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刚

作品数:16 被引量:6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磁共振
  • 8篇术中磁共振
  • 6篇神经导航
  • 6篇胶质
  • 5篇胶质瘤
  • 4篇手术
  • 3篇电刺激
  • 3篇皮层
  • 2篇低级别胶质瘤
  • 2篇多模态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瘤
  • 2篇语言
  • 2篇皮层电刺激
  • 2篇切除
  • 2篇中央区
  • 2篇锥体束
  • 2篇无框
  • 2篇无框架立体定...
  • 2篇脑干

机构

  • 16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6篇郑刚
  • 14篇许百男
  • 13篇陈晓雷
  • 13篇李晋江
  • 11篇张家墅
  • 10篇李昉晔
  • 8篇张挺
  • 7篇胡深
  • 4篇吕学明
  • 2篇李方晔
  • 2篇赵岩
  • 2篇李晔
  • 1篇孙国臣
  • 1篇孙正辉
  • 1篇宋志军
  • 1篇李防晔
  • 1篇侯远征
  • 1篇侯孟卓
  • 1篇赛晓勇
  • 1篇姜燕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2011中华...

年份

  • 1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术中磁共振成像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在胶质母细胞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评价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在胶质母细胞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2月至2010年7月,76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接受iMRI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引导下肿瘤切除术。其中男性43例,女性33例;年龄14~79岁,平均49岁。分别于首次和末次iMRI扫描时计算胶质母细胞瘤全切除率和切除程度,采用)(2检验比较全切除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iMRI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首次iMRI扫描时,术者对24例肿瘤切除程度判断不准确,误判率31.6%。iMRI使得本组胶质母细胞瘤的全切除率从52.6%提高至78.9%(χ^2=11.692,P=0.001),20例(26.3%)肿瘤全切除得益于iMRI扫描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在28例首次iMRI扫描后继续手术切除肿瘤的患者中,肿瘤平均切除程度由81.5%提高到98.1%。所有患者的平均切除程度从92.3%提高到98.4%。术后3个月随访时,3例(3.9%)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程度较术前加重。术后随访时间3.0~45.0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24个月累积生存率为19.7%。60例肿瘤全切除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2个月(95%CI:10.1~13.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6个月(95%CI:13.7~18.3个月);16例未全切除(次全、部分切除)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9个月(95%CI:7.9~10.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2个月(95%CI:9.7~14.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进展生存时间:χ^2=4.756,P=0.029;总生存时间:χ^2=7.885,P=0.005)。结论iMRI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能够在提高胶质母细胞瘤切除程度的同时,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
李防晔陈晓雷赛晓勇张家墅胡深李晋江郑刚张挺李晔侯孟卓许百男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神经导航胶质母细胞瘤外科手术
术中磁共振联合功能神经导航在中央区胶质瘤手术的应用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索术中磁共振联合功能神经导航在中央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2例中央区胶质瘤病例,患者均接受1.5T高场强术中磁共振联合功能神经导航下显微手术。评价肿瘤切除程度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结果 22例中6例肿瘤的切除程度发生误判。术中扫描使12例残余肿瘤得到进一步切除。术后三周,15例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或同术前,7例神经功能下降,功能下降者KPS(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评分均大于60,生活能够自理。结论对于中央区胶质瘤患者,术中磁共振联合功能神经导航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程度,保护神经功能。
张家墅陈晓雷侯远征孙国臣李方晔郑刚李晋江许百男
关键词:术中磁共振中央区胶质瘤
术中磁共振和功能神经导航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评价高场强术中磁共振(iMRI)和功能神经导航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术前根据弥散张量成像重建白质纤维束,确定最佳安全手术入路及手术策略,术中常规应用基于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的纤维束镜下导航结合术中电生理监测辅助手术,术后定期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本组16患者中,2例患者因术中磁共振扫描发现海绵状血管瘤残留需继续手术切除残留病变。术中末次扫描证实所有患者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完全切除。3例患者术后有短期新发神经动能障碍,其中2例长期随访时恢复至正常功能水平。长期神经功能致残为1例。无iMRI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对于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iMRI可以实时评估海绵状血管瘤的切除程度。镜下功能神经导航术中显像脑干白质纤维束结合术中电生理监测和电刺激定位脑干颅神经核团,对最大限度切除病变、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有很大帮助。
李昉晔陈晓雷张家墅李晋江郑刚吕学明张挺许百男
关键词:术中磁共振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电生理监测
术中皮层及皮层下电刺激在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
2013年
对于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来说,最大程度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功能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术中皮层及皮层下电刺激技术可以在术中准确定位脑功能区及皮层下纤维束并提供实时反馈,为达到手术效果提供保障。本文就这一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法、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的应用现状、安全性、可能引发的并发症、麻醉相关问题及局限等问题作一综述。
郑刚
关键词:脑功能区胶质瘤
神经导航在夹闭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评价神经导航系统在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夹闭术中的作用。方法:2010年5月~2011年11月间,我科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夹闭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4例,其中动脉瘤位于A2段者2例,位于A3段者2例。结果:导航的精度为0.6-2.0mm(平均1.3mm),4例动脉瘤均成功定位,未出现术中动脉瘤破裂,动脉瘤均成功夹闭,未出见手术并发症。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是使用神经导航系统的适应证,可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张挺李昉晔郑刚李晋江胡深孙正辉许百男
关键词:神经导航
术中磁共振功能神经导航联合皮层电刺激在中央区肿瘤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探索术中磁共振功能神经导航联合皮层电刺激在中央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10例中央区肿瘤患者,其中胶质瘤6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脑膜瘤2例。术前均行T1;T2;Flair;DTI及BOLD-fMRI等检查...
郑刚陈晓雷张家墅李方晔李晋江吕学明许百男
关键词:术中磁共振皮层电刺激中央区
文献传递
术中磁共振联合功能神经导航在累及语言区胶质瘤病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术中磁共振(IMRI)联合功能神经导航在累及语言区胶质瘤病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搜集累及语言区胶质瘤患者99例(低级别49例,高级别50例),其中68例(低级别30例,高级别38例)接受术中磁共振联合功能神经...
张家墅陈晓雷李昉晔郑刚李晋江赵岩王飞许百男
关键词:术中磁共振语言区胶质瘤
文献传递
弓形束导航技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评价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评价弓形束导航技术临床应用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方法 43例语言区病变,分别于手术前后重建弓形束并评价语言功能。术前记录病变至弓形束的最短距离D1与术前失语指数AQ1,术后记录残腔至弓形束的最短距离D2与术后失语指数AQ2,分析D1与AQ1以及D2与AQ2的相关关系。术后随访时,评价患者语言功能。结果 43例患者的弓形束均得到重建,不同操作者重建的同一患者的弓形束重复性良好。D1与AQ(1P<0.001),D2与AQ(2P=0.001)均呈正的直线相关关系。术后随访,仅2例(4.7%)存在语言功能障碍。结论弓形束导航技术能够准确、可靠地重建和定位弓形束纤维,有助于保护语言功能。
张家墅陈晓雷赵岩李昉晔郑刚李晋江张挺胡深许百男
关键词:语言功能
低级别胶质瘤患者脑功能区的可塑性
2013年
低级别胶质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其呈浸润性生长,多累及脑功能区,发病时多无神经功能障碍。目前手术切除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案,如何在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神经功能,对神经外科医师来说仍是一项挑战。近年来发现,在低级别胶质瘤患者中,脑功能区存在较大的可塑性,并且存在着不同的功能区重构模式。对低级别胶质瘤的这种特性的研究和利用,可针对不同患者脑功能重构的不同模式调整相应的手术策略,从而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病残率。
郑刚陈晓雷许百男
关键词:低级别胶质瘤功能区
功能磁共振与术中直接皮层电刺激定位初级运动区的对照研究
2013年
目的:评价在病理条件下运用血氧饱和水平检测(BOLD)技术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结合功能神经导航定位皮质运动区的可靠性。方法:选取14例邻近初级运动区的病变,所有患者均按受BOLD-fMRI检查,检查中患者完成对指任务以定位初级运动区,根据其结果重建出运动区后将其融合进导航计划中。术中应用直接皮层电刺激来定位初级运动区,与BOLD-fMRI定位的初级运动区进行对照。结果:在13例(92.9%)患者中BOLD-fMRI结合神经导航定位皮质运动区与术中直接皮层电刺激相吻合。有1例(7.1%)患者皮层电刺激未在BOLD-fMRI激活区范围内引出肌电位变化。结论:BOLD-fMRI定位初级运动区的可靠性较高,在某些情况(如肿瘤浸润或瘤周水肿较严重)下,需结合术中皮层电刺激来确定功能区的位置。
张挺郑刚李昉晔李晋江胡深姜燕李晔许百男
关键词:功能磁共振神经导航皮层电刺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