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阮海娃

作品数:12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绍兴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3篇康复
  • 3篇老年
  • 3篇并发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损害
  • 2篇早期康复
  • 2篇脑出血
  • 2篇脑梗塞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肌损害
  • 2篇急性
  • 2篇急性脑梗死
  • 2篇梗塞
  • 2篇出血
  • 1篇电图
  • 1篇短暂性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机构

  • 12篇绍兴市人民医...
  • 1篇绍兴第二医院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作者

  • 12篇阮海娃
  • 5篇孙新芳
  • 2篇吴承龙
  • 2篇宋建良
  • 2篇肖桂荣
  • 2篇谢建平
  • 1篇胡学建
  • 1篇钟洁静
  • 1篇杜筱培
  • 1篇诸国嘉
  • 1篇丁靖
  • 1篇鲁国建

传媒

  • 2篇实用神经疾病...
  • 1篇现代康复
  • 1篇工企医刊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1
  • 2篇200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6年
最近几年,康复治疗已经成为脑卒中综合治疗中的重要内容,是卒中单元的组成部分。它对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和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对我科36例急性脑梗死病例早期康复治疗进行临床观察,并分析如下。
阮海娃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
脑出血并发心肌损害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心肌酶谱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脑出血(CH)患者分别于入院第1,7,14天进行心电图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CK同工酶(CK-MB)监测,并作数据分析。结果脑CH患者起病后第1天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均有明显异常变化,第7天、第14天随病情好转,异常变化的比例明显减少。结论CH急性期易引起继发性心肌损害,抢救时应兼顾心脏情况。
阮海娃孙新芳
关键词:脑出血心肌酶谱心电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93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5年
阮海娃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
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后具有抑郁症状患者总体康复的影响。方法273例脑梗死后2周的老年患者中有中风后抑郁症状71例,随机将抑郁症状患者分为早期康复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末和3个月末,分别给患者行HAMD评分和中风康复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维尼亚评分(SSS),日常活动能力(ADL)的评价;另选无抑郁症状老年脑梗死患者35例为无抑郁症状对照组。结果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出现率26.0%,未给予早期康复治疗的抑郁症状患者组,SSS评分明显高于无抑郁症状组,而早期康复治疗组,患者的HAMD评分显著减低,SSS评分也明显下降,日常活动能力ADL也明显改善,提示总体康复加快。结论脑梗死后抑郁症状出现率较高,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的抑郁状态,加速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吴承龙阮海娃
关键词:脑梗死抑郁症康复
脑出血并发心肌损害的临床观察
对我科04.1~05.12期间收治的108例脑出血病人进行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测定。方法108例 CH患者病前均无明显心脏病史。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 并经CT头颅CT证实。其中男6...
阮海娃孙新芳
文献传递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21例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资料,提高对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3月~2005年7月收治的2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21例患者中脑脊液墨汁染色发现隐球菌者14例(66.7%),脑脊液隐球菌培养阳性者12例(45%);颅内压显著升高大于3.92 kPa者5例;脑室扩大经侧脑室引流者3例;鞘内注射9例;单用两性霉素B(AMB)治疗3例,AMB+氟胞嘧啶(5-FC)治疗者10例,AMB+5-FC+氟康唑(FCZ)治疗者8例,AMB的平均用量2.5 g,疗程67 d^2 a;治愈13例,好转3例,死亡或自动出院5例。结论降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提高早期诊断率,治疗仍首选AMB+5-FC鞘内注射,侧脑室引流可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
肖桂荣孙新芳谢建平阮海娃
关键词:隐球菌性脑膜炎
脉血康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112例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2
2011年
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对脑梗塞的临床疗。方法:急性脑梗塞患者112例,予脉血康胶囊4粒3次/日口服治疗1月,并设对照组98例,给予复方丹参片2片,3次/日口服治疗1月。以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观察指标。结果:2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1%和73.4%,脉血康胶囊治疗组明显优于复方丹参片治疗组。
阮海娃畅亦杰
关键词:脉血康胶囊急性脑梗塞中医治疗
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记忆智力与脑电生理变化的对照观察被引量:1
2005年
宋建良孙新芳诸国嘉肖桂荣阮海娃谢建平鲁国建胡学建
关键词:生理变化帕金森病脑电老年神经生理
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临床观察
2012年
进展性脑梗死是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是指脑梗死发生后24-72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仍不断发展,表现为肢体瘫痪、言语障碍、意识障碍加重等,发病3-5d达高峰,导致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本研究对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我科收治的46例进展性脑梗死和44例稳定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阮海娃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老年人健康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肢体瘫痪
脑梗塞性痴呆24例临床观察
2001年
本文对本科住院收治疗的24例梗塞性痴呆病人进行观察,并作讨论.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观察对象符合以下条件:(1)头颅CT或头颅MRI检查证实脑部存在多处或单处缺血病灶.(2)按修订的长谷川智能量表进行测评后诊断为痴呆(满分30分,<24分为痴呆)[1].(3)按Hachinski缺血量表[2]测评,诊断为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而非老年性痴呆(AD)(积7分以上附合MID,而4分以下为AD).男18例,女6例,年龄53岁~72岁,平均60.4岁.多发性梗塞18例(75%),单个梗塞灶6例(25%).多次梗塞者14例(46%),皮质下梗塞者13例(54%).合并高血压者18例(75%).
阮海娃
关键词:脑梗塞性痴呆症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