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阳贻红

作品数:78 被引量:139H指数:6
供职机构: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卫生厅基金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4篇动脉
  • 16篇介入
  • 16篇介入治疗
  • 12篇心肌
  • 11篇消融
  • 11篇梗死
  • 11篇冠状
  • 11篇冠状动脉
  • 10篇心肌梗死
  • 10篇心脏
  • 10篇射频消融
  • 9篇射频
  • 9篇主动脉
  • 8篇疗效
  • 7篇射频消融术
  • 7篇消融术
  • 6篇心病
  • 6篇心律
  • 6篇心律失常
  • 6篇主动脉夹层

机构

  • 68篇赣南医学院第...
  • 11篇赣南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西理工大学

作者

  • 77篇阳贻红
  • 60篇谢东明
  • 43篇钟一鸣
  • 35篇廖伟
  • 30篇严章林
  • 27篇廖永玲
  • 23篇谢东阳
  • 14篇廖祥中
  • 13篇王小萍
  • 12篇危小军
  • 12篇周爱琴
  • 11篇周序锋
  • 10篇张古老
  • 9篇刘海荣
  • 5篇蔡九妹
  • 5篇林玉平
  • 4篇曹佐锋
  • 4篇凌嘉源
  • 3篇钟梅
  • 3篇施少华

传媒

  • 31篇赣南医学院学...
  • 4篇江西医药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广东医学
  • 2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THE 22...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 4篇2009
  • 11篇2008
  • 3篇2007
  • 10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右胸导联在运动试验中对冠状动脉再狭窄检测的作用
2016年
目的:评估附加V3R^V5R导联在运动试验中对检测右冠状动脉(RCA)和/或回旋支动脉(LCX)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无症状患者再狭窄诊断能力的作用。方法:129例在RCA和/或LCX接受PCI的患者,术前进行运动试验,6个月后,所有患者为检测再狭窄导致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均接受第二次平板运动试验和冠脉造影,并记录运动中标准12导联和V3R^V5R导联的数据。结果:129例患者中,其中右冠状动脉狭窄80例,回旋支狭窄26例,双支血管狭窄23例。6个月后,分别有6例(RCA)、2例(LCX)及3例(双支血管)出现再狭窄。PCI术后使用V3R^V5R导联运动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均有改善(分别为73%VS 55%,97%VS 80%,73%VS 21%,97%VS 95%,95%VS 78%,除了阴性预测值外,P均<0.05)。PCI术后运动试验导致最大ST段下移值(毫米)在12导联中无变化(1.4±0.3 vs 1.5±0.3,P>0.05),而在V3R^V5R导联中有下降(0.2±0.2 vs 1.2±0.2,P<0.01)。结论:对右冠状动脉(RCA)和/或回旋支动脉(LCX)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使用附加V3R^V5R导联可以提高标准运动试验检测再狭窄导致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能力。
周序锋居艳娟谢东明阳贻红钟文婷
关键词:右胸导联再狭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186例临床分析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支架的应用明显降低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引起的急性闭塞及再狭窄率,但支架同样面临着再狭窄的问题,尤其是复杂病变及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变血管,更易发...
谢东明廖伟钟一鸣危小军阳贻红廖永玲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2例接受IABP治疗的AMI合并CS患者,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22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接受急诊或择期PCI治疗,大部分患者经IABP治疗后,其血流动力学改善,平均动脉压从术前(57.97±8.36)mmHg升至术后(74.40±5.81)mmHg,临床症状好转,死亡6例,2例死于泵衰竭(均未接受PCI治疗),2例患者死于心脏猝死,1例死于大面积脑梗死,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患者在IABP辅助治疗中出现血小板严重减少。结论对AMI合并CS患者及时行IABP辅助治疗,尤其尽早联合应用PCI实现血流再灌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及临床症状,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疗效安全可靠。
阳贻红周序锋谢东明钟一鸣
关键词:反搏动术心肌梗死
低分子量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2002年
目的 :观察、比较和评价低分子量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 6 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用低分子量肝素 5 0 0 0IU ,上臂皮下注射 ,每 12小时一次 ,阿期匹林 10 0mg ,每日一次 ,疗程 7天。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 10 0mg ,每日一次 ,两组的其他治疗相同。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 96 .6 % ,对照组有效率为 6 7% ,两组有效率比较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合理、安全、疗效显著 。
廖伟廖永玲阳贻红
关键词:阿司匹林低分子量肝素不稳定性心绞痛UA安全性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86、CD8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树突状细胞(DC)的功能,探讨DC在AC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6例ACS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髓系树突状细胞(mDC,Lin-HLA-DR+CD11c+细...
林玉平钟梅谢东明阳贻红严章林廖祥中周序锋蔡九妹张古老曹佐锋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药物支架时代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其选择12例无保护左主干病人,开口病变2例,体部病变3例,远段病变4例(均累及前降支,回近支开口),近中段病变1例,左主干整程病变1例。狭窄均≥5()%,按...
谢东明刘海荣钟一鸣谢东阳廖伟阳贻红廖永玲王小萍严章林廖祥中
关键词:介入治疗
文献传递
62例主动脉夹层误诊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总结62例主动脉夹层误诊病例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心内科住院的89例主动脉夹层中首诊误诊62例患者的症状、体征、高危因素、心电图、心肌酶检查、胸部X线或普通CT、心脏彩超、主动脉CTA或MRA等临床资料。结果89例患者中,其中有62例患者首诊误诊,误诊率约70%;首诊误诊急性冠脉综合征49例,高血压并急性左心衰2例,肺部感染4例,脑血管意外1例,腹部疾病6例;约90%的患者合并高血压,82%的患者出现胸痛,80%的患者有心电图的异常,100%的患者经主动脉CTA或MRA检查确诊。结论对临床上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及时正确的选择影像学检查能得以尽早确诊,并指导治疗方案,使其得到有效的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阳贻红廖伟钟一鸣谢东明严章林廖永玲谢东阳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误诊
超负荷量氯吡格雷对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对比研究拟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前服用超负荷量氯吡格雷(600 mg)与常规负荷量(300 mg)预处理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负荷量组(300 mg,n=30)和超负荷量组(600 mg,n=30),入院后两组立即分别服用氯吡格雷300 mg和600 mg。观察术后28天内主要临床心血管事件(包括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死亡、心肌梗死、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和出血事件。结果:氯吡格雷600 mg组28天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300 mg组显著减少(3.3%vs 20.0%,P<0.05),而两组28天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20.0%vs13.3%,P>0.05)。结论:超负荷量氯吡格雷(600 mg)预治疗与常规负荷量(300 mg)相比,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的近期疗效,且安全性相似。
严章林古红梅阳贻红钟一鸣廖永玲谢东明周爱琴刘心强廖伟
关键词:氯吡格雷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
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价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缓慢性心律失常需行起搏器治疗60 例患者,随机分为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间隔部组)及右室心尖部起搏(心尖部组)两组,观察两组起搏心电图QRS 波宽度,术后随访观察起搏阈值、感知、阻抗,及其患者的心功能情况.结果:1 例患者因心脏扩大明显主动固定电极固定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失败,改固定至右室心尖部,所有电极导线均植入成功.两组间起搏阈值、感知、阻抗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间隔部组植入时间和曝光时间较心尖部组偏长(P〈0.05),术后起搏心电图QRS 波宽度,间隔部组较心尖部组较窄,(P〈0.05),随访12 个月两组心功能比较:两组左室舒张末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后两组比较,间隔组更高(P〈0.05).结论: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不但安全可靠,而且可改善患者远期心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阳贻红张古老谢东明廖祥中周序锋
关键词:右心室流出道室间隔主动电极起搏参数
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的“烟囱”支架技术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TBAD)采用"烟囱"支架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二科30例复杂Stanford B型TBAD且采用"烟囱"支架技术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EVAR)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手术前后机体应激指标〔血清皮质醇(Cor),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凝血指标〔D-D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心功能指标〔肌钙蛋白(c Tn 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结果 30例复杂Stanford B型TBAD患者TEVAR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烟囱"支架释放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破口完全封堵,"烟囱"支架血流正常,肺部感染6.67%(2/30),尿路感染3.33%(1/30)。随访结果显示,胸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显示无Ⅰ型内漏,"烟囱"支架通畅,无明显并发症。TEVAR术后机体应激指标(Cor、ACTH)、凝血指标(D-D、FDP)与心功能指标(c Tn T、CK-MB、NT-pro BNP)水平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结论采用"烟囱"支架技术行TEVAR术治疗TBAD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显著,且显著降低术后机体应激程度,改善凝血与心功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周序锋谢东明刘海荣阳贻红严章林廖祥中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