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堃

作品数:103 被引量:18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交通部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专利
  • 3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7篇交通运输工程
  • 9篇建筑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天文地球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0篇路基
  • 78篇冻土
  • 59篇多年冻土
  • 34篇公路
  • 30篇冻土区
  • 25篇多年冻土区
  • 23篇冻土地区
  • 23篇冻土路基
  • 23篇土路
  • 23篇土路基
  • 23篇高速公路
  • 21篇多年冻土地区
  • 19篇道路工程
  • 19篇路工
  • 17篇路段
  • 13篇块石
  • 10篇路基稳定
  • 10篇路基稳定性
  • 9篇复合路基
  • 8篇热量收支

机构

  • 101篇中交第一公路...
  • 18篇中国科学院
  • 5篇长安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志德岩土...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103篇袁堃
  • 59篇朱东鹏
  • 48篇李金平
  • 46篇陈建兵
  • 40篇刘戈
  • 38篇汪双杰
  • 35篇董元宏
  • 34篇金龙
  • 25篇樊凯
  • 23篇张会建
  • 22篇穆柯
  • 22篇章金钊
  • 21篇彭惠
  • 20篇陈冬根
  • 4篇李震
  • 4篇赵永国
  • 4篇崔福庆
  • 4篇张娟
  • 4篇张岭梅
  • 3篇牛富俊

传媒

  • 8篇中国公路学报
  • 5篇冰川冻土
  • 4篇路基工程
  • 4篇公路交通科技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中外公路
  • 1篇施工技术
  • 1篇公路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岩土力学
  • 1篇铁道学报
  • 1篇长安大学学报...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6篇2022
  • 9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11篇2016
  • 18篇2015
  • 8篇2014
  • 20篇2013
  • 9篇2012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含土冰层路段热棒隔热板型高速公路路基拓宽结构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含土冰层路段热棒隔热板型高速公路路基拓宽结构。多年冻土区公路拓宽改建,新旧路基会产生差异沉降,进而反射至路面结构层,导致新旧路基间发生纵向裂缝,严重影响路用性能。本实用新型在原有路基边坡侧为加宽路基;原...
袁堃刘戈章金钊穆柯李金平樊凯张会建
文献传递
冻土路基大型模型试验施工方法
本发明涉及冻土路基大型模型试验施工方法。模型试验模拟工况接近现实,试验周期短,试验数据翔实,但冻土路基模型试验的研究鲜有报道,使得试验结果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差。本发明对模型试验箱进行开机前测试;根据相似理论进行模型试验方...
汪双杰陈冬根陈建兵金龙朱东鹏李金平董元宏袁堃仝金虎
文献传递
基于光栅阵列的冻土路基变形场优化监测设备与方法
本发明涉及基于光栅阵列的冻土路基变形场优化监测设备,其高压液压管横向埋置于道路路基中并分节段布置,高精度光栅光纤压力传感器通过卡箍式三通设置在各节段的高压液压管之间令高压液压管形成密封管体,高压液压管中充注有防冻液;基准...
李震富志鹏赵力国董长松李博融袁堃苟超
文献传递
一种块石路基渗透率检测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块石路基渗透率检测装置及方法,其中检测装置包括注气管和监测设备,注气管的一端与气源发生装置连接,注气管的另外一端插入待测路基块石层内,注气管插入待测路基内一端的端头封闭,注气管的侧壁上开设导气孔,导气孔的...
陈建兵袁堃杜浩维董元宏朱东鹏金龙赵南陆符进袁远张琪孙冠临
多年冻土区热棒路基应用效果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研究热棒在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区的应用效果,基于楚玛尔河试验监测场地8年的地温观测数据,以水平温度梯度为指标,分析了不同时期热棒的有效半径。为了提高热棒的调控效果,拓展热棒的使用范围,满足宽幅路基强吸热的使用要求,依托北麓河与安多2个试验监测场地,分析了热棒-XPS板路基与热棒-片块石路基地温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热棒工作1年后的有效半径约为2.3m,此后,随着热棒工作时间的增加,热棒影响范围逐渐增大;在热棒工作的前5年,地温降幅明显,周围土体地温降幅都基本维持在0.5℃以上,之后每年降温较小,这主要是由于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气温与地温的温差逐渐减小,热棒工作的动力逐渐衰减引起的;在热棒工作的8年中,由于热棒的持续制冷作用,热棒路基的人为上限基本不变,而普通路基同时期人为上限最大降低约为80cm;热棒-XPS板路基从6月份开始,XPS板上下温差不断增大,最大温差约为17℃,有效阻隔了暖季大量热量向板下传递;热棒-片块石路基通过2年的调控作用,地温最大降幅为0.51℃。
刘戈汪双杰金龙董元宏袁堃
关键词:路基工程多年冻土区热棒路基
多年冻土拓宽路基差异沉降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为了分析多年冻土拓宽路基差异沉降变形特征及形成机理,在青藏公路楚玛尔河地区开展了冻土拓宽路基试验研究,分析了路基拓宽后冻土地温、冻土上限、路基变形、新旧路基差异沉降变化特征以及拓宽路基对旧路的附加影响。结果表明:冻土路基拓宽后改变了坡角处原有的水热交换条件,造成新建拓宽路基下部多年冻土出现迅速升温退化;现场路况调查以及分层沉降监测显示新建拓宽路基在运营后发生大幅沉降变形,沉降主要集中在新旧路基结合处,变形主要来自于地表下2~3m处土层的压缩固结,该层土处于原天然地表下冻土上限附近,表明冻土融化下沉是导致拓宽路基发生沉降的主要原因;新旧路基间差异沉降量达到6cm,造成路基横坡改变率达到0.8%,超过《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中横坡改变率0.5%的上限要求;路基拓宽后使得黑色路面宽度增加,进而导致吸热量增加,加之拓宽路基产生的附加荷载,导致旧路中心处沉降在路基拓宽后初期内迅速发展。
袁堃汪双杰牛富俊陈建兵李金平
关键词:道路工程多年冻土差异沉降拓宽路基
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区拓宽路基差异沉降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研究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区拓宽路基面层吸热对下伏多年冻土温度与沉降的影响,建立了基于热力耦合理论的差异沉降计算的有限元模型,并利用实体工程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分析了不同季节、不同填高与阴阳坡工况下拓宽侧路基差异沉降分布规律,确定了多年冻土区最优路基拓宽位置。研究结果表明:多年冻土区拓宽路基最大融深与沉降均出现在秋季,10月份的变形最不利,病害特征最突出,其中4m填高路基第10年最大差异沉降为16.9cm,分别为7、1、4月份沉降的1.1、1.4、1.7倍;差异沉降与路基填高存在正相关性,当路基填高分别为2、4、6 m时,10年内路基的差异沉降分别为13.2、16.9、18.1cm;阴坡侧拓宽路基的温度与沉降变化小于阳坡侧,在10年内,阳坡侧拓宽路基底面最大升温为1.3℃,阴坡侧为0.6℃,阳坡侧拓宽路基最大差异沉降为16.9cm,阴坡侧为12.3cm;即使阴坡侧拓宽,差异沉降仍使拓宽路基顶面形成一个斜率为2%~3%的斜坡,进而使路面产生较大附加应力,最终造成结构层病害。
穆柯袁堃金龙董元宏
关键词:路基工程冻土路基差异沉降
高寒冻土区路基变形演化规律与破坏特征被引量:11
2016年
为进一步研究高寒冻土区路基变形破坏演化过程,以漠北公路K6+200断面处的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区路基和K8+200断面处的低温高含冰量冻土区路基为研究对象,在路基不同部位和路基下不同深度处土体埋设温度传感器和变形传感器,研究了高纬度、高寒冻土区不同冻土条件下路基实测温度和变形演化过程及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区,在公路建成2年后,路基下出现了明显的融化盘偏移现象,新建宽幅路基呈现出明显的横向不均匀变形特性,路基下形成了2个融化盘,其中一个明显向路基坡脚处偏移,左坡脚和路中冻土上限明显下降了3~4m,路基下原天然地表处沉降达4~9cm,而路肩处冻土上限基本保持稳定;在低温高含冰量冻土区,在保证一定路基高度的条件下,除了建成初期路基土体存在一定的变形(工后沉陷)外,由路基下多年冻土不均匀融化导致的变形很小,因此,在低温冻土区公路路基稳定性相对较好。可见,研究结论进一步阐释了高温冻土区路基、路面变形严重的成因,为高纬度、高寒冻土区路面结构抗融沉破坏设计和病害防治提供了参考,揭示了高温多年冻土区路基纵裂、沉陷等不均匀变形破坏的特征和成因,相比高温多年冻土区,在保证一定路基高度下低温多年冻土区路基具有相对良好的稳定性,这一结论对于高纬度、高寒冻土区不同冻土条件下冻土路基的设计及病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李金平张娟陈建兵朱东鹏袁堃
关键词:路基工程路基变形不均匀沉降
一种多年冻土地区防眩光直插式热棒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年冻土地区防眩光直插式热棒。当采用整体式路基时,为防止路基中部下伏多年冻土融化,需要在路基中央分隔带内埋设热棒,需要在中央分隔带内设置防眩设施。本实用新型包括竖直的热棒本体,下端直插入多年冻土层,地面...
袁堃陈建兵刘戈朱东鹏李金平金龙董元宏穆柯符进张会建陈冬根彭惠
文献传递
多年冻土区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早期回冻规律被引量:10
2016年
基于多年冻土区桩基混凝土的设计与施工,研究了多年冻土区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早期回冻规律,通过桩基现场试验并结合数值仿真模型分析了桩周混凝土水化热和桩周冻土回冻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灌注完成后25d内桩侧温度在1℃以上,在灌注完成45d后桩侧温度逐渐恢复到0℃;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灌注完成60d后桩身温度下降至0℃,在灌注完成200d后桩周土体回冻至天然状态;入模温度每提高2℃,桩侧峰值温度提高1℃左右,而2倍桩径处峰值温度提高0.5℃左右。可见,在大直径桩基条件下桩基混凝土中可以不添加或少添加早强剂,也没有必要刻意降低拌合物入模温度;桩基的施工时间最好安排在暖季,为混凝土的养生提供较好的外部条件。
符进姜宇彭惠董元宏袁堃
关键词:桥梁工程多年冻土区大直径桩基桩基混凝土数值模拟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