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伟清
- 作品数:9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八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小凹毛细血管环形态改变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胃小凹毛细血管环形态改变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常规胃镜观察下有胃黏膜糜烂、斑块、粗糙、隆起或凹陷等可疑癌前病变的患者151例及常规胃镜观察胃黏膜基本正常患者40例,应用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NBI)观察,把观察到的胃小凹毛细血管环形态分为4型。对病变区多点取活检送病理检查,将胃镜结果与组织病理诊断对照研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阴性对照组92.5%(37/40)患者的胃小凹毛细血管环符合Ⅱ型微血管改变;糜烂性胃炎组84.62%(88/104)的患者符合I型微血管改变;阳性对照组81.82%(9/11)患者符合III型或IV型微血管改变,应用χ2检验对3组数据进行比较,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1),与糜烂性胃炎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胃小凹毛细血管环形态改变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NBI)观察胃小凹毛细血管环形态改变,可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 赖四海陈小燕吴建维邹伟清林丽嫚
- 关键词:放大胃镜窄带成像技术早期胃癌癌前病变
- 46例早期胃癌内镜诊治分析及临床价值
- 2015年
- 研究发现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rcinoma,EGC)5年生存率可达到90%,进展期胃癌仅20%左右,而我国EGC的发现率仅有10%。放大内镜(magnifying endoscopy,ME)及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等内镜技术的应用为EGC的诊断提供了有利条件。
- 赖四海吴建维陈小燕邹伟清林丽嫚
- 关键词:早期胃癌放大内镜CARCINOMAENDOSCOPY诊治进展期胃癌
- 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对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检出率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magnifyingendoscopy,ME)结合窄带成像(narrowbandimaging,NBI)技术对提高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检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一01—01—2013—12—31深圳市第八人民医院行普通白光内镜(whitelightendoscopy,WLE)检查发现胃黏膜形态、色泽异常的患者28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2例。观察组,男91例,女51例,年龄24~77岁,行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magnifyingendoscopywithnarrowbandimaging,ME_NBI)对胃黏膜进行靶向活组织检查,对照组,男92例,女50例,年龄25~77岁,WLE直视下于病变部位取多点活组织检查,对两组检出病变情况比较分析。病理检查结果为轻、中和重不典型增生病变或瘤变,视为阳性结果。结果对照组发现阳性病例共81例,总检出率为57.04%。其中轻度不典型增生59例,栓出率为41.54%;中度21例,检出率为14.78%;重度1例,检出率为0.70%。观察组发现阳性病例122例,总检出率为85.91%。其中轻度62例,检出率为43.66%;中度50例,检出率为35.21%;重度10例,检出率为7.04%。10例重度不典型增生中,1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后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earlygastriccarcinoma,EGC)。两组数据对比,总检出率及中、重度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轻度不典型增生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NBI技术对胃黏膜微小病变的观察优于普通白光内镜,在ME-NBI指导下的靶向活组织检查可提高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
- 赖四海吴建维陈小燕邹伟清林丽嫚
- 关键词:早期胃癌放大内镜窄带成像不典型增生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15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的15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并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分别为44.00%和64.00%,有明显差异(P<0.05),幽门螺旋杆菌阴性的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相比,略升高(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幽门螺旋感染阳性率较低,且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反流性食管炎程度较轻,可能原因是幽门螺旋杆菌可能对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邹伟清
-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反流性食管炎
- 银杏叶标准提取物EGb 761联合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评价银杏叶标准提取物EGb761联合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发病6h以内给予尿激酶100万u+生理盐水100mL静脉快速滴注,0.5h之内滴完。观察组:发病6h以内给予EGb76187.5mg+50g/L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次日重复给予EGb761一次,其他用药同对照组。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2,6,24h,2,4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随访6个月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6,24h,2,4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4周末观察组的基本痊愈率为35.3%,与对照组的13.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访6个月观察组ADL1,2占67.6%,ADL4,5占11.8%,与对照组的46.6%及33.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病死率分为5.8%及1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Gb761能增强尿激酶对早期脑梗死溶栓治疗效果,减少再闭塞,致残率低,相对安全。
- 吴跃刚叶国强张旭黄海威邹伟清罗霭华
- 关键词:溶栓脑梗塞尿激酶
- 早期腹腔穿刺置管灌洗引流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重症胰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置管灌洗引流治疗(观察组)32例和传统手术治疗(对照组)28例,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8.75%,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治愈率46.43%,总有效率64.29%,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死率观察组3.13%,对照组21.4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饮食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血钙、白细胞计数等实验室检查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超声引导置管灌洗引流能够缓解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腹腔高压症状,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较传统手术治疗方法效果好,且简单易行,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邹伟清吴建维林丽嫚赖四海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灌洗
- 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对照研究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分别采用不同药物治疗的情况。方法 8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和枸橼酸铋钾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选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P根除率为82.6%,对照组的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为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和枸橼酸铋钾胶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具有较好的疗效。
- 邹伟清
-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疗效
-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1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9—2007年收治的120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大部分病例(65.0%)有较明显诱因;多在夜间睡眠、清晨醒后起病占83.3%;均为急性起病以四肢瘫痪为主,近端重于远端,下肢重于上肢,腱反射具有多样性;120例患者治疗前血清钾均较正常水平低。部分患者(21.6%)合并甲亢,其甲状腺功能测定均显示平均ET3、FT4升高,TSH降低。结论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有其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时补钾治疗与预后密切相关;合并甲亢者治疗甲亢同时补钾。
- 吴跃刚邹世海邹伟清李燕芬张旭
- 关键词:低血钾甲亢
- 芬太尼和咪达唑仑或异丙酚复合麻醉在老年人肠镜中的比较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比较芬太尼和低剂量咪达唑仑或异丙酚两种复合麻醉在老年人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及镇痛效果。方法8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MF(芬太尼+咪达唑仑)组40例,PF(芬太尼+异丙酚)组40例。MF组检查前2 min静注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1μg/kg;PF组静注芬太尼1μg/kg,然后缓慢静注异丙酚1 mg/kg,并以30 ml/h的速度持续静注;两组均施行单人操作肠镜检查。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MF组镇痛评分、镇静评分分别为1.3±0.6、3.8±0.5,PF组分别为0.5±0.2、5.9±0.7,苏醒时间分别为PF组(4.63±0.4)min、MF组(1.75±0.5)min,MF组优于PF组(P<0.05)。离院时间MF组(21±4.2)min,PF组为(16±3.4)min,PF组明显短于MF组(P<0.05)。插镜时间分别为MF组(6.7±1.6)min、PF组(9.2±1.1)min(P<0.05),MF组舒适度评分为9.4±0.5,PF组9.7±0.3,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检查中的SBP、HR、SpO2较检查前降低(P<0.05),其中PF组比MF组降低幅度大(P<0.05),PF组检查中发生呼吸抑制7例、心动过缓4例,经辅助呼吸、注射肾上腺素后很快恢复。结论咪达唑仑或异丙酚复合麻醉用于老年人肠镜检查均有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其中低剂量咪达唑仑复合麻醉患者可依指令配合变动体位,而且对呼吸和循环系统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 吴建维赖四海邹伟清林丽曼
- 关键词:肠镜检查咪达唑仑芬太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