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萍

作品数:11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儿童
  • 4篇基因
  • 4篇甲氨蝶呤
  • 3篇药代
  • 3篇药代动力学
  • 3篇药动学
  • 3篇群体药动学
  • 3篇细胞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淋巴细胞白血...
  • 3篇患儿
  • 3篇急性
  • 3篇急性淋巴细胞
  • 3篇急性淋巴细胞...
  • 3篇急性淋巴细胞...
  • 3篇给药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多态

机构

  • 11篇武汉市儿童医...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1篇高萍
  • 9篇张华年
  • 8篇汪洋
  • 8篇陈渝军
  • 6篇许琼
  • 6篇刘茂昌
  • 6篇徐华
  • 2篇李建新
  • 1篇吴革菲
  • 1篇陈磊
  • 1篇何学连
  • 1篇宋新文
  • 1篇王诚
  • 1篇赵培伟
  • 1篇牛长河
  • 1篇彭静
  • 1篇刘炘

传媒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2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万古霉素在患儿治疗中给药剂量与谷浓度的评估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评价万古霉素常用的两个剂量在患儿治疗中的药效学和安全性,及其谷浓度的最佳水平,以期为临床更合理的使用和监测万古霉素提供参考。方法以2012年7月-2014年12月医院接受万古霉素40 mg/(kg·d)(低剂量组)或60mg/(kg·d)(高剂量组)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通过群体药动学模型计算AUC0-24h;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高剂量组平均AUC0-24h分别为(326.7±284.5)mg·h/L和(472.3±399.1)mg·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有21.7%和56.7%的患儿AUC0-24h>400mg·h/L;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谷浓度和AUC0-24h相关性良好(P<0.01),谷浓度为10mg/L时,所有患儿均可达到AUC0-24h>400mg·h/L。结论在患儿中,万古霉素60mg/(kg·d)的初始剂量较40 mg/(kg·d)能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且不增加其不良反应,当MIC≤1mg/L,谷浓度为10mg/L时,即可达到AUC0-24h/MIC>400mg·h/L的治疗水平。
高萍张华年陈渝军汪洋徐华许琼刘茂昌
关键词:万古霉素儿童谷浓度
基于群体药动学的奥卡西平儿童个体化给药模式的建立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基于群体药动学(PPK)和贝叶斯原理,建立奥卡西平的癫痫患儿个体化给药工作模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利用已发表的中国癫痫患儿口服奥卡西平后的PPK模型和JPKD-Bayesian软件建立奥卡西平个体化给药的预测模型。运用该模型对100例癫痫患儿进行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患儿按设计方案规律服药2~4周后测定10-羟基卡马西平的稳态血清谷浓度并与模型预测值相比较,计算平均预测误差、平均绝对预测误差、平均相对预测误差、相对预测误差在±20%和±30%内的比例来验证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个体化给药预测模型的平均预测误差为(0.54±2.00)mg·L^(-1),平均绝对预测误差为(1.75±1.09)mg·L^(-1),平均相对预测误差为(3.86±14.56)%,其中分别有78%和96%的血药浓度数据相对预测误差在±20%和±30%以内。血药浓度预测值对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87.8%。上述验证结果说明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高。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可用于儿科患者实施奥卡西平个体化给药的预测模型和完整的工作模式,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
汪洋张华年陈渝军徐华许琼高萍刘茂昌
关键词:奥卡西平群体药动学贝叶斯法儿童个体化给药
SLCO1B1c.521T>C基因多态性与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药代动力学及疗效评价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SLCO1B1c.521 T>C基因变异对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药代动力学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武汉市儿童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82例ALL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基因分型结果,将患儿分为SLCO1B1c.521T>C基因变异组和未变异组.参考ALL-BFM 2000化疗方案,甲氨蝶呤化疗剂量为3~5 g/m2静脉滴注给药;四氢叶酸于甲氨蝶呤用药36 h后开始解救,并根据第48小时甲氨蝶呤血药浓度进行调整.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Spe-HPLC)分析24、48、72 h血清中甲氨蝶呤及其代谢产物7-OH甲氨蝶呤浓度.NLME群体药代动力学方法估算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两组患儿药代动力学、毒性反应、四氢叶酸解救剂量,随访5年ALL复发率及无事件生存率.结果 82例ALL患儿中SLCO1B1c.521T>C变异组21例[突变杂合子型(TC) 20例,突变纯合子型(CC)1例],未变异组[野生纯合子型(TT)]61例.SLCO1B1c.521T>C变异组患儿48、72 h甲氨蝶呤血药浓度明显高于未变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 h:(1.00±1.41)比(0.34±0.17) μmol/L,t=2.131,P=0.046;72 h:(0.31 ±0.26)比(0.08±0.04)μmol/L;t=3.995,P=0.001].变异组48 h后甲氨蝶呤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48-∞)为(23.18±19.91)h·μmol/L,明显高于未变异组(t=4.025,P=0.001).变异组患儿超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安全阈值(0.1 μmol/L)时间(TC>01μmol/L)显著高于未变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3±22.0)比(67.1±7.5)h,t=5.880,P<0.001];变异组患儿所需四氢叶酸解救平均剂量高于未变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2.7 ±287.8)比(140.6±27.5) mg/m2;=2.614,P=0.017].变异组患儿胃肠道和肝脏严重毒性反应(Ⅲ~Ⅳ级)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未变异组[胃肠道33%(7/21)比5% (3/61);肝脏:24%(5/21)比2%(1/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 2=9.275、8.289,P均<0.05).变异�
张华年何学连李建新汪洋王诚陈渝军牛长河高萍
关键词:甲氨蝶呤药代动力学
左乙拉西坦在癫痫患儿中的群体药动学研究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建立癫痫患儿口服左乙拉西坦的群体药动学(PPK)模型,并用此模型探讨左乙拉西坦在儿童患者群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收集344例癫痫患儿口服左乙拉西坦后的血药浓度数据和临床资料。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n=259)采用NLME程序进行PPK分析,建立一房室药动学模型(个体间变异采用指数模型,残差变异采用加法模型表示),考察各协变量对参数Ka、Vd和CL的影响。用拟合优度、自举法对最终模型的性能进行内部验证。采用最终模型预测验证组(n=85)患儿的血药浓度,计算平均预测误差(MPE)、平均绝对预测误差(MAE)、平均预测误差平方(MSE)和均方根预测误差(RMSE)对最终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PPK最终模型为:Ka(h-1)=1.01×eηKa,Vd(L·kg-1)=[0.42+0.000 35×(AGE-56)]×eηVd,CL(L·kg-1·h-1)=[0.05-0.009 5×(ln WT-2.83)]×eηCl;年龄(AGE)正相关影响Vd,体重的自然对数值(ln WT)负相关影响CL。拟合优度、自举验证的评价结果表明最终模型稳定、预测结果可靠。外部验证最终模型结果为:MPE=0.01 mg·L-1,MAE=0.91 mg·L-1,MSE=1.16(mg·L-1)2,RMSE=1.08 mg·L-1。血药浓度实测值和最终模型的个体预测值的决定系数R2=0.990 6。外部验证说明最终模型预测准确度高。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癫痫患儿口服左乙拉西坦后的PPK模型,模型结构表明左乙拉西坦体重校正的清除率随患儿年龄和体重的增加有下降趋势。
汪洋张华年徐华陈渝军刘茂昌高萍许琼
关键词:癫痫儿童群体药动学
儿童个体化给药关键技术及应用
张华年李建新汪洋陈渝军陈磊吴革菲高萍彭静许琼宋新文叶琦龚瑞龙赵培伟
继往临床用药多凭医师经验,同一种药物或同一剂量方案治疗时,其结果是部分患者得到了恰当的治疗,而部分患者却没有得到预期的疗效,有的甚至出现不良反应,研究和开发适合于儿科临床的个体化给药技术和手段成为儿科临床实践中最急需解决...
关键词:
关键词:药代动力学给药治疗药物治疗
他克莫司致肾病综合征儿童急性肾损伤病例报告及高危因素分析
高萍
基于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对甲氨蝶呤消除延迟的预测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中引起消除延迟的危险因素,并对其发生风险进行预测。方法:8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行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MTX剂量为3~5g·m-2,24 h持续静脉滴注。PCR-RFLP法检测患儿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OATP1B1)的编码基因SLCO1B1 T521C的基因类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MTX用药后24,48,72 h血清中MTX浓度。采用残数法计算MTX给药48 h后药-时曲线下面积(AUC48-∞),按AUC48-∞值将病例分为消除延迟组和正常组。用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患儿在生物学特征、生化指标、基因位点变异等27个变量间的差异,找出显著性变量。用Logistic回归建立MTX消除延迟的最终预测模型。依据最终模型绘制ROC曲线以评估预测因子的预测效力。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消除延迟组与正常组患儿在基因位点变异、48 h点7-OHMTX/MTX血药浓度比值分组(k48 h≤2)2个变量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基因位点变异是发生MTX消除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4.545(4.391~48.181)。以SLCO1B1 521T〉C作为预测因子绘制的ROC曲线AUC(95%CI)=0.751(0.627~0.875),具有显著性诊断意义(P〈0.05)。结论:存在SLCO1B1 T521C基因位点变异的ALL患儿发生MTX消除延迟的风险较大,临床需加强血药浓度的监控以避免毒副反应的发生。
汪洋张华年陈渝军徐华高萍刘茂昌刘炘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甲氨蝶呤基因多态性
儿童经皮吸收制剂的安全性
高萍
SLCO1B1 521T〉C基因变异与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中严重不良反应的关系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SLC0181 521T〉C基因变异等29种相关因素与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关系,促进安全用药。方法8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行HD—MTX化疗,MTX剂量为3—5g/m^2,24h持续静脉滴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检测患儿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OATP1B1)的编码基因SLC01B1 T521C的基因类型。观察MTX给药后第1-10天患儿血液系统、消化系统、肝胆系统的不良反应并按化疗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version 4.02)分级评定。将评级发生Ⅲ级和Ⅲ级以上严重不良反应的患儿归为病例组,其余归为正常组。用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患儿在生物学特征、血生化指标、基因位点变异等29个变量间的差异,找出显著性因素。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最终预测模型。依据最终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估预测因子的预测效力。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与正常组患儿只在基因位点变异、72h点MTX血药浓度值(C72h)、48h点7-OHMTX(MTX主要代谢产物)与MTX血药浓度比值(k48h)和k48h值≤2为条件分组4个变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SLCO1B1 521T〉C基因变异是MTX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比值为(OR)[95%可信区间(CI)]=18.489(5.413—63.157)。以SLCO1B1 521T〉C作为预测因子绘制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0.776(0.653~0.899),具有诊断意义(P〈0.05)。结论存在SLCO1B1 521T〉C基因变异的ALL患儿发生MTX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较大,临床需加以重视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汪洋张华年陈渝军徐华许琼高萍刘茂昌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甲氨蝶呤严重不良反应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
SLCO1B1基因多态性对甲氨蝶呤治疗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OATP1B1,编码基因SLCO1B1)在许多内源性物质和外源性药物的转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其遗传多态性可改变药物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继而影响药物疗效和安全性。SLCO1B1多个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如rs4149056和rs2306283)对甲氨蝶呤的药代动力学和毒性有显著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综述,以期为甲氨蝶呤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高萍张华年
关键词:B1甲氨蝶呤基因多态性药代动力学药物不良反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