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勇
- 作品数:7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重症胰腺炎24例内科治疗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研究我院自 1 992~ 2 0 0 2年收治急性重症胰腺炎 (SAP) 2 4例内科治疗疗效。方法 所有病人予禁食、胃肠减压、抑酸、抑酶、对症、支持等治疗 ,其中腹腔灌洗 2例、血液透析 1例治疗。结果 全组总死亡率 2 9.1 7%。死亡主要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 (MODS)。腹腔灌洗 2例、血液透析 1例病人 ,迅速改善中毒症状 ,恢复神志 ,均痊愈出院。结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死亡率高 .除常规内科治疗外 ,腹腔灌洗、血液透析可以明显改善中毒症状 ,对ARDS、肾衰、胰性脑病等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可阻止病情发展、缓解症状。
- 杨勇致邓勇彭罗民郭昌秀
-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内科治疗腹腔灌洗
- 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孕妇宫内传播的临床研究
-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孕妇官内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健康携带者的孕24-30周孕妇,年龄20-40岁,HBVDNA≥1×106IU/ml;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
- 邓勇曾维群
- 反流性食管炎126例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性分析
- 目的通过对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中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的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3年至2006年诊断为 RE 的患者126例及同一时期作胃镜检查的慢性浅表性胃炎80例,
- 邓勇
- 文献传递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胰腺癌相关性的累积Meta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对评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胰腺癌相关性的观察性研究进行Meta分析,旨在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发胰腺癌的风险做出预测。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PubMed、维普数据库,比较胰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观察性研究进行Meta分析。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水平,采用随机效应模型(D-L法)计算合并调整后的比值比(AOR)及95%CI。结果共6项研究,包括2 335例患者,符合本研究的筛选标准。累积Meta分析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胰腺癌的发展存在显著相关性(AOR=1.38,95%CI:1.08-1.75,P=0.009)。其中3项研究结果表明血清幽门螺杆菌CagA抗体阳性与胰腺癌无显著相关性(AOR=1.14,95%CI:0.66-1.97,P=0.639)。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胰腺癌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但还需进一步验证。
- 邓勇曾维琼詹柱刘智力
- 关键词:胰腺肿瘤幽门螺杆菌
- 食管粘膜桥1例并文献复习
- 杨勇致刘智力邓勇李刚潘雪萍唐云淑
- 文献传递
- 肝硬化患者并发败血症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 比较在败血症时,肝硬化患者与无肝硬化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探索PCT在肝硬化合并严重感染时的临床价值. 方法 将225例败血症患者分为无肝病组91例,肝硬化组80例,慢性肝病组54例,比较三组间患者PCT水平差异,并与相应的临床生物化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资料不同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ANOVA法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x2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硬化组PCT水平[0.84 (0.32~ 3.44) ng/ml]明显低于无肝病组[2.17 (0.70 ~ 9.18) ng/ml]和慢性肝病组[2.12 (0.33 ~ 13.61) ng/ml],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无肝病组与慢性肝病组比较,P=0.6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Child-Pugh分级C级患者的PCT水平[1.25 (0.54 ~ 4.61)ng/ml]高于B级[0.33(0.14~ 1.31)],P=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C级患者更容易发生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相关.肝硬化组PCT水平与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均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312及0.228,P值均<0.05;而无肝病组及慢性肝病组相关性分析显示P值均> 0.05,提示PCT水平与WBC、N%均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在败血症状态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PCT水平低于无肝硬化患者,肝硬化患者PCT水平与WBC、N%均存在正相关关系.
- 詹柱张大志胡鹏周智邓勇欧江温海平曾维琼
- 关键词:肝硬化败血症降钙素原
- 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停药后的安全性研究被引量:20
- 2015年
-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阻断HBVDNA高载量孕妇宫内传播的效果及停药后的安全性。方法收集慢胜HBV携带者且孕周24~30周孕妇资料,HBVDNA均≥1×10^6IU/ml;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替比夫定治疗组”和“对照组”,替比夫定治疗组在孕妇孕26周时,给予替比夫定600mg/d口服抗病毒治疗至产后1个月停用,对照组患者不用抗病毒药物。两组孕妇均接受剖宫产术,新生儿产后均接受主、被动联合免疫,出生后12h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IU及0、1、6个月注射乙型肝炎疫苗20μg。禁止母乳喂养。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结果共收集157例HBV携带者孕妇资料,替比夫定治疗组82例,对照组75例,年龄20~40岁。替比夫定治疗组孕妇HBVDNA在产前下降均〉2log10有效率为100%,至分娩前替比夫定治疗组有16例HBV DNA转阴,转阴率为19.5%(16/82),而对照组无转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0.05)。两组新生儿及随访婴儿至6个月,替比夫定治疗组婴儿HBsAg、HBVDNA阳性率均为0,对照组婴儿HBsAg、HBVDNA阳性率均为5.3%,替比夫定治疗组与对照组HBV母婴传播的阻断率分别为100%和94.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护值均〈0.05)。替比夫定治疗组停药后随访至产后6个月,HBVDNA:(1.79×10^7±4.20×10^7)IU/ml,ALT:(31.72±9.89)U/L,AST:(31.49±9.93)U/L。两组均未发现有不良反应或先天胜畸形。结论HBVDNA高滴度孕妇妊娠中晚期应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能明显降低孕妇外周血HBVDNA载量,阻断HBV宫内传播,且近期疗效、耐受性和安全眭良好。肝生物化学指标正常孕妇短程服用替比夫定停药后安全性好。
- 邓勇吴维新张大志胡鹏康娟杨轶轩曾维琼
- 关键词:抗病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