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云雯

作品数:124 被引量:377H指数:10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4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6篇骨折
  • 18篇蛋白
  • 18篇手术
  • 15篇人发角蛋白
  • 15篇固定术
  • 14篇内固定
  • 13篇细胞
  • 11篇角蛋白
  • 10篇腰椎
  • 10篇硬膜
  • 10篇切除
  • 10篇外科
  • 10篇颈椎
  • 9篇骨折固定
  • 9篇骨折固定术
  • 9篇关节
  • 8篇硬膜外
  • 7篇胸腰椎
  • 7篇螺钉
  • 7篇股骨

机构

  • 97篇青岛大学医学...
  • 15篇青岛医学院
  • 11篇青岛大学
  • 3篇解放军第10...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聊城市人民医...
  • 2篇胜利油田胜利...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中山大学
  • 1篇胶南市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解放军第40...
  • 1篇胜利石油管理...
  • 1篇四方机车车辆...
  • 1篇山东省青岛疗...

作者

  • 123篇邹云雯
  • 44篇叶发刚
  • 33篇王志杰
  • 23篇褚言琛
  • 23篇夏长所
  • 14篇季爱玉
  • 13篇王进
  • 12篇于腾波
  • 9篇夏精武
  • 7篇乔光曦
  • 6篇张才龙
  • 5篇杨文玖
  • 3篇胡有谷
  • 3篇陶昊
  • 3篇李学森
  • 3篇张勇
  • 3篇吕浩然
  • 3篇潘风雨
  • 3篇田万成
  • 3篇纪淑香

传媒

  • 27篇齐鲁医学杂志
  • 1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0篇中华创伤骨科...
  • 6篇中华骨科杂志
  • 6篇青岛医学院学...
  • 5篇中国矫形外科...
  • 5篇第二届华东地...
  • 3篇骨与关节损伤...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实用手外科杂...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手外科杂...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损伤与修...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铁道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11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9篇2007
  • 9篇2006
  • 7篇2005
  • 22篇2004
  • 9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7篇1999
  • 2篇1998
1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折合并脑外伤时IGF-Ⅱ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测定骨折合并脑外伤后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factor 2,IGF-Ⅱ)的变化情况,并与单纯脑外伤、单纯骨折病人以及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脑外伤后IGF-Ⅱ浓度变化与骨折愈合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骨折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5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3例,包括正常组、单纯骨折组、骨折合并脑外伤组及单纯脑外伤组。每例于伤后1、3、7、14d抽取外周静脉血5ml,采血后室温凝固30min,离心1000×G15min,收集分离血清,于-20℃冷冻保存。试验时严格按照IGF-Ⅱ试剂盒使用说明进行操作,计算出所有标本的IGF-Ⅱ的含量,并经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单纯脑外伤组和单纯骨折组伤后第3天血清IGF-Ⅱ含量升高,1周时为正常组的2倍,2周时为正常组的3倍。骨折合并脑外伤组伤后第3天血清IGF-Ⅱ含量明显升高,为正常组的2倍,1周时可达5倍,2周时可达到7倍。其与单纯骨折组或单纯脑外伤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合并脑外伤病人IGF-Ⅱ含量明显升高,提示IGF-Ⅱ可能加速骨折愈合过程。
崔林江张磊高韧邹云雯
关键词:脑外伤骨折愈合
磷酸钙人工骨结合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叶发刚夏长所邹云雯纪淑香廖建中
骨组织工程的研究发展,利用组织工程重建骨组织的发展给大块骨缺损的治疗带来希望,该课题利用组织工程学方法,以磷酸钙人工骨为细胞载体,以骨髓基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制成细胞-载体复合物,修复兔桡骨缺损,为骨缺损、骨不连的治疗开...
关键词:
关键词:人工骨骨髓基质干细胞骨缺损
干扰串珠素表达对硬膜外瘢痕细胞中Ⅰ型胶原蛋白生成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干扰素表达对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瘢痕成纤维细胞中Ⅰ型胶原蛋白生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30只2个月龄的SD雄性大鼠,行后路L_4-5腰椎全椎板切除术。术后第20天取每只大鼠硬膜后方的瘢痕组织,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细胞培养。筛选第3代瘢良组织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分别3组(n=6):慢病毒介导小发夹RNA(shRNA)干扰组Ⅰ进行慢性病毒介导shRNA干扰串珠素表达实验1、纯慢病毒无shRNA组和空白组。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Blot检测各组Ⅰ型胶原蛋白的生成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最佳感染复数为100时,细胞形态正常,轮廓清晰,确定其为最佳感染复数值。RT-PCR测定慢病毒介导shRNA干扰组、纯慢病毒无shRNA组、空白组Ⅰ型胶原蛋白RNA目的条带吸光度与内参条带吸光度比值平均分别为0.043±0.003、0.473±0.011、0.475±0.013,Western Blot测定Ⅰ型胶原蛋白RNA目的条带吸光度与内参条带吸光度比值平均分别为0.190±0.005、2.116±0.012、2.122±0.009,3组间以上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慢病毒介导shRNA干扰组Ⅰ型胶原蛋白生成量较纯病毒无shRNA组及空白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串珠素表达能有效减少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成纤维细胞生成Ⅰ型胶原蛋白,对抑制术后硬膜外瘢痕形成一定作用。
孙明岳邹云雯褚言琛王进侯庆先李冬梅石新艳
关键词:椎板切除术瘢痕成纤维细胞串珠素
PCB在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及近期疗效观察
2004年
①目的 评价带钢板椎间融合器 (PCB)在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及其近期疗效。②方法  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前路减压后 ,选用相应规格的PCB材料置入减压椎间隙内 ,在非影像学监控下安全打入上下 2枚螺钉并于椎间融合器内行松质骨植骨。③结果 本组病例均无手术并发症 ,术后X线片显示PCB内置物位置、颈椎间盘高度及颈椎曲度均良好。随访最长 2 7个月 ,无螺钉退出、断钉、颈椎失稳及假关节现象。病人症状明显改善。④结论 PCB用于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减压融合固定 ,能即刻恢复颈椎生物力学稳定性及颈椎间盘高度 ,方法简便 ,固定可靠 。
邹云雯叶发刚王志杰于腾波张才龙
关键词:PCB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减压融合术疗效观察
经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效果
2004年
①目的 探讨经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效果。②方法 对 36例经髂腹股沟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髋臼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③结果 用Matta复位标准测量 ,解剖复位 18例 ,满意 14例 ,不满意4例。平均随访 36 .2月 ,临床疗效优良 2 8例 ,中等 6例 ,差 2例。④结论 经髂腹股沟入路适用于髋臼前柱及前壁骨折 ,也适用于部分双柱骨折及“T”
叶发刚邹云雯于腾波王志杰夏长所
关键词:经髂腹股沟入路髋臼骨折内固定术
IL-6对NIH3T3细胞MMP-3和TIMP-1表达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对小鼠NIH3T3成纤维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0、5、10、15、20 mg/L)的IL-6刺激NIH3T3成纤维细胞,共同培育12 h收集细胞。应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细胞内MMP-3和TIMP-1的表达。结果 MMP-3表达随着IL-6浓度的升高而上升,TIMP-1表达随着IL-6浓度的升高而下降。结论 IL-6能影响MMP-3和TIMP-1的表达平衡,可能是影响硬膜外瘢痕形成的机制之一。
苏萌邹云雯褚言琛杨堃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基质溶解素1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
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股骨近端骨改变
2003年
夏长所杨选影王进邹云雯叶发刚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松动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效果
2003年
①目的 观察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效果。②方法  1 998年 1 0月~ 2 0 0 0年 2月 ,我科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共 2 0例 ,均选用Orthofix公司生产的带锁髓内钉 ,采用顺行闭合穿针 1 4例 ,开放穿针 6例 ,近远端均应用导向器一次穿针成功。③结果 所有病人术后第 1天即可用CPM机行功能锻炼。术后随访 7~ 2 0个月 ,平均 1 2个月 ,病人骨折均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 6个月。患肢功能优良率为 95 %。
王志杰邹云雯叶发刚
关键词:胫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骨折固定术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治疗进展被引量:1
2006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高能量创伤日益增多。臂丛神经损伤已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且致残率很高。临床上对臂丛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神经移位修复。神经移位多应用丛外动力源神经健侧C7、膈神经、肋间神经、副神经及颈丛运动支等移位修复损伤的臂丛神经,而应用丛外动力源神经同侧臂自身的神经干、股或束支作为动力源神经移位报道较少。本文就目前主要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于泓邹云雯
关键词:臂丛神经撕脱伤神经根
低强度超声波结合组织工程修复长骨节段性骨缺损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低强度超声波结合组织工程技术对长骨节段性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10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外科完成。取健康成年大白兔48只,建立兔桡骨1.5cm节段性骨-骨膜缺损模型,于骨缺损处植入磷酸钙人工骨和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物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只,实验组局部接受低强度超声波刺激1次/d,15min/次,对照组未给予超声波刺激。于术后4,8,12周麻醉状态下处死动物获取标本。通过生物力学测定、组织学染色分析、X射线摄片及骨密度测量等手段观察新骨形成和材料降解情况。结果:48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兔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动物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浓度逐渐升高,实验组6周时达到最高水平(2284nkat/L),对照组8周达到最高水平(1834nkat/L),实验组总体水平高于对照组。②兔桡骨缺损区骨密度测量结果:12周时实验组新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217,0.153g/cm2,P<0.01)。③兔桡骨生物力学测定结果:12周时实验组的桡骨最大扭转强度明显大于对照组(0.675,0.298Nm,P<0.01)。④兔桡骨缺损区X射线检查:实验组8周时材料体积变小,12周时新骨大量形成并钙化,可见到连续性骨膜骨痂,骨缺损范围变小;对照组12周时骨端新骨形成,长入材料,但材料体积无明显减少。⑤兔桡骨缺损区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实验组12周时新骨多为板层骨,长入材料并与之相互分割包裹;对照组12周时新骨继续增生,边缘处材料被降解成较小的颗粒。结论:低强度超声波不仅有效地促进了新骨的形成,同时也加速了新骨的钙化,明显地促进组织工程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叶发刚夏长所邹云雯袁万青
关键词:低强度超声波骨缺损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