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磊

作品数:14 被引量:196H指数:8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遥感
  • 4篇荒漠化
  • 3篇植被
  • 2篇信息提取
  • 2篇遥感监测
  • 2篇云杉
  • 2篇蒸散
  • 2篇植被盖度
  • 2篇青海云杉
  • 2篇流域
  • 2篇面向对象
  • 2篇降水
  • 2篇河流域
  • 2篇盖度
  • 2篇NDVI
  • 2篇SEBS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温度
  • 1篇对象技术
  • 1篇信息提取方法

机构

  • 14篇兰州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4篇何磊
  • 13篇赵传燕
  • 9篇别强
  • 3篇王超
  • 2篇马文瑛
  • 2篇王瑶
  • 2篇强文丽
  • 1篇彭守璋
  • 1篇许仲林
  • 1篇南忠仁
  • 1篇王宁
  • 1篇郑祥霖
  • 1篇赵明洋
  • 1篇方镜尧

传媒

  • 4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中国沙漠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干旱气象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在阿拉善盟荒漠化过程中的相对作用被引量:8
2015年
使用MODIS和TRMM遥感资料定量研究荒漠化两大驱动因素的相对作用,得到以下结果:近些年荒漠化加重区域主要分布在额济纳旗和阿拉善左旗,零星地分布在阿拉善右旗,荒漠化加重区域占阿拉善盟土地总面积的22.6%;在荒漠化加重区域,人类活动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是负面的,即人类活动促进了该区域荒漠化加重.将2000-2012年分为3个时段:第1时段(2000-2004年)、第2时段(2005-2008年)和第3时段(2009-2012年),第1-2时段和第2-3时段,人类活动是引起阿拉善荒漠化加重的主导诱因,相对作用达到60.6%-62.1%.
何磊马文瑛赵传燕
关键词:荒漠化自然因素
2000-2012年阿拉善盟荒漠化动态被引量:16
2015年
通过植被盖度指标和Sen氏斜率方法,使用2000-2012年MODIS13Q1-NDVI数据研究发现:近些年阿拉善盟荒漠化问题严重,重度荒漠化土地占比最大,其次是中度荒漠化土地,再次是轻度荒漠化土地,非荒漠化土地极少;额济纳旗的荒漠化问题最为严重,其次是阿拉善左旗,再次是阿拉善右旗;近些年阿拉善盟重度荒漠化土地占比呈下降趋势,中度荒漠化相反,两者相互转换,轻度荒漠化土地占比有所上升,非荒漠化土地占比基本不变,从总体水平上看,阿拉善盟荒漠化问题有所改善;近些年荒漠化加重区域主要分布在额济纳旗和阿拉善左旗,零星地分布在阿拉善右旗,荒漠化加重区域占阿拉善盟土地总面积的20.4%.
马文瑛何磊赵传燕
关键词:荒漠化归一化植被指数植被盖度
利用MOD13Q1产品监测肯尼亚2001—2010年荒漠化动态被引量:21
2013年
使用MODIS MOD13Q1-NDVI数据,通过NDVI累计计算,得到肯尼亚2001年和2010年植被生长状况较好时期的NDVI影像。基于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盖度。利用植被盖度进行荒漠化评价。结果表明,肯尼亚近10年来生态环境总体趋于改善,荒漠化发展态势并不明显,但荒漠化问题仍然严重。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土地变化趋势不尽相同,轻度荒漠化和重度荒漠化转出面积大于转入面积,呈现减少趋势,非荒漠化和中度荒漠化变化相反,各省区的荒漠化土地变化趋势也不相同。在小范围地区内,使用Landsat-5TM影像进行验证,发现与MODIS数据评价结果相似,但更能详尽的描述重点区域的荒漠化问题。
何磊王超别强赵传燕
关键词:荒漠化植被盖度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林近四十年动态变化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数字化1960年测绘的祁连山地形图和基于知识规则分析祁连山1990年和2000年Landsat TM、ETM影像,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林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主要分布在祁连山的东部和中部,即石羊河和黑河流域上游;1960年祁连山青海云杉林面积为1494.60km2,占整个保护区面积的5.456%。1990年青海云杉面积为1336.85km2,2000年青海云杉面积为1375.25km2,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保护区东、中、西段青海云杉动态变化趋势不同,1960年到1990年东段和中段区域青海云杉面积减少4%,而1990年到2000年中段面积增加,东段和西段青海云杉林分布面积减少;设立保护区对祁连山青海云杉的保护起到了明显的作用,遏制了青海云杉面积的减少并且部分地区分布面积得到扩展。
别强赵传燕强文丽何磊
关键词:青海云杉信息提取
基于去云处理的祁连山积雪覆盖遥感监测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雪盖信息在生态研究、水资源评价管理以及灾害防治中有重要的作用,MODIS利用冰雪指数(NDSI)和阈值提供全球每日积雪产品,微波遥感传感器AMSR-E提供南北半球不受云影响的雪水当量数据。通过融合同一天不同时间过境的MODIS积雪产品MOD10A1和MYD10A1为MOYD,融合MOYD和AMSR-ESWE积雪当量产品产生MODAM,以祁连山区气象站观测雪深数据为"真值",检验了2010-2011年积雪季MODIS积雪产品和AMSR-E识别积雪的精度,结果表明:MOYD产品和MODAM使云量减少了15%和100%,积雪精度和总体精度分别达到了24%、59%和88%、80%,通过融合多时相和多传感器数据大大提高了积雪监测精度,此外对祁连山积雪时间分布和不确定进行了分析。
赵明洋别强何磊赵传燕
关键词:积雪监测MODISAMSR-E雪盖
高分辨率影像的干旱区植被信息提取方法被引量:3
2012年
基于黑河下游额济纳旗地区的Quickbird影像,采用决策树(Decision Tree)、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ANN)及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方法对干旱区植被信息进行提取。对三种方法的精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决策树分类得到的结果零碎,总体分类精度为84.87%;ANN法较决策树方法适宜度高,总体分类精度为91.87%;纹理信息辅助的SVM法取得效果最好,总体分类精度可达96.53%。试验中发现使用高分辨率影像提取干旱区植被种类信息时,大窗口的纹理特征辅助效果较好,但是分类结果的边界出现失常,随着纹理窗口越大,失常的范围也越大。
何磊王超别强赵传燕
关键词:干旱区高分辨率影像纹理特征决策树人工神经网络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51
2011年
根据野外调查资料、祁连山地区青海云杉林相图和气象资料,在GIS技术的支持下估算了祁连山地区青海云杉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2008年,研究区青海云杉林平均生物量为209.24.thm-2,总生物量为3.4×107t;研究区水热条件的差异使青海云杉生物量在地理空间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经度每增加1°,青海云杉生物量增加3.12.thm-2;纬度每增加1°,生物量减少3.8 t.hm-2;海拔每升高100 m,生物量减少0.05.thm-2;2008年,研究区青海云杉林碳密度在70.4~131.1 t.hm-2,平均碳密度为109.8.thm-2,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的平均碳密度分别为83.8、109.6、122、124.2和117.1.thm-2,研究区青海云杉林总碳储量为1.8×107t.
彭守璋赵传燕郑祥霖许仲林何磊
关键词:生物量碳储量青海云杉
基于SEBS-METRIC方法的黑河流域中游地区农田蒸散被引量:8
2013年
使用涡度相关蒸散数据验证表明SEBS-METRIC方法可以用来估算黑河流域中游地区作物农田蒸散.结果显示:黑河流域中游地区作物生长季内ET 总量空间差异大(398~709 mm,平均567 mm).在作物不同生长阶段, ET 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剧烈.在区域平均水平上,生长初期、生长中期1、生长中期2和生长后期的ET 占全生长季ET 总量的比例分别为10.24%,29.44%,47.11%,13.21%,各生长阶段区域平均日ET 依次为1.45,3.28,3.52,2.08 mm/d. ET 月份变化明显,3月最小,4,5月迅速增大,6月达到生长季的蒸散高峰,7,8月有所降低,维持在一定水平,9月作物进入生长末期,迅速降低.
何磊王瑶别强方镜尧赵传燕
关键词:SEBSMETRIC农田蒸散
基于遥感方法的阿拉善盟荒漠化研究
阿拉善盟地处亚洲大陆腹地,为内陆高原,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其生态环境相当脆弱,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不但恶化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环境,而且对当地20多万人口的生存环境造成巨大威胁。该地区荒漠化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防治的前...
何磊
关键词:荒漠化降水地表温度NDVI
文献传递
SEBS模型在黑河流域中游的应用及参数敏感性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干旱区的蒸散发(ET)研究对干旱区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系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SEBS模型和参考作物蒸散量估算2009年39月黑河流域中游地区蒸散发。使用涡度相关蒸散数据验证表明,SEBS模型能够有效估算黑河流域中游的蒸散发。从各月的ET分布状况来看,区域平均ET有着明显的月变化;植被生长季内ET总量空间分布差异大,在23.4~752.6mm之间,区域平均值为428.7mm通过对SEBS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发现,SEBS模型对地面温度最为敏感,其次是空气温度,再者是风速和反照率,对NDVI和空气湿度的敏感性最小。
何磊别强王瑶赵传燕
关键词:SEBS参考作物蒸散量参数敏感性分析黑河中游蒸散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