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晴

作品数:11 被引量:38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翻译
  • 2篇大众语篇
  • 2篇演讲
  • 2篇隐喻
  • 2篇语篇
  • 2篇批评话语
  • 2篇批评话语分析
  • 2篇文本类型
  • 2篇衔接
  • 2篇旅游
  • 2篇旅游广告
  • 2篇话语
  • 2篇话语分析
  • 2篇广告
  • 2篇词汇
  • 2篇词汇衔接
  • 1篇代词
  • 1篇信息型
  • 1篇信息型文本
  • 1篇演讲词

机构

  • 11篇江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邱晴
  • 6篇胡勇
  • 1篇陈谱顺
  • 1篇李玉英
  • 1篇吴桐

传媒

  • 2篇江西教育学院...
  • 1篇黑龙江教育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南昌高专学报
  • 1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齐齐哈尔师范...
  • 1篇长春教育学院...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批评话语分析语篇个案探讨
2011年
批评话语分析主要目的是通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揭露语篇、意识形态和权势之间的关系。在国内某知名公司致广大用户的一封信中,及物性、人称代词和语篇的选择与运用,发挥着为其公司意识形态服务并且试图统治读者思想的作用。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对这封信的解读,能够促使读者对大众语篇进行批评性阅读,提高读者的批评语言意识与反控制意识。
胡勇邱晴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大众语篇及物性人称代词
文本类型与翻译补偿——以信息型文本为例被引量:1
2011年
文本的类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纽马克将文本划分为表达型、信息型和呼唤型三种类型,对翻译实践有着重要指导意义。本文聚焦于信息型文本的翻译补偿,通过翻译补偿的实际案例阐释信息型文本四个层面的翻译补偿。
陈谱顺邱晴
关键词:信息型文本翻译补偿
呼唤型文本的翻译补偿策略被引量:30
2011年
国内外翻译补偿领域的研究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而将文本类型与翻译补偿相结合的研究则是最近几年的事,学界至今很少见到呼唤性文本翻译补偿策略的专题研究。基于呼唤型文本以读者为中心、以引导和感染受众最终促其行动为目的等特点,本文系统梳理了前人的翻译补偿研究,着重探讨了呼唤型文本的翻译方法,并提出其主要的翻译补偿策略,包括转换法、强化法、归化法和替代法。
李玉英邱晴
关键词:文本类型
英汉翻译中的词汇衔接手段对比——以美国总统就职演讲词为例被引量:1
2011年
衔接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而在所有衔接机制中,词汇衔接又是语篇衔接的最为重要的机制之一。基于韩礼德和哈桑语篇衔接理论,分析美国总统就职演讲词语篇中的词汇衔接模式,并研究词汇衔接手段在英汉互译中的差异。
胡勇邱晴
关键词:衔接词汇衔接就职演说翻译
江西红色旅游广告评估语言研究
评价理论(Appraisal Theory)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由悉尼学派的马丁(Martin)和怀特(White)等学者在韩礼德(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人际功能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发展而形成,并分为态度,介...
邱晴
衔接理论关照下的汉英诗歌互译
2010年
衔接是实现语篇连贯的有效手段,衔接方式可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个方面。本文以衔接理论为指导,通过两首汉英诗歌互译为实例,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衔接手段的差异及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翻译是着眼于篇章的活动,篇章是衔接的,因此作为浓缩的文学语言的诗歌的翻译更应该考虑衔接手段的作用及影响。
吴桐邱晴
关键词:语法衔接词汇衔接诗歌翻译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愤怒”隐喻研究
2010年
本文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视角对英汉"愤怒"隐喻的异同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分析了英汉"愤怒"的原型范畴模式及其成因。
邱晴胡勇
关键词:原型范畴理论隐喻
高中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实践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教学评价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过多的采取终结性评价手段,即只以英语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高低,这既限制了学生英语学习潜能的发展,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新课程标准》
胡勇邱晴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终结性评价考试成绩同学演讲中学生
批评话语分析中的隐喻现象研究——以腾讯QQ致用户信为例被引量:2
2011年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作为语言学中新兴发展的学派,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人们设计的符号来揭示语篇中含而不露的意识形态。隐喻(metaphor)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隐喻与社会性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把认知理论与批评话语分析结合起来,使构建认知批评话语分析框架成为可能。本文以分析CDA中的隐喻现象为基点,旨在探讨构建认知批评话语分析框架的可行性与优势;发掘大众语篇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并呼吁读者以批评的眼光阅读此类语篇。
邱晴胡勇
关键词:隐喻批评话语分析大众语篇
秦汉时期西南地区移民问题研究
秦汉时期,随着巴蜀地区和西南夷地区逐渐被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西南地区也进入自身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西南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与移民的迁入有着直接的关系。秦汉政府或出于削弱地方势力、巩固统治的政治考量,或...
邱晴
关键词:秦汉时期西南夷教育文化社会风俗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