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东旺

作品数:63 被引量:231H指数:10
供职机构:安徽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地震局重点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0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2篇地震
  • 10篇应力场
  • 10篇震源
  • 8篇地震活动
  • 6篇震源机制
  • 6篇震源机制解
  • 5篇地震预报
  • 5篇断裂带
  • 5篇强震
  • 5篇裂带
  • 4篇地震活动特征
  • 4篇中强震
  • 4篇郯庐断裂
  • 4篇郯庐断裂带
  • 4篇汶川8.0级...
  • 3篇地震危险
  • 3篇地震序列
  • 3篇第四纪
  • 3篇应力场特征
  • 3篇震前

机构

  • 63篇安徽省地震局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上海市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安徽省大气探...
  • 1篇合肥地震台

作者

  • 63篇刘东旺
  • 38篇沈小七
  • 31篇刘泽民
  • 12篇闫素萍
  • 11篇陈安国
  • 9篇夏瑞良
  • 9篇凌学书
  • 9篇姚大全
  • 9篇李敏莉
  • 7篇张军
  • 7篇张杰
  • 7篇陈宇卫
  • 6篇童远林
  • 6篇郑先进
  • 5篇翟洪涛
  • 5篇倪红玉
  • 5篇何小伟
  • 5篇王雪莹
  • 5篇黄显良
  • 5篇童国林

传媒

  • 19篇地震地磁观测...
  • 5篇华北地震科学
  • 3篇西北地震学报
  • 3篇灾害学
  • 3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地震学报
  • 2篇地震学刊
  • 2篇华南地震
  • 2篇中国地震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震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山西地震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地理空间信息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2010年度...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0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6
  • 8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九江M_s 5.7地震前地电阻率异常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2005年9月合肥地震台地电阻率出现明显异常变化,11月26日九江、瑞昌交界地区发生M_S 5.7地震,经核实分析,确认该地电异常是九江地震的震兆异常,为今后华东地区分析和确定地电异常提供了重要参考。
何康王燚坤刘东旺张军陶月潮
关键词:地电阻率九江地震经验公式
利用多个震源机制解求东大别地区平均应力场被引量:22
2011年
利用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得到应力张量在地理坐标系下的表达式,进而可计算平均应力张量.通过求平均应力张量的本征向量,即可得到其主轴方向,并由此推断区域应力场方向.利用东大别地区219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比较了不同相似程度和不同起算震级资料得到的主轴方向,认为该方法计算结果非常稳定,主轴方位角的误差小于5°,倾角的误差小于10°.计算结果表明,东大别地区最大主压应力轴σ1的方位角为267°,倾角为5°;最小主压应力轴σ3的方位角为358°,倾角为4°.表明该地区受东西向的水平挤压和南北向的水平拉张作用.
刘泽民刘东旺李玲利倪红玉陈安国郑先进
关键词:应力张量震源机制解应力场
安徽霍山历史地震调查新进展
据史料记载,安徽六安一霍山地区自1336年以来发生过9次5级以上历史地震,其中1917年的6%级地震是安徽省有史记载的最大地震之一,研究区内历史地震不论是强度还是频次在华东地区都是比较突出的。笔者据野外考察,对1917年...
刘东旺陈安国王健
关键词:地震调查震中位置地震地质
安徽及邻区地震震源深度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选择安徽及邻区观测精度相对较高的地震资料作为样本,统计分析不同空间范围内的震源深度分布特征,初步讨论了震源深度与地质构造,地壳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徽及邻区平均震源深度10 km左右。中小地震震源深度在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大体上从西到东,从南到北逐渐增加,深度优势分布为5~15 km。其中霍山地区震源深度优势分布为5~10 km。总体上,安徽及邻区地震多发生在5~20 km地壳的中上部,为浅源地震。
李军辉刘东旺洪德全孙盼盼
关键词:震源深度浅源地震
公元1831年安徽凤台地震宏观震中考察被引量:2
2010年
公元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安徽凤台曾发生一次破坏性地震,史料记载情况基本一致,但现有各版地震目录所确定的震中位置存在分歧,震中位置竟多达4处.在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作者对该地震进行了实地考察.经综合分析认为,应当对此次地震的宏观震中进行调整,震中位置应改为32.88°N、116.89°E,名称相应变更为"安徽怀远西南地震".同时认为此次地震原来所确定的震级(614)偏大.
陈安国刘东旺沈小七邵磊王健
关键词:地震活动历史地震地震参数地震考察
安徽及邻区地震序列类型的判定及其分布特征被引量:3
1998年
根据《大中城市震后趋势快速判定工作方案》制定指南,结合采用八五攻关成果中的一些新方法和历史地震资料,对安徽省及其邻近区域地震震型进行了判定,同时简要分析了其分布特征,以求在震后趋势判断上做些有效的工作。
刘东旺童远林夏瑞良
关键词:地震序列地震
金寨地震序列震源参数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利用安徽台网记录的波形资料,进行地震重新定位,扣除场地响应、非弹性衰减等。反演计算2014金寨地震序列震源参数值,分析研究其特征变化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视应力、地震矩等震源参数随时间变化均呈现震前增强震后明显减弱的趋势,主震时达最大,震后降低到相对较低水平;(2)视应力与地震矩、震级呈明显的正相关,应力降随地震矩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不明显,拐角频率与地震矩呈明显的负相关,地震矩的对数与震级呈线性相关,此对深入了解震源参数的物理意义有着重要作用。这些研究结果为大别山及周边地区的震情判定和趋势预测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刘川琴李发刘东旺祝怡红谢庆
关键词:视应力应力降地震矩
安徽中西部地区地震活动特征的对比分析
1999年
针对安徽中西部地区目前存在的多项测震学指标异常,重点对比分析了该区域1970年以来三个活动时期的地震活动时空特征。认为本活跃期期间(1990年以来)地震活动特征总体上与第四个活动期期间(1970年~1979年)比较类似,但活动水平要低,时间上还将持续1年至1年半左右。
刘东旺沈小七
关键词:地震活动特征地震
安徽及邻区构造环境剪应力场的研究
2002年
利用安徽省7个台站近2年来数字化地震观测资料,根据地震发生的断裂力学模式和震源谱理论,计算了安徽及邻区42个中小地震的构造环境剪应力值,并对应力场分布状况及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及邻区目前构造环境剪应力场水平总体上相对较低,但局部地区已具备发生中等地震的应力场条件。
刘东旺黄显良
关键词:构造环境剪应力场
安徽北淮阳构造变形带特征与应力状态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在分析安徽北淮阳构造变形带变形特征和活断层作用的基础上,利用该区现代中小地震资料,采用近震直达P波、S波垂直向最大振幅比方法、震源机制的系统聚类和统计分析法,反演部分地震震源机制,并分析现代中小地震活动特征及应力场状态。结果表明,北淮阳构造变形带上主要断层现今处于活动状态;现代中小地震震源总体较浅,在2次6级地震震中附近形成小震密集区,可能反映了震源区介质相对破碎。震源机制的系统聚类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该区断层以走滑或斜滑型破裂为主,但存在倾滑的逆断层;区内应力作用方向以水平为主,也存在部分垂向力作用;主压应力P轴的优势分布为近EW向,其中既有华北应力场,也有华南应力场作用;有少量近NS向应力场作用存在。反映该区处于应力场过渡区,因此将其作为华北、南华地块区的边界是合理的。
刘东旺倪红玉沈小七刘泽民
关键词:地震活动震源机制解现代构造应力场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