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金
- 作品数:71 被引量:268H指数:10
-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卫生厅科技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0
- 2001年
- 目的 探讨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15具成人尸体的 30侧头面部进行解剖 ,对 15例活体行颈总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并观察颞浅动脉分支与眼轮匝肌营养血管的关系 ,将所得信息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眼轮匝肌有多条血管在眼睑内形成动脉网 ,此动脉网与供应颞区皮肤的颞浅动脉分支 :额支和颧眶动脉相吻合 ,且颧眶动脉位置较恒定 ,口径平均在 1.0mm以上。结论 颧眶动脉是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的主要营养血管 。
- 杨彪炳蔡霞唐胜建牟少春邱玉金
- 关键词:皮瓣解剖学眼轮匝肌整形外科
- 腰椎后路手术与腰背肌衰弱综合征被引量:32
- 1996年
- 本文通过对832例腰椎管狭窄症和椎间盘突出症行腰椎后路手术后随访观察6~28个月,其中有87例不同程度的发生腰背肌衰弱综合征,发病率为10.45%(87/832).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腰背肌衰弱综合征的发上与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及术后腰背肌锻炼程度有密切关系.文中对腰椎神经分布、腰部肌肉生物力学及易发因素的预防做了相应讨论.
- 刘亚邱玉金韩桂泉李中宇赵相民
- 关键词:腰椎外科手术综合征
- 骨水泥渗漏对兔脊髓热损伤相关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观察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热效应对兔脊髓的损伤情况。方法选取24只周龄及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将其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A组,对照组B组,每组12只。实验动物处理:将所有兔行L1-L2全椎板切除后,A组脊髓表面涂抹糊状PMMA骨水泥;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每组分别在200s,500s,1000s时处死4只兔子,并取出作用节段脊髓做HE染色,实验全程均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仪下进行,并记录电位的数值。结果 A组出现脊髓损伤,B组未出现明显的脊髓损伤。结论一定量的骨水泥产生的聚合反应所释放的热量能够对兔脊髓造成一定损伤。
- 孙海滨邱玉金郭翔郭山强李明泽盖利
- 关键词:骨水泥脊髓损伤热损伤
- 大鼠脊髓损伤后适度硬膜外低温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
- 2009年
- 目的探讨适度硬膜外低温(MEH)在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16只大鼠建立SCI(T9节段)模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只,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观察组设计MEH(30℃、48h)系统进行干预,7d后处死大鼠,行运动功能评分和斜面测试,HE染色及双重染色(TUNEL法和抗CC1),检测少突胶质细胞的凋亡及对小胶质细胞的抗炎作用。结果观察组运动功能显著改善,神经元和少突神经胶质细胞的细胞凋亡显著减少,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显著抑制,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结论MEH在SCI中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少突胶质细胞凋亡和抗炎作用。
- 赵鹏刘亚邱玉金杨波
- 关键词:脊髓损伤细胞凋亡小胶质细胞
- 扩张皮肤增量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通过对扩张过程中皮肤I型胶原含量的动态检测 ,探讨扩张皮肤“增量”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 ,检测在不同扩张时间扩张皮肤I型胶原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 ①扩张皮肤I型胶原含量增高 ,随扩张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 ,在扩张囊注水加压后的第 7天增量达峰值 ,完成一个增量周期。②除第一天扩张皮肤外 ,以后每天扩张皮肤I型胶原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③不同扩张时间扩张皮肤I型胶原含量也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扩张囊每次注水加压后 ,皮肤增量逐渐加速 ,第 7天达峰值完成一个增量周期。
- 邱玉金唐胜建刘方军张金兰
- 关键词:皮肤
- 逆行颧眶动脉蒂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为逆行颞区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成尸标本 3 0侧头面部颧眶动脉进行肉眼解剖 ;15例活体行颈总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观察颧眶动脉与眼轮匝肌营养血管的关系 ,将信息输入计算机图像分析仪 ,行图像分析。结果 :眼轮匝肌有多条血管在眼睑内形成动脉网 ,此动脉网与供应颞区皮肤颞浅动脉分支的额支和颧眶动脉相吻合 ,且颧眶动脉位置较恒定 ,外径平均在 1.0mm以上。结论 :颞区皮瓣可被认为是以颧眶动脉为轴的轴型皮瓣 ,且以颧眶动脉远端为蒂的逆行皮瓣的存活是完全有保障的。
- 杨彪炳蔡霞唐胜建牟少春邱玉金
- 关键词:皮瓣眼轮匝肌解剖学
- 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0年3月采用寰枢椎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C1-2不稳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18~72岁,平均45.5岁。皆有寰枢椎脱位或半脱位,其中先天性齿状突不连_1l例,陈旧齿状突骨折6例,新鲜齿状突骨折(ⅡC型)3例,寰椎横韧带断裂4例,寰椎骨折2例。术前JOA评分(8.6±3.0)分。结果26例手术时间2.5~3.5h,平均2。9h;出血量400~650ml,平均460ml。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3个月,平均随访17.5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14.7±2.1)分。螺钉位置良好,无钉棒断裂、变形及松动,3~6个月21例植骨患者均获植骨融合。5例未行植骨患者1年后拆除内固定,寰枢关节旋转功能良好。结论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术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 高海波邱玉金刘亚
- 关键词:寰枢椎不稳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 体外传代培养对关节软骨细胞成软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研究不同代体外培养关节软骨细胞成软骨能力 ,选择软骨组织工程最佳种子细胞。方法 将兔膝关节软骨消化分离出软骨细胞 ,传代培养至第 6代 ,每代细胞与模板支架材料Pluron icF 12 7混匀形成复合物 ,使细胞浓度达 5× 10 7/ml,将复合物注射于自体兔背部皮下 ,9周后取材 ,进行大体观察、新生软骨湿重与体积测量、组织学观察。结果 体外培养关节软骨细胞随传代次数的增加 ,形态从圆形逐渐向梭形转变。 1~ 3代软骨细胞成软骨能力最强 ,新生软骨的湿重与体积最大 ,组织结构与正常软骨相同 ;第 4代成软骨能力减弱 ,软骨基质分泌减少 ,新生软骨湿重和体积减小 ,与前 3代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第 5代仅形成分散于纤维组织内的软骨细胞团 ;第 6代则未发现有软骨样组织形成。结论 ①在体外单层培养条件下 ,随传代次数的增加关节软骨细胞逐渐去分化 ,成软骨能力逐渐降低直到完全丧失。②前 3代软骨细胞均具备形成正常软骨的能力 ,都可用作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但传代培养的目的是使细胞得以最大限度扩增 ,因此第
- 张安美邱玉金张金兰
- 关键词: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种子细胞
- 扩张皮肤微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规律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研究皮肤在扩张过程中微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以兔为实验动物 ,应用微循环显微图像计算机分析系统 ,观测正常与对照皮肤与不同扩张时间扩张皮肤微血管血流速度、血流量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扩张皮肤微血管血流速度、血流量较对照组皮肤明显变快增大 ,扩张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 <0 .0 1)。②扩张过程中 ,血流速度加快并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 ;血流量每 4周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 ,并在每一周期的第 3周末出现一峰值 ,而且后一周期的血流量变化是在前一周期基础上的进一步增大。结论 扩张皮肤微血管血流速度明显加快 ;组织血液灌流周期性增加 ,每一周期均有峰值出现。
- 张金兰邱玉金张海荣
- 关键词:皮肤微血管血流动力学
- 腰椎间盘弹性蛋白五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1997年
- 为探讨腰椎间盘退变突出的原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对10个成人正常腰椎间盘和5个病理腰椎间盘的弹性蛋白水解产生的具有特征性的五肽VGVPG的量进行了测定,从而确定腰椎间盘内弹性蛋白的含量。结果显示:弹性蛋白仅占正常椎间盘干重的1.741%±0.247%,且其在椎间盘内分布极不均匀。病理性腰椎间盘弹性蛋白的含量仅占其干重的0.956%±0.492%,含量较正常人明显减少(P<0.01),且弹性蛋白在椎间盘内各部分的分布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这可能是腰椎间盘退变突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 伦立民郭英华邱玉金胡有谷刘喜双王学宏
- 关键词:弹性蛋白椎间盘HPLC腰椎间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