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智

作品数:38 被引量:405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11篇水利工程
  • 6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2篇冻土
  • 9篇气候
  • 6篇水资源
  • 6篇气候变化
  • 5篇多年冻土
  • 5篇流域
  • 5篇黄河
  • 4篇冻土区
  • 4篇屋面
  • 4篇隔热
  • 4篇隔热保温
  • 4篇隔热性
  • 4篇隔热性能
  • 4篇黑河中游
  • 4篇防水
  • 4篇防水屋面
  • 4篇分水
  • 4篇保温
  • 4篇保温隔热
  • 4篇保温隔热性

机构

  • 35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白银市水电勘...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水利部黄河水...
  • 2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西南林学院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38篇魏智
  • 16篇金会军
  • 14篇吴锦奎
  • 9篇蓝永超
  • 8篇张建明
  • 8篇丁永建
  • 8篇杨思忠
  • 6篇何瑞霞
  • 5篇吉延峻
  • 4篇马巍
  • 4篇王树洲
  • 4篇马小杰
  • 3篇俞祁浩
  • 2篇盛煜
  • 2篇郝加前
  • 2篇于少鹏
  • 2篇王绍令
  • 2篇王根绪
  • 2篇吕兰芝
  • 2篇韩旭军

传媒

  • 9篇冰川冻土
  • 3篇中国农村水利...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甘肃水利水电...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铁道工程学报
  • 1篇人民黄河
  • 1篇路基工程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水资源开发与...
  • 1篇2004年全...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4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9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河实施分水后中游灌区地下水资源量的变化分析被引量:18
2008年
黑河中游地下水是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之一,而黑河分水通过对地表水的影响,进而影响地下水资源,根据中游地下水观测数据,运用Kriging空间插值法,对分水前的20世纪90年代和分水后的2004-2005年间的地下水位和储量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游甘州区、临泽县和高台县地下水位不同程度上都在下降,其范围在1.3~2.7m,地下水可开采储量也随之减少,估算减少总量约为8.23×10^8m^3,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分水使得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的数量减少,占总减少量的45%;另一方面,河水供给的减少促使中游地区在农业灌溉中转而大量开采地下水所致,目前中游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农业用水是分水后保持当地各种环境稳定的重要措施。
魏智金会军蓝永超胡兴林吴锦奎杨思忠吉延峻
关键词:黑河中游分水地下水储量
中德合作三江源区和甜水海地区多年冻土退化过程科学考察和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6年
为准确了解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过程及其环境效应,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和德国海德堡大学环境物理研究所共同组成科研小组,先后对我国三江源区、西昆仑甜水海地区进行了多年冻土退化过程的前期勘察研究工作.首次在人烟稀少的玉树-不冻泉沿线等地建立了3个长期综合观测研究站.在技术手段上,除应用常规的坑探、水土取样、水分现场观测、地面调查外,主要应用了最新的双天线、多回路探地雷达勘测技术,对不同地貌条件下的活动层结构特征、上限附近冻土结构、冷生组构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快速勘察,同时还进行了水分场分布规律、盐份迁移过程的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景观特征对热质迁移规律、地温场具有重要影响;青藏高原新疆甜水海地区的低温(<-4℃)冻土与高原东部和腹地的高温(>-1℃)冻土在地质背景和地下冰发育情况等方面有所区别;甜水海地区生态环境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已发生重大改变:地表植被发生大面积退化,地表普遍发生不同程度盐渍化;在该地区发现大量小型冻胀丘、石环等冰缘现象的存在.探地雷达勘察结果显示,地表地貌单元、植被分布、地表水分条件的变化均对多年冻土上限变化和地下冰的赋存产生重要影响.
俞祁浩Kurt Roth金会军潘喜才Schiwek Philip Martin盛煜魏智吴吉春
关键词:冻土退化
自动控制技术在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以北湾农村供水工程为例,实行分层分布式模式和组态结构,建立了现地和集中控制两级控制结构,将水利工程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控制、通信、传感和图像处理等技术进行集成,构建了集中供水工程的自动控制系统,通过图像、图表和文字等形式,实现了显示、控制、查询、统计、追忆等数据管理功能,可有效提高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管理水平。
魏智林力坤吴锦奎杨永聪雒焕维
关键词: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自动控制系统结构
黄河流域上游城市水环境建设对策被引量:1
2005年
针对黄河流域上游城市普遍存在水资源短缺、污染等水环境问题,通过对白银市水环境现状的调查分析,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失误、水资源管理滞后、资源型缺水三方面分析了水环境恶化的原因,提出了水环境建设和节水措施。
王树洲魏智
关键词:水环境节水
东湾水厂供水管网优化设计
2002年
供水工程中管网所占的投资比重较大 ,如何在此类项目中进行优化设计 ,提高资金使用率。结合靖远县东湾水厂供水工程的供水管网设计 ,提出了根据其不同运行特点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
魏智
关键词:供水管网优化设计供水工程
主动和被动的冻土地温控制方法和技术被引量:4
2008年
研究目的:主动和被动地温控制是冻土地温控制的基本方法。但如何对主动和被动的概念进行准确区分,目前在国内外却有所混淆,因此对主动和被动地温控制技术提出明确的划分显得尤为重要。研究结论:国际上普遍从能量的观点来区分——被动地温是在运行期间不需人为提供动力,也没有任何不停运动的机械部件,是冻土地温控制最常用的技术;而主动地温控制方法,需要动力支持或温控系统中有持续运动的部件,其显著的特点在于对冻结过程的人为可控制性和提供能量消耗。冻土地温控制的计算,有许多长期以来的研究公式及图表,但更为精确的计算,要利用一些成熟的模型进行模拟。
魏智金会军张建明吴锦奎杨思中吉延峻
关键词:冻土
工农渠灌区调整发展的思路探讨
2003年
白银区工农渠灌区在武川干渠的灌溉面积纳入引大灌区以后 ,如何更好地调整发展 ,从区政府到水管单位都在积极探索这一问题。通过对灌区周围的土地资源调查分析 ,提出工农渠的调整发展思路应是立足于本区内 ,发展资源型水利 ,把解决人饮与发展农业、生态并重 ,以提高灌区人民的整体水平为目标。
魏智
关键词:土地资源灌溉面积蒸发量
中国-俄罗斯原油管道工程(漠河-大庆段)冻土工程地质考察与研究进展被引量:36
2008年
在2005—2007年期间,先后3次对中国-俄罗斯原油管道漠河-大庆段沿线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等进行科学考察,开展了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评价和预测研究.考察研究结果表明:管道沿线多年冻土在各类融区、季节冻土和水系等分隔作用下呈片状或岛状分布,沿线岛状、稀疏岛状及零星岛状占多年冻土区段的40%左右;管道沿线多年冻土随着气候的转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断退化.地形地貌单元、植被分布、地表水分条件的变化等局部因素对多年冻土的分布和地下冰的赋存产生重要的影响,管道沿线大约分布有50 km左右的沼泽湿地,其表层为腐殖质土及泥炭层,泥炭层下面分布着含土冰层或地下冰,是管道沿线最差的冻土工程地质地段;由于中俄原油管道沿线水系发育多,冻胀丘、冰椎和冰幔等不良冻土现象广泛分布.科学考察的成果为管道沿线冻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和预测、管道的稳定性影响分析以及后期的长期检测系统设置等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进一步为即将开工的中俄原油管道漠河-大庆段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李国玉金会军盛煜张建明俞祁浩齐吉琳温智吕兰芝童长江郭东信王绍令魏智杨思忠吉延俊于少鹏何瑞霞常晓丽郝加前陈友昌吴伟翟镇远赵意民
关键词:多年冻土中俄原油管道工程地质气候变化
黑河中游间作农田的辐射收支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利用布设在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绿洲区的一套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在2003—2004年的资料,分析了一个完整年度内春小麦和夏玉米间作农田生态系统的辐射收支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太阳辐射Rs年平均为192.9W·m^-2·d^-1,冬、春季较小,夏、秋季较大。反射辐射Rr平均为37.8W·m^-2·d^-1在土壤裸露时较大,随着作物覆盖度的增大呈下降趋势。地表反射率平均为0.22,在年内的变化趋势与反射辐射Rr基本一致。地面向上长波辐射Rlu和向下长波辐射Rld年平均分别为353.3W·m^-2·d^-1和278.0W·m^-2·d^-1两者在1月份最小,从2月开始增大,到7月达到最大,随后持续降低至12月。有效辐射(Rlu-Rld)在农作物主要生长期的5~9月为70W·m^-2·d^-1左右,春末夏初增加较大。净辐射Rn全年日均值为79.8W·m^-2,占太阳辐射量Rs的35%。在作物的主要生长季节(5~9月)Rn日平均达141W·m^-2,在无作物生长的季节(1~2月和11~12月),Rn日均值在8W·m^-2左右。光合有效辐射PAR全年累积值为2580.9MJ·m^-2日均82.7W·m^-2占太阳辐射量Rs的42.2%。PAR在年度内变化大。在无作物生长季节,PAR日均值一般在40~50W·m^-2。3月PAR迅速增大,日平均值达到78W·m^-2,PAR在7月达到最大,日均值为128W·m^-2。
吴锦奎丁永建魏智王根绪
关键词:黑河中游长波辐射短波辐射光合有效辐射
黑河流域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被引量:7
2007年
任何一项水工程都和生态密切相关,水工程在改变自然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从1950年以来,黑河流域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这些蓄、引水工程一方面调节黑河水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配,适应人类对水资源利用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蒸发、渗漏损失,对中、下游水资源的自然分配和生态环境产生很大影响。通过对水工程与环境的思考,提出了对黑河流域水开发的5点建议。
魏智金会军蓝永超王树洲吴锦奎
关键词:黑河流域水工程生态环境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