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晨晖
- 作品数:15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外源性FGF-2对高糖环境下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观察外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对高糖环境下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小鼠EPCs,并采用流式细胞分析和免疫荧光染色进行细胞鉴定,分别在高糖(30 mmol/L)和高糖(30 mol/L)+FGF-2(30、50、100、150、300 ng/m L)条件下干预培养,正常EPCs作为空白对照组,TUNEL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和基质胶在体外观察EPCs的迁移和成管能力;Western印迹法检测活化β-catenin和总β-catenin的表达,构建小鼠后肢缺血模型,分别注射空白组、正常组、高糖组及高糖+FGF2(150 ng/m L)组EPCs,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观察小鼠缺血后肢血流恢复情况。结果高糖组EPCs比空白对照组凋亡率显著增高(P<0.01),迁移和血管形成能力显著降低(P<0.01);高糖+FGF-2组EPCs与高糖组相比,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5),迁移和血管形成能力显著增强(P<0.05),且在150 ng/m L FGF-2时效果最强(P<0.01)。Western印迹法分析表明,高糖组较空白对照组活化β-catenin/总β-catenin显著下降(P<0.01),而高糖+FGF-2组与高糖组相比则显著升高(P<0.05)。体内实验显示,高糖组小鼠缺血后肢较正常组血流恢复显著减少,而高糖+FGF-2组较高糖组显著增加。结论外源性FGF-2处理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对高糖下受损EPCs的功能修复作用。
- 李阳陆晨晖陆骊工张海军滕皋军李茂全
-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内皮祖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高糖环境
- 晚期肝/胃等恶性肿瘤介入治疗新方案的临床应用
- 李茂全吕中伟陆晨晖马仙珏曹传武徐霁充张小平朱学东潘慧刘玉金张孝军
- 概述:动脉内化疗灌注(TAI)是晚期实体肿瘤重要姑息性技术,但临床推广受到限制,原因是相关基础理论体系不完善和临床实验研究数据缺失。2007年起,项目组为验证和推广该技术,围绕常见实体肿瘤(肝/胃癌)进行了大样本、前瞻性...
- 关键词:
- 关键词:晚期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免疫治疗
- ^(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短期疗效评估。资料与方法9例中,食管来源肿瘤2例,乳腺来源肿瘤2例,甲状腺来源肿瘤2例,肺来源肿瘤3例。每例颈部转移淋巴结3个以下,最大淋巴结直径1.5~6.5cm,平均4.2cm。采用计算机三维肿瘤治疗计划系统(TPS);Philips MX 8000螺旋CT;转盘式全封闭防辐射连击式植入器,18G粒子植入针。125I放射粒子半衰期为59.43d,平均能量27.4keV,组织穿透1.7cm,初始能率7cGy/h,共211粒。CT自C1水平向下扫描至T1水平,层厚5mm,利用TPS计算布源后,在CT定位下植入125I放射粒子。术后2个月复查CT及再次穿刺活检。结果治疗后2个月复查CT进行比较,9例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2例,无变化(NC)6例,进展(PD)1例,总有效率为88.9%;2个月内无死亡病例;局部皮肤红肿及破溃1例,经换药后好转;无一例发生血管栓塞。术前与术后2个月行淋巴结活检,病理明确病灶内肿瘤活性降低。结论CT定位引导下能够准确地植入125I放射粒子并有效地控制肿瘤转移灶的生长,创伤小,并发症少,近期效果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茂全张家兴徐家华陆晨晖潘慧曹传武汝复明徐霁充奚豪
- 关键词:颈部淋巴结
- 雷公藤红素对内皮前体细胞功能的改善作用
- 本发明涉及雷公藤红素对内皮前体细胞功能的改善作用。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体外培养内皮前体细胞的方法,包括步骤:在雷公藤红素、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酯、或其衍生物存在下,培养内皮前体细胞。该方法有助于克服内皮前体细胞(E...
- 李茂全陆晨晖张家兴
- 文献传递
- 急诊介入治疗在急危重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观察急诊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在急性消化道大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9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均出现失血性休克表现)急诊行消化道动脉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用聚乙烯醇颗粒、明胶海绵或弹簧圈栓塞。结果 49例患者全部确定出血部位,其中47例栓塞出血动脉成功止血;1例因出血量大生命体征不平稳,无法行血管栓塞治疗采用急诊手术治疗;1例因高龄且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而死亡。总有效率为95.92%(47/49),术后栓塞成功患者未出现再次出血及严重并发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5天,1例经手术治疗住院2个月。结论急诊消化道血管造影检查定位率高,出血动脉栓塞治愈率高,从生理和心理上减轻了患者痛苦,是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的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微创治疗手段。
- 钟武曹传武陆晨晖李绍兰陈睦虎余平贵陈红生李茂全
- 关键词:急危重症消化道大出血血管造影介入治疗
- 实体肿瘤非血管介入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 介入医学是在影像设备的监控下,用导管或其它介入技术为途径,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简称诊疗),因其具有无创或微创的优点,加之独特的临床疗效,在经过近半个世纪发展后的今天,已成为医学领域里较为成熟且又十分热门的研究课题。介入...
- 李茂全陆晨晖
- 关键词:肿瘤介入治疗临床疗效
- Embosphere微球栓塞在非小细胞肺癌介入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6
- 2011年
-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85%,5年生存率〈15%。因此,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策略,结合局部与全身系统性治疗非转移性NSCLC。随着介入放射学的不断发展,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治疗支气管肺癌显示出较好的效果,成为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 许凤陈石伟乔德林李勇徐志峰施怡陆晨晖
- 关键词:动脉灌注栓塞明胶海绵
-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综合治疗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探讨介入综合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109例,其中男54例、女55例,平均年龄(71±12)岁。所有患者经CT和(或)MRI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恶性胆道梗阻。先进行经皮肝胆道穿刺,随后置入引流管胆道引流(PTCD)或胆道内支架。术后1周。38病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果109例病例均成功穿刺并置入引流管(55例)或植入支架(54例),成功率100%。PTCD及支架引流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及Child—Pugh分级评分的独立样本t检验,P值分别为0.019、0.002、0.002及0.396。TACE后组间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及Child—Pugh分级评分的独立样本t检验,P值分别为0.834、0.000、0.002及0.002。全组平均生存期26.45(标准误,sE,4.07)周,PTCD及支架治疗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28.19(SE,6.54)和21.38(SE,2.51)周(P=0.713);38例行TACE治疗及71例未进一步治疗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43.71(SE,8.32)和14.38(SE,2.66)周(P=0.000)。不同引流方法在减轻黄疸,改善肝功能,延长生存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引流术后,接受了TACE治疗的患者其生存期明显超过未治疗组。结论胆道支架减轻黄疸的幅度优于PTCD,但黄疸缓解的比例组间无差异;两者短期内对肝功能的改善均无明显作用。在胆道引流术后短期,无论是否行TACE治疗,整体的总体胆红素水平都有继续下降,但行TACE治疗可明显加大胆红素水平下降的幅度,同时能改善整体的肝功能水平。
- 李茂全张家兴陆晨晖潘慧汝复明曹传武徐霁充徐家华
- 关键词:胆汁郁积引流
- ^131I-美妥西单抗肝动脉灌注结合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比较^131I-美妥西单抗动脉灌注结合化疗栓塞(LTACE)与常规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近期效果。方法晚期肝癌患者72例,根据患者的要求分别采用LTACE治疗(LTACE组,29例)和常规TACE治疗(TACE组,43例)。LTACE组经肿瘤供血动脉缓慢注入27.75MBq/kg^131I-美妥西单抗后间歇30min,再以超液态碘油30m1与表阿霉素40mg混悬液栓塞直至血管铸型;TACE组经肿瘤供血动脉注入超液态碘油30ml与表阿霉素40mg混悬液栓塞直至血管铸型。治疗后,两组均行保肝和对症处理。疗效观察随访指标包括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情况,肝、肾功能,外周血常规及CT和核素发射计算机辅助断层显像(ECT)的检查结果。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两组生存率的比较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白细胞、血小板及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d后各指标比较的t值分别为0.250、0.907、0.629、0.005、0.250、0.453,14d时分别为0.978、1.250、1.942、0.733、0.315、1.243;P值均〉0.05)。ECT扫描显示LTACE组肿瘤组织对^131I-美妥西单抗摄取良好率为55.17%(16/29)。肿瘤大小两组治疗后病灶均有缩小,且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07,8.006,P〈0.01),但治疗前LTACE及TACE组肿瘤大小(cm^2)经对数转换后分别为(1.68±0.32)、(1.74±0.31);治疗后分别为(1.52±0.38)、(1.61±0.3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86,0.891,P值均〉0.05)。两组6个月的累计存活率分别为52%、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80,P〉0.05)。结论^131I-美妥西单抗动脉灌注结合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短期结果与常规肝动脉化疗栓塞相比无明显差�
- 李茂全张家兴吕中伟曹传武潘慧徐家华徐霁充陆晨晖石洪成
- 关键词:化学栓塞介入性
- 内皮前体细胞释放系统的设计及体外研究
- 2009年
-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内皮前体细胞(EPCs)释放系统体外释放EPCs的可行性和条件。材料与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EPCs释放系统(国家专利号:ZL2006200406232),将由人体外周静脉血液(40 ml)提取培养的EPCs,在不同条件下(扩张压力和注射压力)以Annexin V及PI染色测量细胞数量和存活率。结果EPCs释放系统在体外可以有效释放EPCs,数据显示充盈压<3 atm及细胞悬液的释放流率<0.3 ml/s时,释放后的EPCs的数量、细胞活性以及细胞凋亡和坏死与释放前体外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释放流率0.2 ml/s及压力2.5 atm为峰值,EPCs的存活率最高。结论在一定释放压力和流率下,EPCs释放系统可以有效释放EPCs,为血管狭窄及再狭窄治疗提供一种新器械和思路。
- 李茂全陆晨晖张登海
- 关键词:体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