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钢莉
- 作品数:24 被引量:106H指数:6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61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Aβ损伤的PC12细胞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Aβ损伤的PC12细胞可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未加任何处理药物)、Aβ诱导组(20μmol/L Aβ处理组)和预处理组(分别加入浓度为5 ml/L、10 ml/L、20 ml/L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孵育24 h后加20μmol/L Aβ),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PC12细胞核的改变,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LDH、SOD、GSH及caspase-3活性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细胞色素C(Cyt-C)蛋白释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丹参川芎嗪注射液(5、10、20 ml/L)预处理对Aβ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它能增加Aβ损伤的PC12细胞增殖活力,减少Aβ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降低细胞核凝聚现象,抑制Aβ损伤的PC12细胞LDH释放,增强SOD和GSH活性,促进Cyt-C在细胞内表达,降低caspase-3活性,促进Bcl-2的表达。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Aβ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与线粒体通路相关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与它抑制细胞凋亡、抗氧化应激、维持线粒体正常功能、抑制caspase-3的激活、促进抗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有关。
- 严钢莉李朝武聂海岭黎逢光成勇毛高峰方煌魏海燕谢军
- 关键词:丹参川芎嗪注射液AΒPC12细胞神经保护
- Brandt-Daroff习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被引量:16
- 2018年
- 目的:观察Brandt-Daroff习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8例BPPV成功手法复位后发生残余头晕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内科治疗组(对照组)和Brandt-Daroff习服训练组(治疗组),治疗前后评估眩晕残障量表(DHI)、前庭症状指数(VSI)。结果:治疗前两组基线资料、DHI总分及各子项评分、VS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治疗组DHI总分及各子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S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andt-Daroff习服训练有助于减轻BPPV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作为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的辅助治疗。
- 聂海岭李朝武黎逢光方煌严钢莉毛高峰成勇魏海燕
-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全脑血管造影92例临床应用分析
- 2010年
- [目的]观察脑缺血患者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结果,探讨术后其并发症预防.[方法]收集92例DSA的结果,分析疾病与血管病变及术中并发症的关系.[结果]92例DSA显示:颅内外血管内斑块形成、血管闭塞、次全闭塞、血管狭窄等72例,阳性检出率78.3%.其中3例术后出现穿刺部位血肿,皮下淤血,1例出现造影剂过敏致可逆性失明.[结论]DSA对于脑血管疾病是一项较为安全、灵敏的检查方法;对脑缺血性事件患者临床治疗的指导、判断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 涂明义李朝武聂海岭成勇黎逢光严钢莉毛高峰方煌
- 常规治疗加石杉碱甲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石杉碱甲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血管性痴呆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石杉碱甲+常规治疗)34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尼莫地平等改善脑循环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石杉碱甲0.15mg,每天2次。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自理量表(ADL)判断疗效。结果:两组治疗8周后MMSE及ADL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MMSE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常规加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 严钢莉李朝武聂海岭涂明义成勇黎逢光毛高峰方煌
- 关键词:石杉碱甲片血管性痴呆脑梗死
- 以幻觉为首发症状的癫痫1例被引量:1
- 2008年
- 严钢莉
- 关键词:幻觉癫痫首发症状
- 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黛力新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被引量:23
- 2018年
- 目的:观察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黛力新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方法:BPPV成功管石复位后发生残余头晕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训练组(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药物组(黛力新治疗),联合组(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黛力新治疗),每组24例。治疗前后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眩晕残障量表(DHI)、前庭症状指数(VSI)对患者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前各组HADS、VSI、DH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3组HADS、VSI、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7、14 d后,联合组HADS、VSI、DHI评分均低于训练组及药物组(均P<0.05)。治疗7 d后,药物组HADS评分低于训练组(P<0.05);治疗14 d后,训练组DHI评分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Brandt-Daroff习服训练、黛力新均能减轻BPPV成功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症状,联合治疗较单一治疗更有效。
- 聂海岭李朝武黎逢光方煌严钢莉毛高峰成勇魏海燕
-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 外周性前庭康复在前庭神经元炎的疗效评估
- 前庭神经元炎是较为常见的周围性眩晕疾病.其主要由于一侧前庭神经功能损坏导致双侧前庭功能失衡而引起的以急性或亚急性眩晕为主,常合并恶心、呕吐、自发性眼震、躯体失衡等临床症候群.前庭神经炎的发病率为7-10%,其诊断主要依据...
- 严钢莉李朝武黎逢光聂海岭成勇
- 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2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分析伴有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CADASIL)的临床特点、影像和病理学特征,提高对CADASIL的认识。方法收集2011年11月—2015年8月解放军第161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CADASIL患者2例,对其临床表现、家系分析、影像学表现、Notch3基因检测及皮肤活检进行总结,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该病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例1患者中年起病,有家族史,反复发作性头痛、右侧肢体乏力,逐渐出现右侧肢体瘫痪,认知功能障碍,头颅MR示双侧基底节区及半卵圆区多发腔隙性梗死及缺血灶,脑白质稀疏。MRA未见异常。Notch3基因检测提示3号和4号外显子中发现了1个碱基突变。例2患者中年起病,进行性头晕、记忆力减退,头颅MR双侧大脑半球、丘脑、脑干、小脑广泛异常信号。皮肤活检血管内皮细胞胞浆表面和平滑肌的表面见嗜锇颗粒(GOM)沉积。结论 CADASIL的诊断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家族史及MR检查结果,Notch3基因检测和/或皮肤活检是明确诊断的金标准。
- 聂海岭李朝武黎逢光方煌严钢莉毛高峰成勇
- 关键词:脑动脉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Hunt′s综合征误诊为颅内感染1例分析
- 2008年
- 严钢莉
- 关键词:误诊女(雌)性
- 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急性前庭神经炎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了解前庭神经炎(VN)合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VN患者23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发BPPV分为对照组(不伴BPPV)和观察组(伴发BPPV),分析2组的临床特征、冷热实验结果;观察VN伴发BPPV的手法复位治疗效果;并于治疗前、治疗第10、20和30天采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分析2组疗效。结果:本组236例VN患者中发病1月内伴发BPPV 23例,发生在VN同侧18例,发生在对侧5例;其中20例为后半规管BPPV,3例为水平半规管BPPV;其中5例经1次手法复位后体位性眩晕明显缓解,10例经2次手法复位后缓解,8例经3次手法复位后缓解。冷热实验异常率对照组为65.87%,显著低于观察组的86.96%(P<0.05)。2组治疗前和治疗10 d时DH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0和30 d时观察组DH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VN患者中部分会伴发BPPV,伴发BPPV的VN患者冷热实验结果异常率较高,病情缓解慢,手法复位多需2次以上。
- 严钢莉黎逢光李朝武聂海岭
- 关键词:前庭神经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