即可存在相对运...
刘林刘慧根
关键词:航天器稳定性动力学机制
文献传递
不同辐射和动力学环境中的行星系统形成演化
行星形成和演化与主星性质密切相关,前人之述备矣。行星形成不仅与主星性质相关,还和周围的动力学环境、辐射环境密切相关,例如:行星多形成于星团环境,原行星盘寿命受光致蒸发影响,与周围的EUV,FUV辐射密切相关,行星动力学演...
刘慧根
银道面附近若干天区变星搜寻
2019年
对新疆天文台南山1 m大视场天文望远镜观测的历史数据进行细致的数据挖掘,发现了百余颗变源。数据处理流水线为新疆天文台时域巡天数据处理包,该处理包同时考虑了测光系统内部权重和相关性,并结合快速混合算法编写。除去已知的变源,又发现了很多新的变源。对新变源证认的过程中,将结果与LAMOST,GCVS,VSX,Gaia DR2等星表进行交叉。在讨论部分,对各星表的使用情况给出了说明。最后发现这些新变源绝大部分是食双星,少部分是脉动变星,并有一颗表现相对复杂的变源。
白春海张辉冯国杰周济林张轩刘慧根牛虎彪马路艾力·伊沙木丁胡景耀姜晓军
关键词:食双星脉动变星
三角平动点的动力学特征及其在月球探测中利用的可能性
限制性三体问题中的三角平动点 L和 L处于一个特殊位置,与两个大天体构成等边三角形, 而且这两个平动点是稳定的,不仅在线性意义下,即使在非线性意义下,只要满足一定条件都是如此,因此,在深空探测中似乎具有实用前景。本文对地...
刘林刘慧根
关键词:地月系月球探测
文献传递
面向方面的计算误差处理技术:实例研究与评估被引量:3
2011年
传统的实现方法通常把误差处理策略与程序的基本功能交织到一起,这会增加程序的耦合度,使得程序难以理解与维护.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面向方面的解决方案,即将程序的各种误差处理策略封装为方面.为评估该方法的有效性,将一个真实的卫星轨道测算系统中的误差处理策略分别封装为类中的方法和方面,并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来评估原程序及分别采用两种方式重构后的程序在关注点分离度、耦合度、程序规模及运行时间上的差异.结果实验结果和重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可以得出,采用面向方面技术将误差处理功能封装为方面来实现能够有效提高程序的模块化程度和可维护性,并且不会引起程序性能的显著下降.
崔展齐王林章刘慧根李宣东
关键词:面向方面程序设计
寻找另一个地球
2021年
系外行星尤其是宜居行星的搜寻与刻画,是天文学研究的热点前沿问题。寻找另一个地球,是回答“生命如何起源?”,“人类是否孤独?”等重大科学问题的关键。文章结合理论和观测,对现有的行星形成演化理论和系外行星探测方法做了简要介绍,并说明现有的探测技术很难探测到“另一个地球”。此外,主流的探测方法,如视向速度法、凌星法,都是通过恒星变化探测行星,属于间接探测。未来的系外行星刻画需要直接获取来自行星的光子,因此直接成像是未来系外行星探测的趋势。合成孔径光干涉成像法可以同时实现高对比度和高空间分辨率,未来可用于对“另一个地球”的直接成像。中国提出的“觅音”计划,有望首次实现系外行星的光干涉成像,在寻找“另一个地球”上取得重大突破。
周济林刘慧根谢基伟
关键词:系外行星直接成像光干涉
原行星盘对行星系统形成及演化的影响
系外行星的探测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话题,尤其是类地行星的探测。随着观测数据的不断积累,以及NASA的Kepler卫星的升空,越来越多的系外行星系统和类地行星被探测到,这将极大的丰富系外行星和系外行星系统的样本,为我们提供更...
刘慧根
关键词:密度波
文献传递
天文大科学装置冷湖台址监测与先导科学研究——时域天文先导科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时域天文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天文学和相关物理研究的重大突破方向,而时域天文的发展需要高性能的时域天文观测设备,以及能发挥设备观测能力的优质天文台址。2019年6月,青海省科技厅启动了重大科技专项“天文大科学装置冷湖台址监测与先导科学研究”,专项针对青海冷湖优良的天文观测条件及未来将落户冷湖的大型天文观测设备的观测能力,利用现有的天文观测设施开展了一系列时域天文先导科学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光学时域天文的观测研究,如光学时域天文的观测策略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暂现源数据处理系统搭建,并利用姚安光电阵列CHES和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Ⅲ等设备进行时域天文观测。先导研究还包括围绕大视场巡天望远镜WFST开展的一系列前期研究,如WFST暂现源观测管线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的搭建,WFST对暂现源观测的预研,利用WFST开展星系形成和演化的预研,以及中子星、黑洞、引力波等的理论预研等。
蒙克来孙天瑞胡镭胡茂凯郑宪忠刘继峰张春光陈孝钿金志平马洪庞成群韦大明李正阳刘慧根余周毅周济林刘怡吴雪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