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瞧勤

作品数:115 被引量:655H指数:14
供职机构: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日本艾滋病预防财团资助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109篇医药卫生
  • 8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7篇艾滋病
  • 48篇性行为
  • 29篇男男性行为
  • 23篇大学生
  • 21篇病毒
  • 18篇艾滋病病毒
  • 17篇男男性行为人...
  • 15篇HIV
  • 13篇性病
  • 12篇行为者
  • 12篇男男性行为者
  • 11篇影响因素
  • 10篇免疫缺陷
  • 9篇疟疾
  • 9篇缺陷综合征
  • 9篇综合征
  • 9篇免疫缺陷综合...
  • 9篇获得性
  • 9篇获得性免疫
  • 8篇流行病

机构

  • 103篇浙江省疾病预...
  • 16篇宁波市疾病预...
  • 12篇浙江省卫生防...
  • 5篇杭州市疾病预...
  • 5篇嘉兴市疾病预...
  • 4篇湖州市疾病预...
  • 4篇绍兴市疾病预...
  • 3篇山东省疾病预...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宁波大学
  • 2篇江苏省疾病预...
  • 2篇杭州市萧山区...
  • 2篇杭州市下城区...
  • 2篇浙江省丽水市...
  • 1篇杭州市萧山区...
  • 1篇安徽省疾病预...
  • 1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福建省疾病预...
  • 1篇河北省疾病预...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15篇马瞧勤
  • 67篇潘晓红
  • 38篇周欣
  • 37篇陈琳
  • 30篇王憓
  • 29篇姜婷婷
  • 27篇杨介者
  • 26篇蔡高峰
  • 20篇丛黎明
  • 19篇陈卫永
  • 15篇何林
  • 14篇张丹丹
  • 14篇许国章
  • 11篇郑锦雷
  • 10篇徐云
  • 10篇余飞颖
  • 9篇姚立农
  • 8篇蒋均
  • 8篇蒋妙根
  • 8篇邹艳

传媒

  • 19篇中国艾滋病性...
  • 16篇浙江预防医学
  • 10篇中华流行病学...
  • 10篇中国预防医学...
  • 10篇预防医学
  • 8篇中国学校卫生
  • 7篇疾病监测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寄生虫病...
  • 2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国际流行病学...
  • 2篇中国病毒病杂...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浙江医学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年份

  • 3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10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8
  • 8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9篇2007
  • 2篇2006
  • 9篇2005
  • 3篇2004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浙江省某市大学生艾滋病性病相关性行为描述性研究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掌握大学生艾滋病性病相关性行为状况,为制订相应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两所大学所有1-4年级学生参加匿名自答式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学生自愿发生性行为,性行为起始年龄平均19.51岁,13.1%有性经历,平均性伴数1.54。10.7%自己或者性伴侣曾经怀孕,1.4%曾被诊断患性病。部分学生发生商业性关系,男女学生中均有同性或双性性行为现象,安全套使用率低,使用安全套主要为防止怀孕。结论大学生性态度开放,多性伴、商业性行为、同性和双性性行为以及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差等使大学生处于流产、艾滋病性病感染等危险之中。针对大学生开展性教育和性生殖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马瞧勤丛黎明余飞颖潘晓红许国章张丹丹
关键词:性行为性传播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预防干预策略探讨被引量:3
2004年
马瞧勤潘晓红杨介者
关键词:HIV干预策略艾滋病
浙江省高校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及妊娠行为干预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评价围绕大学生安全性行为需求开发的预防艾滋病性病及妊娠行为干预模型的干预效果,探索在大学生中开展性安全教育的有效实践。方法2006年和2007年,在浙江省两所大学3个学院2~3年级的学生中开展干预效果评估研究,1所学校为干预学校,另一所为对照学校,采用同一调查问卷,评估两所学校基线调查和追踪调查大学生安全性行为知识、态度和行为等的变化。结果干预学校基线调查人数和追踪人数分别为565和594人,对照学校分别为507和524人。过去三个月报告有性行为大学生,干预学校基线人数和追踪人数分别为63和57人,对照学校分别为40和34人。干预后,干预学校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妊娠知识、性病传播与流行知识、性病后果和艾滋病形势知识以及危险意识明显增加(P〈0.05);过去3个月每次/经常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显著上升;在曾经使用过安全套的学生中,使用安全套是为了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比例明显上升(P值分别为0.002和0.001);避孕药从不使用和有时、经常、每次使用的比例显著上升,采用避孕药作为避孕手段的比例显著下降,行为干预对大学生性态度没有影响。对照学校所有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变化。结论本调查结果表明行为干预模型能够提高大学生相关知识和危险意识,有效促进大学生实施安全性行为。
丛黎明马瞧勤董正权徐文贤潘晓红蔡高峰
关键词:艾滋病性病避孕行为干预高校学生
浙江某地大学生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信念和行为被引量:29
2005年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病/艾滋病有关知识、态度、行为以及对当前学校性教育的需求与评价,为制定适合当前大学生的干预策略和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浙江省某市2所综合性大学所有在校全日制一~四年级学生22940人开展自答式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性安全知识仍较缺乏,43.9%~49.4%的大学生接触过各种黄色性媒体,8.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可能会感染艾滋病,13.1%有婚前性行为,94.1%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大学中开展性教育。结论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性生理和性病/艾滋病知识教育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态度和性行为。
丛黎明马瞧勤许国章潘晓红余飞颖张丹丹
关键词:性传播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知识
浙江省艾滋病疫情重点县区防控策略SWOT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浙江省艾滋病疫情重点县区防控策略,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完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浙江省10个艾滋病疫情重点县区防控资料,采用SWOT分析法对防控策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浙江省艾滋病疫情重点县区防控策略优势在于工作目标明确,组织领导保障到位,防治措施推进有力;劣势在于艾滋病疫情基数大、疾病负担重,疾病传播防控难度大,防治能力不足;机会在于重点县区防控符合当下防治形势,创新策略的有力支持,专业团队技术支持;威胁在于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尚不完善,防治成效与目标要求存在差距,防控策略的科学性尚未验证。艾滋病疫情重点县区应充分利用政策优势,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创新策略提升防控针对性,并建立相应考核机制促进策略的落实。结论浙江省艾滋病疫情重点县区防控策略机遇与挑战并存,应完善工作机制,实施精准防控,并探索可供其他地区借鉴的防控策略。
陈卫永马瞧勤程伟蒋均何林郑锦雷周欣陈琳柴程良
关键词:艾滋病重点县区防控策略SWOT分析
大学生预防性病/艾滋病行为干预社会流行病学研究
丛黎明马瞧勤潘晓红许国章董正全傅利军陈中文张丹丹闵自强单杏仁徐文贤蔡高峰陈琳
本研究采用社会学(定性研究)与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开展高校学生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危险意识和性行为研究,并发展适合大学文化、有针对性、操作简单、可推广的大学生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模型,包括“让我们成为健康的...
关键词:
关键词:大学生艾滋病行为干预
浙江省263对男性HIV抗体阳性配偶间艾滋病传播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浙江省男性HIV抗体阳性的配偶间HIV传播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3年1—7月,以浙江省所有地区新检测发现的男性HIV阳性的单阳家庭(单阳家庭)和男性先感染HIV的双阳家庭(双阳家庭)为研究对象,共纳入单阳家庭210对,双阳家庭53对。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基本情况(仅男性)、HIV感染意识、HIV检测意识和检测行为、性关系权利、女性的安全套使用效能、性行为等。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单阳家庭和双阳家庭上述信息的差异,采用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男性HIV抗体阳性配偶间HIV传播的相关因素。结果263对研究对象中,男性以30—50岁为主,占57.8%(152例),女性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占79.1%(208例);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共占41.1%(217例)。单阳家庭中,疾病病程为HIV感染者、发生男男性行为和听说过艾滋病的男性分别占61.9%(130例)、38.3%(80例)和81.9%(172例),均高于双阳家庭[47.2%(25例)、7.5%(4例)和64.2%(34例)](x^2值为3.80、18.33和7.86,P值分别为0.051、0.001和0.005);单阳家庭和双阳家庭中,最近6个月感染过性病的女性占9.3%(19例)和18.9%(10例)(x^2=3.89,P=0.049)。与疾病进程为HIV感染者的男性相比,艾滋病患者的配偶感染HIV的0R(95%C1)值为2.93(1.05~8.21);与感染之前未听说过艾滋病的男性相比,听说过者的配偶感染HIV的0R(95%CI)值为0.13(0.04~0.41);与未发生男男性行为者相比,发生该行为者的配偶传播HIV的OR(95%CI)值为0.14(0.03~0.73);与最近6个月未感染过性病的女性相比,感染过的女性被配偶感染HIV的OR(95%CI)值为4.86(1.23—19.11)。结论浙江省男性HIV抗体阳性家庭�
陈琳潘晓红杨介者徐云王憓周欣蒋婷婷马瞧勤
关键词: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影响因素
浙江省第三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评估结果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评价浙江省第三轮9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示范区)指标完成情况及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索数据库和现场专题调查收集资料,根据《第三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终期评估方案》要求,对9个国家级示范区和3个省级示范区2014年和2018年23项指标进行评价,并对示范区与其他地区艾滋病疫情和检测发现等工作资料进行比较,综合评估示范区工作成效。结果12个示范区23项指标达标率在91.30%~100.00%之间。组织保障和探索创新领域的6项指标均达标。艾滋病防治工作方面的17项技术指标,达标数均在15个以上;未达标指标主要是人群艾滋病知晓率和预防干预指标;宣传教育、监测检测、预防干预和治疗随访达标率分别从2014年的55.56%、79.17%、79.76%和65.00%提升到2018年的91.67%、100.00%、90.48%和100.00%;2018年示范区HIV抗体检测人次占所在地常住人口的30.94%,高于其他地区的20.70%(P<0.05)。示范区2014—2018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占全省总数的50.87%,平均增幅为4.48%,低于其他地区的9.95%。结论浙江省第三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工作成效明显,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疫情起到积极作用。
陈卫永潘晓红杨介者蒋均姜婷婷陈琳陈婉君王憓周欣马瞧勤
关键词:艾滋病示范区
浙江省2006-2013年HIV相关死亡病死率危险因素及抗病毒治疗和晚发现的交互作用对病死率的影响
目的:探索浙江省2006-2013 年HIV 相关死亡、病死率和影响因素,探讨抗病毒治疗和晚发现交互作用对病死率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系统下载的数据库,以2006 年初尚存活及200...
陈琳潘晓红马瞧勤杨介者徐云郑锦雷王憓周欣姜婷婷何林蒋均蒋健敏
浙江省户籍居民HIV/AIDS现况调查
2004年
潘晓红卢巧玲丛黎明杨介者马瞧勤
关键词:HIV/AIDS艾滋病病人医疗保健服务户籍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