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林

作品数:226 被引量:544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6篇期刊文章
  • 61篇会议论文
  • 7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19篇天文地球
  • 99篇航空宇航科学...
  • 5篇理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3篇卫星
  • 43篇天体
  • 34篇定轨
  • 32篇行星
  • 31篇天体力学
  • 26篇月球
  • 25篇平动点
  • 22篇深空
  • 20篇三体问题
  • 19篇深空探测
  • 19篇太阳
  • 19篇太阳系
  • 19篇小行星
  • 18篇限制性三体问...
  • 18篇共线平动点
  • 15篇精密定轨
  • 14篇探测器
  • 13篇月球探测
  • 13篇近地小行星
  • 12篇人造卫星

机构

  • 220篇南京大学
  • 22篇中国科学院国...
  • 6篇中国科学院紫...
  • 6篇中国科学院上...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北京航天飞行...
  • 3篇北京航天指挥...
  • 2篇北京跟踪与通...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空间技术...
  • 1篇北京市遥感信...
  • 1篇北京环球信息...
  • 1篇国家天文台
  • 1篇西安卫星测控...
  • 1篇中国科学院陕...
  • 1篇北京卫星导航...

作者

  • 226篇刘林
  • 36篇侯锡云
  • 27篇廖新浩
  • 21篇季江徽
  • 19篇汤靖师
  • 15篇赵长印
  • 14篇王海红
  • 14篇王歆
  • 10篇张巍
  • 8篇赵玉晖
  • 8篇刘迎春
  • 8篇张强
  • 6篇胡松杰
  • 6篇马剑波
  • 5篇周垂红
  • 5篇程昊文
  • 4篇刘慧根
  • 4篇杨志涛
  • 4篇王彦荣
  • 4篇张伟

传媒

  • 52篇天文学报
  • 33篇飞行器测控学...
  • 16篇紫金山天文台...
  • 11篇天文学进展
  • 8篇宇航学报
  • 8篇中国宇航学会...
  • 6篇空间科学学报
  • 6篇计算物理
  • 6篇第25届飞行...
  • 5篇2004年航...
  • 5篇1999年天...
  • 4篇中国科学(A...
  • 4篇南京大学学报...
  • 3篇飞行器测控技...
  • 3篇2006年航...
  • 2篇深空探测研究
  • 2篇全国第十一届...
  • 1篇系统工程与电...
  • 1篇无线电工程
  • 1篇测绘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12篇2010
  • 12篇2009
  • 7篇2008
  • 15篇2007
  • 10篇2006
  • 23篇2005
  • 13篇2004
  • 8篇2003
  • 7篇2002
2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于星座小卫星的编队飞行问题被引量:6
2004年
从轨道力学角度来看星座小卫星编队飞行和星-星跟踪中的伴飞,遵循着如下动力学机制:(1)在各小卫星绕地球运动过程中轨道摄动变化的主要特征决定了星-星之间的空间构形,(2)当星-星之间相互距离较近时,在退化的限制性三体问题(实为限制性二体问题)中,共线秤动点附近的条件周期运动亦可在一定时间内制约星-星之间的空间构形.将具体阐明这两种动力学机制的原理和相应的星-星之间的相对构形,并用仿真计算来证实这两种动力学机制的适用范围,为星座小卫星编队飞行和在伴飞运动过程中进行轨控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的轨控条件.
刘林王海红马剑波
关键词:编队飞行动力学
关于GPS卫星的轨道分析被引量:5
1992年
本文详尽地分析了各种摄动因素对GPS卫星轨道的影响以及这种卫星特有的2/1轨道共振所反映的力学特征,并进行了定量计算,给出了每种摄动因素对该卫星轨道影响的特征和大小以及轨道的长期演化性态。
刘林周建华
关键词:摄动全球定位系统
卫星轨道变化规律的综合分析被引量:8
2005年
对于航天工程而言,无论是航天器的发射,卫星轨道设计,地面测控系统的跟踪、定轨和预报,还是卫星在轨运行过程中的轨道控制策略等,均需了解卫星轨道变化的规律.为此,本文对人造卫星(包括中心天体为快自转天体和慢自转天体两种引力源的绕飞轨道器)的轨道变化特征以及轨道寿命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为各种应用提供简明信息.
刘世元刘春保刘林
关键词:卫星轨道地面测控系统航天工程轨道器定轨绕飞
火星轨道器运动的轨道变化特征
低轨卫星的两个最重要的轨道根数a(半长径)和e(偏心率)的变化规律主要取决于大气耗散作用和中心天体非球形引力位中的奇次带谐项J2/-1(1≥2)与动力学扁率项J2的比值:|J2/-1/J2,而该比值对于地球、月球和火星各...
汤靖师刘林
关键词:火星探测轨道器低轨卫星
文献传递
月球返回轨道再入角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10年
再入角是航天器返回大气层时在再入点处速度方向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若忽略地球的非球形因素,则可近似的看做轨道切向与横向之间的夹角。为了避免探测器过热问题,一般再入角不宜太大,在3°~8°之间。文章以只在近月点进行一次制动的月球探测器的霍曼转移型的返回轨道为例,通过对轨道性质的分析和数值计算,说明地月相对位置和地球自转对月球返回轨道再入角的影响。分析和计算得到以下结论:1)对于相同的转移时间和固定的再入点,当月球位于南纬最高点时,则再入角的绝对值可以取到最小值;2)对于相同的转移时间和固定的再入角,当月球位于南纬最高点时,再入点的纬度可以取到最大值;3)转移时间越短,再入角的绝对值可以取到更小值,而再入点纬度可以取到更大值。以上这些极值对应的都是极轨轨道。
赵玉晖侯锡云刘林
关键词:地球自转
定点在日-地(月)系L1点附近的探测器的发射及维持被引量:4
2007年
在限制性三体问题中共线平动点附近的运动虽然是不稳定的,但可以是有条件稳定的,该动力学特征使得一些有特殊目的的探测器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即可定点在这些点附近(如ISEE-3、SOHO).以日-地(月)系的L1点为例,根据其附近的运动特征,探讨定点探测器的发射与轨道控制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数值模拟结果,为工程上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
侯锡云刘林
关键词:天体力学三体问题天体力学天体力学轨道计算和定轨
光压摄动计算中地影间断的处理被引量:1
2000年
人卫精密定轨中受摄星历 (或称精密星历 ,即状态转移 ) ,可由分析解或数值解提供 ,相应的定轨方法亦有分析法定轨与数值法定轨之称。对于后者 ,在一般情况下 ,现有的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或称积分器 )已能满足精度要求 ,除长弧定轨外 ,有一个问题是值得注意的 ,即地影“间断”问题的处理 ,这关系到如何在保证星历精度的前提下提高计算效率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 ,给出了相应的改进算法 ,并通过数值验证表明算法的有效性。
王歆刘林
关键词:数值解人造卫星
地火转移轨道误差分析与第1次中途修正计算被引量:1
2012年
针对地火转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误差,基于地火转移轨道的误差传递矩阵分析误差发散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讨论如何选取轨道中途修正的时机,并基于该矩阵对地火转移轨道第一次中途轨道修正的速度增量进行估算。与微分修正方法的严格计算结果的比较表明,基于该方法定性研究地火转移轨道第1次中途修正速度增量变化和选取合适的轨道机动时机是可行的。使用蒙特卡洛数值模拟对上述方法和微分修正方法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第1次中途修正速度增量大小差异不超过1.2m/s,相对误差不超过6%。在轨道控制精度大约为1m/s的情况下使用该方法代替微分修正方法进行计算,可以节省大量的计算时间。
赵玉晖侯锡云刘林
关键词:火星探测误差分析
18参数广播星历分析研究被引量:18
2012年
针对18参数广播星历模型对混合星座(包含GEO(地球同步轨道)、IGSO(倾斜地球同步轨道)、MEO(中地球轨道))的拟合精度和稳定性问题,利用摄动理论中的分析方法研究18参数广播星历模型新增参数的物理意义,通过数值仿真比较分析18参数模型与16参数模型对混合星座的拟合精度和稳定性。分析研究表明,新增2个参数可以较好地逼近轨道变化的长周期项,相同拟合弧长的拟合精度比16参数提高了50%左右,但受短周期项影响,拟合不够平稳,同时由于轨道变化特征的差异,对GEO和IGSO卫星的拟合不如MEO卫星稳定。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要保证稳定性必须增加拟合弧长,但拟合精度会有一定下降,18参数条件下,MEO卫星选用3h拟合弧长能保持很好的稳定性,GEO和IGSO卫星则需要选择5h拟合弧长。
黄华刘林周建华刘利何峰
关键词:广播星历物理意义轨道摄动
关于初轨计算被引量:14
2004年
初轨计算通常是指在二体问题意义下的短弧定轨,为了适应测量精度的提高和深空探测(包括月球探测)轨道器所涉及力学模型的需要,给出一种在测角资料背景下,同时适用于无摄和受摄运动的初轨计算方法.而且,该方法不仅适用于椭圆轨道,亦适用于双曲线轨道,拓宽初轨计算的传统范畴.
刘林王建峰
关键词:飞行器初轨力学模型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