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臻
-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抗痴呆药物CPI-1189的合成工艺改进
- 2013年
- 目的合成抗痴呆药物4-乙酰氨基-N-(叔丁基)苯甲酰胺(CPI-1189)并优化其合成工艺。方法以4-硝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过酰氯化、酰胺化、催化转移氢化和N-乙酰化4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结果目标化合物的总收率为67.9%,其化学结构经元素分析、1H-NMR、MS谱确证。结论与文献报道的方法相比较,本工艺以氯化亚砜为氯化剂,降低了成本,并改进了硝基还原反应工艺,缩短了反应时间,使操作条件更为简单、实用。
- 赵金会王亚楼魏臻
- 4-[(5-甲基-2-芳基噁唑-4-基)甲氧基]-芳亚甲(苄)基取代的杂环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
- 2008年
- 目的设计合成具有PPARγ激动剂活性的4-[(5-甲基-2-芳基噁唑-4-基)甲氧基]-芳亚甲(苄)基取代的杂环类化合物。方法以丁二酮单肟为原料,经与(取代)苯甲醛环合、氯化得到氯甲基唑衍生物,再与对羟基苯甲醛或香兰醛缩合,最后与各种杂环进行Knoevenagel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合成了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并利用元素分析、IR和1H-NMR确证了结构。结论初步活性试验显示,化合物13和16与PPARγ具有一定的结合活性,但是其抑制率均略小于50%,表明其IC50值可能略大于10μmol·L-1。
- 王亚楼刘星魏臻
- 关键词:增敏剂
- 具有心血管活性的苯并咪唑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类苯并咪唑类衍生物。本发明还公开了这些苯并咪唑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含有所述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和所述化合物在治疗高血压、充血性心衰以及通过双重阻断血管紧张素II(AT<Sub>1</Su...
- 徐进宜吴晓明杨治华魏臻王秋娟朱培清许晓乐
- 文献传递
- 4-取代-3-烷基-4,5-二氢-1-(3-氯-4-氟苯基)-1,2,4-三唑-5-酮的合成及生物活性被引量:9
- 2006年
- 为寻找活性强、作用时间长的新型非肽类血管紧张素IIAT1受体拮抗剂,从易得原料3-烷基-4,5-二氢-1-(3-氯-4-氟苯基)-1,2,4-三唑-5-酮出发,经过N-烃化反应、1,3-偶极反应、氢解、水解和酰化等反应,合成得到一系列4-取代-3-烷基-4,5-二氢-1-(3-氯-4-氟苯基)-1,2,4-三唑-5-酮类衍生物,总收率为58%~87%,其结构经IR,1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药理试验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均有一定的AT1受体拮抗活性,其中化合物12d抑制AII诱导的兔主动脉环收缩的IC50值为4.0×10-9mol/L,与阳性药坎地沙坦(candesartan)相当,具有进一步的研究意义.
- 徐进宜贺乾辉魏臻曾翼华维一吴晓明王秋娟胡松张静
- 关键词:AT1受体拮抗剂降压心衰
- 4,5-二氢-1,2,4-三唑-5-酮类化合物的设计 合成及生物活性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的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AⅡ)AT1受体拮抗剂,评价其抑制AⅡ诱发的兔主动脉收缩反应的生物活性。方法在对已上市及正在临床研究阶段的AT1受体拮抗剂进行了结构参数和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的基础上,以4,5-二氢-1,2,4-三唑-5-酮为核心,运用生物电子等排及结构拼合原理等药物设计方法,设计并合成了16个联苯羧基、联苯四氮唑、联苯磺酰胺基取代的三唑啉酮类衍生物,测定了它们对AⅡ引起的兔胸主动脉收缩幅度影响的IC50值。结果所有目标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本实验对其结构经过IR,1HNMR、MS和元素分析作出确证。通过测试目标化合物抑制AⅡ诱导的兔动脉环收缩的能力,评价了其AⅡ受体抗拮活性。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AT1受体拮抗活性,化合物10c,10d,12b和14d抑制兔主动脉环收缩能力IC50值大于阳性对照药伊贝沙坦(irbesartan),具有进一步的研究意义。结论所设计三唑啉酮类化合物大多具有较好的AT1受体拮抗活性,联苯侧链上酸性取代基的活性强弱为-CN4H>-COOH>-SO2NH2>-SO2NHR,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信息。
- 徐进宜魏臻曾翼华维一吴晓明王秋娟张静
- N-苯基-1H-吡咯取代的双苯并咪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AT_1受体拮抗活性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寻找活性强、作用时间长的新型非肽类AT1受体拮抗剂。方法:以替米沙坦(telmisartan)为原型物,根据分子-受体结合模型的研究结果对其进行结构优化:运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用苯基吡咯代替联苯结构,在此基础上将羧基与四氮唑两种酸性基团的作用进行比较;改变苯并咪唑2-位亲脂性侧链的长度;在苯基吡咯5-位引入吸电子取代基,共设计了3类结构新颖的N-苯基-1H-吡咯取代的双苯并咪唑类衍生物,并完成了12个目标化合物的合成。通过测定目标化合物抑制AⅡ诱导的兔胸主动脉环收缩的能力评价了其对AT1受体的拮抗活性。结果:目标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MS、IR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其中化合物Ⅰd的AT1受体拮抗活性大于先导物替米沙坦。结论:Ⅰd具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 徐进宜张立魏臻华维一吴晓明王秋娟张静
- 关键词:AT1受体拮抗剂
- 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和内皮素受体双重拮抗剂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06年
- 简要介绍新型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受体双重拮抗剂的研究开发近况,并讨论其作用机制及构效关系。血管紧张素受体和内皮素受体双重拮抗剂以AngⅡ和ET1之间的双向正反馈机制作为其治疗高血压的主要靶点。此类化合物对AngⅡ受体和ET1受体兼有拮抗作用,因此有可能比单一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或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疗效好,适应范围更广。
- 魏臻徐进宜吴晓明华维一
- 关键词:内皮素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