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红梅

作品数:19 被引量:185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镇痛
  • 10篇分娩
  • 8篇硬膜
  • 8篇硬膜外
  • 8篇分娩镇痛
  • 7篇麻醉
  • 4篇芬太尼
  • 3篇腰麻
  • 3篇硬膜外镇痛
  • 3篇术后
  • 3篇潜伏期
  • 3篇子宫
  • 2篇腰麻-硬膜外...
  • 2篇硬膜外分娩
  • 2篇硬膜外分娩镇...
  • 2篇硬膜外联合
  • 2篇硬膜外联合麻...
  • 2篇肾上腺素
  • 2篇舒芬太尼
  • 2篇清宫

机构

  • 19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袁红梅
  • 12篇沈晓凤
  • 11篇徐世琴
  • 8篇赵青松
  • 7篇冯善武
  • 2篇韩翠翠
  • 2篇刘昱升
  • 2篇陈丽丽
  • 2篇夏凡
  • 2篇张瑶
  • 1篇崔晓花
  • 1篇刘晓梅
  • 1篇樊晟
  • 1篇贾瑞喆
  • 1篇王万根
  • 1篇王娴
  • 1篇秦香
  • 1篇李彩娟
  • 1篇王朝辉
  • 1篇张盼盼

传媒

  • 4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2007年全...
  • 1篇全国第九次临...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7
  • 2篇200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娩潜伏期应用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镇痛的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潜伏期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400例ASAⅠ~Ⅱ级的足月初产妇,其中要求施行分娩镇痛的200例为观察组,另20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在进入产程潜伏期后进行硬膜外穿刺,给予配制好的药液(0.125%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8~10ml作为负荷剂量,30min后连接PCA泵,胎儿娩出后停止硬膜外腔给药;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观察、监测并记录镇痛效果(VAS)、神经阻滞评分(MBS)、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的使用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良好,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轻微,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静滴催产素加强宫缩较对照组多,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分娩潜伏期应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不影响产程及新生儿,不增加难产的比例。
徐世琴沈晓凤袁红梅
关键词:潜伏期分娩镇痛
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在1000例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陛。方法将2000例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组(观察组)和丙泊酚组(对照组),每组1000例。观察组先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徐世琴沈晓凤汪福洲赵青松袁红梅冯善武韩翠翠崔晓花陈丽丽吴海波
文献传递
复合丙泊酚时阿芬太尼抑制稽留流产清宫术扩宫痛的半数有效剂量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评估复合丙泊酚时阿芬太尼抑制稽留流产清宫术扩宫痛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稽留流产清宫术患者29例,年龄24~45岁,孕期8~14周,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改良序贯法进行研究。阿芬太尼初始用量为10μg/kg,静注时间不短于30 s,再给予丙泊酚1.5 mg/kg。判断患者意识与睫毛反射情况,待消失后进行稽留流产清宫术。手术期间,有体动则继续推注丙泊酚1 mg/kg。若扩宫痛阳性,下一例增加阿芬太尼用量;反之,则减少用量。增减梯度比为1∶1.2。扩宫痛阳性标准:扩宫时发生体动或出现痛苦表情。计算阿芬太尼抑制扩宫痛的ED_(50)、ED_(95)和95%可信区间(CI)。记录术中轻度低氧、中度低氧、重度低氧、心动过缓、低血压、呛咳,术后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阿芬太尼抑制稽留流产清宫术疼痛的ED_(50)为7.4μg/kg(95%CI 4.0~9.3μg/kg),ED_(95)为11.5μg/kg(95%CI 9.5~37.5μg/kg)。29例患者术中无一例重度低氧、心动过缓、呛咳、呕吐,轻度低氧1例,中度低氧4例,给予托下颌后及时缓解。术后头晕2例,恶心3例。结论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时,阿芬太尼抑制稽留流产清宫术扩宫痛的ED_(50)为7.4μg/kg。
彭瑞徐晨阳周蓉蓉冯善武袁红梅
关键词:阿芬太尼半数有效剂量
分娩潜伏期应用罗比卡因进行硬膜外镇痛的临床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低浓度罗比卡因用于潜伏期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400例ASA Ⅰ~Ⅱ级的足月初产妇,其中要求施行分娩镇痛的200例为观察组,另20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在进入产程潜伏期后进行硬膜外...
徐世琴沈晓凤袁红梅赵青松
关键词:分娩潜伏期罗比卡因硬膜外镇痛
文献传递
不同饮食对低风险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及胃排空时间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比较不同饮食对低风险产妇在硬膜外分娩镇痛状态下分娩相关指标及胃排空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单胎头位孕足月低风险初产妇113例,年龄18~35岁,BMI<35 kg/m^(2),ASAⅠ或Ⅱ级,孕期>37周。入产房前4 h以上无进食,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时宫口扩张≤2 cm。产妇纳入研究后先进行B超下基础胃窦横截面积(CSA)测量,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后随机分为三组:清水组(W组,n=39)、高能碳水化合物饮料组(C组,n=39)和半固体饮食组(M组,n=35)。W组饮用250 ml清水,C组饮用250 ml术能多维饮料,M组进食面条250 g。记录产妇基础状态、进食后即刻、进食后1、2、3、4、5、6 h的CSA。记录产妇第一和第二产程时间、出血量、剖宫产发生情况。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pH、血糖、乳酸、进入新生儿ICU发生情况。结果三组产妇第一和第二产程时间、失血量、剖宫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pH、血糖、乳酸、进入新生儿ICU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转剖宫产产妇中有5例转剖宫产时胃未排空,其中W组1例、C和M组各2例,各组转剖宫产产妇均未发生呕吐和反流误吸。W组、C组和M组胃排空时间分别为(85.8±75.3)min、(116.2±86.8)min和(254.7±103.5)min,M组胃排空时间明显长于W组和C组(P<0.05),C组胃排空时间明显长于W组(P<0.05)。结论低风险产妇分娩期间只饮用清水或高能碳水化合物饮料或者进食半固体食物对分娩和新生儿出生后相关结局指标均无明显影响,但分娩镇痛状态下进食半固体食物的产妇胃排空时间最长,分娩过程中仍应限制产妇摄入半固体食物。
张瑶袁红梅秦香夏凡沈晓凤徐世琴
关键词:无痛分娩胃排空时间
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比较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90例ASAⅠ-Ⅱ级、单胎、头位、足月妊娠的初产妇分成舒芬太尼组(S组)、芬太尼组(F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S组接受0.1%的罗哌卡因+0.4μg/m l的舒芬太尼,F组接受0.1%的罗哌卡因+2μg/m l的芬太尼,C组不使用任何镇痛药。S组和F组的产妇进入活跃期即宫口开至2-3 cm时进行硬膜外穿刺(L 3-4),向头端置管。注入镇痛液15 m l,观察它们的镇痛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三组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新生儿情况及副作用。结果:镇痛组间产程及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而S组在用药后5 m in和15 m in的VAS评分及需要连接病人自控镇痛(PCA)泵的时间与F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分娩方式及对新生儿的影响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确切,与芬太尼比较,舒芬太尼起效快,镇痛作用强,维持时间长。
袁红梅徐世琴沈晓凤刘昱升
关键词:舒芬太尼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
丙泊酚-氟比洛芬酯镇痛对清宫术后子宫收缩痛的影响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评价丙泊酚-氟比洛芬酯镇痛减轻清宫术后子宫收缩痛的效果。方法ASAⅠ或Ⅱ级清宫手术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先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10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5mg/kg;对照组单独静脉注射丙泊酚2.5mg/kg。两组丙泊酚静注速率均为200mg/min。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即刻、苏醒后15min及30min宫缩痛的VAS评分分别为(3.3±1.0)、(7.7±1.4)及(1.9±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8±1.8)、(35.8±2.3)及(5.9±1.2)分(P<0.01)。结论丙泊酚-氟比洛芬酯镇痛能减轻清宫术后的子宫收缩痛。
沈晓凤徐世琴汪福洲何亮亮赵青松袁红梅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丙泊酚清宫术
宫颈锥切术无阿片类药物喉罩全麻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无阿片类药物喉罩全麻在宫颈锥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2年7月在本院择期行宫颈锥切术患者60例,随机数表法均分为无阿片类药物喉罩全麻组(观察组30例)、常规阿片类药物喉罩全麻组(常规组30例),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5 min(T1)、置入喉罩时(T2)、片时(T3)、拔除喉罩后5 min(T4)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统计术中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情况,术后回病房前、4 h、12 h、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不良反应、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T0时相比,T1~4时观察组MAP无差异(P>0.05),T1~3时观察组HR降低(P<0.05),常规组T1~3时MAP与HR均降低(P<0.05);T1~3时观察组MAP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中均未应用乌拉地尔,术中麻黄碱使用率观察组(0例)低于常规组(23.3%)(P<0.05),阿托品使用率观察组(16.7%)与常规组(13.3%)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各时刻疼痛VAS评分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3.3%、3.3%)低于常规组(23.3%、26.7%),定向力恢复时间(9.6±2.7min)、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21.3±6.4min)、首次肛门排气时间(8.9±2.7h)均短于常规组(20.8±4.0min、38.6±8.0min、15.8±3.5h)(均P<0.05)。结论:无阿片类药物喉罩全麻用于宫颈锥切术与常规阿片类药物麻醉效果相当,但术中循环更稳定,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术后恢复加快。
袁红梅张素素张瑶冯善武
关键词:宫颈锥切术术后恢复
椎管内分娩镇痛致阴道分娩产时发热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3
2015年
目的:探讨椎管内分娩镇痛致阴道分娩过程中产时发热的情况。方法:分析2013年7-12月在我院符合纳入研究条件的4627例阴道分娩的足月单胎头位妊娠孕妇,按是否采用椎管内分娩镇痛,分为椎管内分娩镇痛组(4018例)和无椎管内分娩镇痛组(604例)。记录并对比两组产时发热情况,检测并记录产时发热孕妇发热的时间和在产程开始前及发热时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结果:椎管内分娩镇痛组产时发热率为3.78%(152/4018),无椎管内分娩镇痛组产时发热率为0.82%(5/609)。椎管内分娩镇痛组产时的发热率明显高于无椎管内分娩镇痛组(P〈0.05)。椎管内分娩镇痛组孕妇产时发热的时间多数出现在椎管内穿刺后3-5小时,尤以4小时时最多,其发热时血白细胞总数为(13.89±3.04)×109/L,C-反应蛋白为(12.52±7.90)mg/L。结论:椎管内分娩镇痛是导致孕妇产时非感染性发热的重要因素,发热时多数情况是无需应用抗生素的。
贾瑞喆樊晟袁红梅刘晓梅王吕兰
关键词: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
孕期母体麻醉暴露对妊娠结局及子代神经发育的影响
2023年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孕期因为手术需要接受麻醉的患者日益增多,孕期麻醉暴露对子代神经发育的影响也逐渐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目前对于麻醉药物神经毒性的探索,大多来自啮齿动物和非人类灵长动物的临床前研究。而这些动物研究与之前的人类回顾性队列研究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且这一领域的人类研究有限,目前尚无定论。2016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发布了一项关于妊娠晚期和婴幼儿接触某些麻醉药物后认知功能受损的警告,并建议医务人员应平衡婴幼儿和孕妇麻醉的益处与潜在风险。然而,孕妇在妊娠任何时期均有可能暴露于麻醉药物。因此,本文总结了孕早(<14周)、中(14~27周)、晚(≥28周)三个不同时期孕妇暴露于全身麻醉,对子代神经发育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彭瑞袁红梅
关键词:孕期子代神经发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