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月

作品数:57 被引量:409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气象局气象科研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农业科学
  • 17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2篇干旱
  • 18篇小麦
  • 14篇干旱区
  • 14篇半干旱
  • 14篇半干旱区
  • 12篇水分
  • 12篇旱区
  • 12篇春小麦
  • 10篇气候
  • 8篇气候变化
  • 8篇胁迫
  • 6篇玉米
  • 6篇生长发育
  • 6篇作物
  • 5篇冬小麦
  • 5篇水分胁迫
  • 4篇水分利用
  • 4篇水分利用效率
  • 4篇土壤
  • 4篇气溶胶

机构

  • 55篇中国气象局兰...
  • 17篇中国气象科学...
  • 10篇中国气象局
  • 3篇兰州大学
  • 3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安徽理工大学
  • 2篇兰州中心气象...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甘肃省气象局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西南大学
  • 1篇甘肃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定西市安定区...
  • 1篇西北区域气候...
  • 1篇佛罗里达大学
  • 1篇保定市气象局
  • 1篇天水市气象局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定西市农业科...

作者

  • 57篇齐月
  • 26篇王鹤龄
  • 24篇王润元
  • 22篇张凯
  • 21篇赵福年
  • 20篇赵鸿
  • 17篇陈斐
  • 8篇赵花荣
  • 8篇任三学
  • 7篇房世波
  • 7篇张凯
  • 6篇张强
  • 6篇雷俊
  • 5篇杨扬
  • 5篇王丽娟
  • 4篇胡蝶
  • 4篇蔡迪花
  • 3篇阳伏林
  • 3篇周广胜
  • 3篇李耀辉

传媒

  • 12篇干旱气象
  • 7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干旱地区农业...
  • 4篇生态学报
  • 4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物理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农学学报
  • 1篇第33届中国...
  • 1篇第34届中国...

年份

  • 16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12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候变化对甘肃省农业气候资源和主要作物栽培格局的影响被引量:31
2017年
基于甘肃省80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4年气象观测资料和玉米、春小麦、冬小麦、马铃薯的区划指标,分1961—1986(时段Ⅰ)和1987—2014年(时段Ⅱ)2个不同时段,分析气候变化对甘肃省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和主要粮食作物潜在栽培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时段Ⅱ较时段Ⅰ平均气温、负积温、≥0℃积温和≥10℃积温分别增加0.83℃、113.9℃·d、290℃·d和180℃·d,降水量气候倾向率为-34—16mm/10a,整体表现为减少趋势。时段Ⅱ较时段Ⅰ春小麦不适宜种植区面积显著增加约9%,最适宜、适宜、次适宜种植区面积分别减少1.4%、4.1%和4.8%,其中以河西走廊和陇中黄土高原变化最为显著。冬小麦适宜和次适宜种植区面积分别增加6%和3.4%,最适宜、可种植和不适宜种植区面积分别减少0.4%、3.5%和5.7%,其中以陇中地区变化最为显著。玉米最适宜和可种植区面积分别增加13%和7%。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区面积分别减少11%、2%和7%,其中以河西灌区变化最为显著。马铃薯最适宜和适宜种植区面积分别减少3.8%和0.7%,次适宜和可种植区面积分别增加3.5%和1.3%,其中以陇中黄土高原变化最为显著。最后提出适应气候变化调整农业结构和栽培格局的对策建议。
王鹤龄张强张强王润元吕晓东张镭张镭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气候资源
一种模拟不同坡度下的降雨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侵蚀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模拟不同坡度下的降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一侧内壁的上方铰接有支撑板,所述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液推杆,所述电液推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推块,所述推块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调节块,所述壳...
齐月王鹤龄赵鸿张凯雷俊赵福年陈斐杨阳魏星星杨扬
CO_(2)浓度增加对半干旱区马铃薯生长动态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2023年
为了解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马铃薯生长动态及其产量、品质的变化特征,在典型半干旱区(甘肃定西)利用开顶式气室(OTC)试验平台,以马铃薯‘新大坪’为供试品种,设对照(390μmol·mol^(-1))和590μmol·mol^(-1)共2个CO_(2)浓度梯度,开展CO_(2)浓度增加模拟试验。结果表明:CO_(2)浓度增加至590μmol·mol-1时,马铃薯发育加快,生育期提前,全生育期天数缩短3 d;CO_(2)浓度升高对马铃薯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水势有明显促进作用。随着生育进程的推移,马铃薯地上部干物质生产对CO_(2)浓度的响应值呈现先变大再变小的趋势。CO_(2)浓度增加促进了马铃薯块茎产量的提高,单株结薯数和单株薯块质量也有所增加。与对照相比,590μmol·mol^(-1 )CO_(2)处理马铃薯块茎水分、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以及铁、锌、铜元素含量分别下降3.43%、11.78%、13.09%、25.58%、31.94%和9.76%,而粗淀粉、粗脂肪、粗纤维和还原糖含量分别增加10.56%、240.00%、14.28%、106.38%。
张凯张凯王润元王鹤龄赵鸿赵福年齐月陈斐雷俊
关键词:马铃薯半干旱区
甘肃省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利用1980-2016年甘肃省84个县(区)的小麦产量资料,分析平均减产率、减产率概率系数、减产率变异系数构建的综合干旱灾害风险指数,根据综合干旱灾害风险指数来评估甘肃省各市小麦单产干旱灾害风险。结果表明:河西地区干旱发生频率高,属于灌溉农业,变异系数较大,其东部地区平均减产率高,风险概率大,属于高等风险区,河西地区的西部和中部分别属于低等和中等风险区;陇中地区干旱发生频率高,属于雨养农业,变异系数小,而平均减产率和风险概率较高,大部分属于中等风险区;陇东地区干旱发生频率较低,变异系数低,平均减产率和风险概率较高,属于中等风险区;陇南和甘南地区干旱发生频率较高,平均减产率和风险概率均较低,属于低等风险区。甘肃省小麦风险区划可为风险预算及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齐月王鹤龄王润元任三学赵花荣
关键词:干旱灾害小麦风险评估干旱半干旱区
武威市光热水匹配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为增强气象为农服务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以1981—2017年武威市各县(区)定点观测光热水资源和农作物生育及产量资料为基础,运用气候倾向率、相关系数法、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了光热水资源变化及匹配特征和对农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1—2017年,武威市各县(区)≥10℃活动积温和日照时数呈极显著增大趋势,且增加幅度和稳定性从北向南逐渐减小,期间降水量呈略增加趋势,中北部光、热、水资源稳定增加,适宜作物生长的气候区域在扩大。(2)水热系数呈减小趋势,干燥度除民勤略减小外,其他县(区)呈略增大趋势;光温积呈极显著增大趋势,而光温比民勤和凉州呈极显著增加趋势,古浪和天祝呈极显著减小趋势;光温匹配在向利于农作物产量形成发展。(3)从相关系数看,光热资源增加促进喜凉作物生育和结实进程,光热匹配利于提高喜温作物子粒重和经济产量。从全市光、热、水资源匹配看,天祝和古浪浅山区适宜喜凉作物生长,有发展畜牧业和林业的气候条件。民勤、凉州和古浪川区适宜种植喜温作物,玉米、甜高粱、谷子、向日葵和瓜果,适宜发展特色农业。
蒋菊芳齐月齐月王鹤龄程倩杨华
关键词:农作物
甘肃省春玉米灾损风险评估
2019年
干旱是影响西北地区春玉米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应用甘肃省1980—2011年71个县(市)的春玉米播种面积和总产量资料,以风险理论为基础,采用风险评估技术方法,探讨了甘肃省县、市春玉米产量在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波动和减产的风险水平,通过正态分布判别和偏态分布正态化,研究了西北地区春玉米不同年型减产率变化特征,分析了甘肃省玉米产量灾害风险的空间分布规律,以期为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不同等级风险区域呈整体上分散、小面积连片的特点,河西地区减产率最高,其次为陇中地区。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陇东地区的东部,较高风险区分布在陇中、陇东大部分地区,河西地区通过灌溉可有效缓解旱灾,风险较低。不同减产率等级下风险分析可为春玉米产量风险预测及抗灾减损、农业保险指数制定和农业保险赔付等提供参考。
齐月阳伏林姚玉璧王润元房世波
关键词:春玉米干旱减产率
1961—2010年中国主要麦区冬春气象干旱趋势及其可能影响被引量:28
2014年
【目的】近年来,连续发生的冬春连旱事件已经严重威胁到冬小麦的安全生产和粮食增产,本研究以中国主要麦区为研究对象,分析1961—2010年中国北方主要麦区冬春季降水、无降水日数和极端干旱频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对当地冬小麦生产的可能影响,揭示冬春干旱在当前气候背景下的演变趋势,为科学应对冬春干旱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线性倾向估计与Robust F线性显著性检验分析1961—2010年中国北方各站点冬春季降水、冬春季无降雨日数的线性倾向与显著性,揭示冬季、春季和冬春季的降水和无降雨日数的年代际变化趋势;根据气象干旱等级的国家标准GB/T 20481-2006将干旱5个等级中的重旱和特旱定义为极端干旱,基于降水距平的滑动平均,计算1961—2010年各年冬春季极端干旱频次的线性倾向,分析极端干旱发生频次的年际变化趋势和干旱风险剧增区降水的时间变化,揭示干旱时间动态趋势。【结果】(1)1961—2010年,华北为中心的冬麦区冬春气象干旱呈加剧趋势,其中心区域山西、河北和山东西北部冬春两季极端干旱的频次呈现增加趋势,陕西东部和湖北西北部春极端干旱的频次也呈增加趋势;(2)1961—2010年华北冬麦区的冬季降水呈减少趋势,且无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即冬季气象干旱呈加剧趋势,其他区域的冬季降水呈增加趋势,无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3)1961—2010年华北冬麦区、黄淮冬麦区中南部和西北春麦区南部的春季降水均呈减少趋势,且无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其他区域春季降水呈增加趋势,无降水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4)从重点区域降水的时间动态看,近20来华北地区的冬季和春季降水呈急剧下降趋势,无降水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冬春气象干旱风险呈剧增趋势;近50年来黄淮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冬季降水呈增加趋势,而春季降水呈下降趋势,无降水日�
房世波齐月韩国军周广胜Davide Cammarano
关键词:冬旱春旱干旱
春小麦对骤旱的响应特征及其阈值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与缓慢发展的干旱过程不同,骤旱具有发生速度快,短期内可致害的特点。目前,关于作物骤旱致害的临界阈值及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楚。以春小麦为供试作物,通过桶栽试验,模拟研究骤旱过程中小麦受旱致害的过程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发现,发生骤旱时土壤含水量下降呈先快后慢的变化趋势,叶片水分和叶水势则呈先慢后快的指数变化趋势。叶片光合生理指标对土壤水分的下降存在明显的阈值响应,且不同生理指标的阈值并不完全相同,其中净光合速率与表征叶片光合能力的指标(最大羧化速率)对土壤有效含水量的响应阈值为0.4,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对土壤有效含水量的响应阈值分别为0.5和0.4。而小麦光合生理指标对叶片水分和叶水势的阈值响应并不明显。同时依据各生理指标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得出,骤旱发生时引起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快速降低的主导因子为非气孔因素,而并不是以往作物受旱研究中的气孔因素。本研究结果有望丰富干旱影响认知,并可为科学应对干旱提供依据。
赵福年张强周广胜王润元陈斐齐月张凯王鹤龄
关键词:光合生理指标干旱程度
气候变化背景下麦田沟金针虫爆发性发生为害被引量:5
2020年
近年华北地区大面积推行保护性耕作措施和作物秸秆粉碎还田,冬小麦与夏玉米一年两熟连续轮作种植,为沟金针虫创造了有利的取食和栖息环境。地处华北北部的中国气象局固城农业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2018—2019年秋季、冬季、春季气温出现了冷暖交替,尤其最低气温显著偏高,诱发麦田沟金针虫爆发性发生为害。据春季麦田挖土调查,虫口密度最高达144头·m^(-2),虫口重量最重达18.764 g·m^(-2)。58个调查点达防治指标5头·m^(-2)占98.27%。拔节-收获期调查虫口密度孕穗期最高,拔节期次之,收获期最低。冬小麦与夏玉米禾本科作物连作种植田间虫口密度达35.3~40.4头·m^(-2),显著高于前茬大豆、玉米、冬小麦休闲地,且花生地、春玉米地比大豆地虫口密度高5倍多,虫口重量高10倍以上。成熟期虫害麦田测产,籽粒减产36.8%;虫口密度增加10头·m^(-2),籽粒减产率增加4.824%;虫口重量增加1 g·m^(-2),籽粒减产率增加3.871%;植株虫害率增加10%,籽粒减产率增加11.587%。
任三学赵花荣赵花荣齐月杨超杨超
关键词:沟金针虫虫口密度为害原因
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定西市为例被引量:16
2019年
气象因子是影响春小麦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60-2016年甘肃省定西市气象观测资料和1986-2016年春小麦试验资料,研究气候变化对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分析春小麦各发育期的变化,探讨影响春小麦生长和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春小麦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保障。结果表明:近57年春小麦生育期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在1997年发生突变;1960-1997年之前春小麦生育期降水呈减少趋势,之后呈增加趋势,但整体上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和≥0℃积温呈增加的趋势。春小麦生长日数年际波动较大,整体呈缩短趋势,春小麦播种到出苗期、抽穗期到开花期和乳熟期到成熟期生长天数减少导致了春小麦全生育期生长日数缩短。近31年春小麦产量呈增加趋势,不孕小穗数和成穗率呈减少趋势,穗粒数和千粒重呈增加趋势。降水是影响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
齐月王鹤龄张凯王润元雷俊
关键词:气候变化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