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承龙

作品数:184 被引量:1,039H指数:16
供职机构:绍兴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绍兴市科技计划项目绍兴市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4篇期刊文章
  • 32篇会议论文
  • 8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1篇脑梗
  • 29篇梗死
  • 28篇脑梗死
  • 24篇卒中
  • 23篇帕金森
  • 22篇帕金森病
  • 20篇血管
  • 18篇脑卒中
  • 18篇急性
  • 17篇缺血
  • 15篇动脉
  • 15篇眩晕
  • 15篇痴呆
  • 14篇位置性
  • 14篇位置性眩晕
  • 13篇预后
  • 13篇阵发
  • 13篇阵发性
  • 13篇良性阵发性位...
  • 12篇帕金森病痴呆

机构

  • 183篇绍兴市人民医...
  • 1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0篇浙江中医药大...
  • 5篇杭州市萧山区...
  • 5篇浙江大学
  • 5篇湖州市中心医...
  • 5篇嘉兴市第二医...
  • 5篇台州市第一人...
  • 5篇温州医科大学
  • 5篇海盐县人民医...
  • 4篇复旦大学
  • 4篇绍兴文理学院
  • 2篇东南大学
  • 2篇四川省人民医...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浙江省中医院
  • 2篇浙江省绍兴市...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84篇吴承龙
  • 80篇孙新芳
  • 60篇王黎萍
  • 41篇章燕幸
  • 31篇钟芳芳
  • 26篇王赵伟
  • 25篇肖桂荣
  • 21篇邵静松
  • 19篇谢建平
  • 16篇宋建良
  • 14篇桂小红
  • 12篇金国良
  • 11篇钟洁静
  • 11篇郭起浩
  • 10篇何继红
  • 10篇丁靖
  • 7篇赵宏军
  • 6篇朱仁洋
  • 6篇杨峰
  • 6篇陈怀红

传媒

  • 17篇浙江医学
  • 8篇中华全科医学
  • 7篇中风与神经疾...
  • 5篇浙江临床医学
  • 5篇浙江中西医结...
  • 5篇浙江大学学报...
  • 5篇中国现代医生
  • 4篇中国神经免疫...
  • 4篇中华老年医学...
  • 4篇心脑血管病防...
  • 4篇实用神经疾病...
  • 3篇临床神经病学...
  • 3篇浙江实用医学
  • 3篇中国全科医学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3篇2015年浙...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河南实用神经...
  • 2篇中国现代应用...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12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21篇2016
  • 16篇2015
  • 16篇2014
  • 9篇2013
  • 9篇2012
  • 10篇2011
  • 13篇2010
  • 9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9篇2005
1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血浆ADP血脂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摘要】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能否通过升高血浆脂联素(ADP)水平进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收集颈动脉存在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普罗布考片375mg/次,2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1次/d,基础治疗)、常规治疗组(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1次/d,基础治疗),基础治疗包括针对患者血压、血糖,以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浆ADP,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结果两组治疗6个月后TC、TG、LDL.C、ox-LDL、斑块面积均下降(P〈0.05),且联合治疗组TC、LDL、ox-LDL、斑块面积下降幅度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ADP、HDL水平均升高(P〈0.05),联合治疗组ADP升高幅度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肝肾功能改变、肌痛、过敏等不良反应,未见其它临床不良反应。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降低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优于阿托伐他汀单药治疗,普罗布考能通过某种机制升高血浆ADP水平进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
刘腾飞宋飞凤章燕幸吴承龙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动脉粥样硬化脂联素
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报告
2009年
钟芳芳吴承龙王黎萍孙新芳
关键词: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MRI
言语流畅性测验在帕金森病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多数帕金森病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会发展成痴呆,称帕金森病痴呆(Parkinson's Disease with Dementia,PDD),PDD的发生率各家报道有很大差异,平均发生率为40%.PDD的神经心理学剖面图与...
王黎萍孙新芳吴承龙邵静松郭起浩
关键词:帕金森病痴呆阿尔茨海默病
文献传递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征及各种类型对管石复位术的反应。方法对563例BPPV患者的临床表现、类型、合并症及管石复位术治疗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3例患者,男196例(34.8%),女367...
章燕幸吴承龙钟芳芳肖桂荣
文献传递
影响脑出血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
1996年
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而脑出血(CH)的死亡率又占脑血管疾病之首,曾报道高达86.9%。现将我院1994年共收治的79例CH住院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发病后意识障碍程度,空腹血糖及中枢性体温升高与病人近期预后的关系。
吴承龙
关键词:脑出血预后死亡率
西酞普兰治疗癫痫患者伴发抑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治疗癫痫伴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8例伴发抑郁的隐源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24例,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量表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常规组只进行一般抗癫痫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西酞普兰口服,20mg/d,疗程1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进行再评分,疗效评定分4级。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观察组治疗前后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西酞普兰治疗癫痫伴发抑郁患者安全有效。
何继红王黎萍吴承龙孙新芳肖桂荣许飞孙红斌
关键词:西酞普兰癫痫抑郁
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大脑海马区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蛋白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19年
血管性痴呆(VD)是一类脑卒中后导致的认知和行为障碍的疾病,临床上较为常见。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认为,其普通人群发病率在3%左右。海马区解剖位置在大脑丘脑和内侧颞叶之间,属边缘系统,其与记忆方向等位等高级中枢神经活动有关。该区域的功能损失与血管性痴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是细胞凋亡过程中的重要剪切酶,其高表达提示细胞凋亡水平增高。我们应用改良四血管阻断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探讨VD大鼠脑海马区Caspase-3蛋白表达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
赵宏军张晓苹王黎萍吴承龙郑东明
关键词:CASPASE-3蛋白表达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细胞凋亡
瘤颈再塑形技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运用瘤颈再塑形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安全性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对23例不同部位的宽颈动脉瘤运用瘤颈再塑形技术治疗,其中14例采用neuroform支架置入瘤颈再塑形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9例采用球囊辅助瘤颈再塑形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术后6、12个月常规复查脑血管造影,并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预后评价。结果23例患者的颅内动脉瘤均成功栓塞,其中100%致密栓塞15例,95%栓塞6例,90%栓塞2例;治疗后1年时生活不能自理或死亡者占17.3%;未发现动脉瘤再破裂出血者。结论应用血管内自膨式支架neuroform置入及球囊辅助瘤颈再塑形技术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是治疗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俞学斌金国良吴承龙王晓明陈左权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球囊
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 评估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本院住院的7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用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0例。两组患者入组后均予抗血小板、他汀降脂、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联用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补阳还五汤联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分析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并观察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升高,且联用组NIHSS评分和ADL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联用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P<0.01)。治疗后联用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联用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6%,对照组为2.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黏稠度与神经功能,且用药安全性较好。
钟芳芳吴承龙桂小红娄一萍王赵伟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依达拉奉神经功能评分
DHI量表在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采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量表评估管石复位术后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残余症状。方法前瞻性研究134例成功复位的老年BPPV患者。所有患者在复位前和复位后...
章燕幸吴承龙钟芳芳
文献传递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