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秋平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导管
  • 2篇新生儿
  • 2篇心动过速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病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2篇心律失常性
  • 2篇婴儿
  • 2篇右室
  • 2篇右室心肌
  • 2篇右室心肌病
  • 2篇致心律失常
  • 2篇致心律失常性
  • 2篇致心律失常性...
  • 2篇室性
  • 2篇室性心动过速
  • 2篇肌病
  • 2篇儿童
  • 1篇导管介入

机构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广东省心血管...

作者

  • 4篇蒋秋平
  • 3篇徐衍梅
  • 3篇张智伟
  • 3篇李渝芬
  • 2篇李虹
  • 2篇王树水
  • 2篇梁东坡
  • 2篇钱明阳
  • 1篇何少茹
  • 1篇石继军
  • 1篇钟劲
  • 1篇李俊杰
  • 1篇农绍汉
  • 1篇孙云霞
  • 1篇钟敏泉
  • 1篇庄建
  • 1篇谢衍铭
  • 1篇张宇和
  • 1篇张旭

传媒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新生儿科...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新生儿危重肺动脉瓣狭窄及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经导管介入治疗的短中期随访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评估经导管介入治疗新生儿危重肺动脉瓣狭窄(CPS)及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PA/IVS)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6月至2011年9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采用经导管介入治疗的CPS(19例)及PA/IVS(8例)新生儿27例。所有患儿均为瓣膜型狭窄或闭锁,无严重三尖瓣Ebstein’S畸形或严重右室及肺动脉瓣发育不良,PA/IVS无依赖右室的冠状循环。平均手术年龄(16.8±9.9)d,平均体重(3.3±0.5)kg。早产儿2例,体重分别为2.3妇和2.5kg。回顾性分析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技术成功率、即时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中期疗效及肺动脉瓣反流程度。结果26例成功完成介入治疗,平均右室压力明显下降,术前(112.0±21.0)mmHg(1mmHg=0.133kPa),术后(50.4±15.9)mmHg(P〈0.001),平均右室压力与主动脉压力比值明显下降,术前1.7±0.1,术后0.7±0.3(P〈0.001)。早期死亡1例,为PA/IVS患儿。术中5例出现并发症,心包积血3例,严重心律失常2例。术后5例因持续低氧血症延长使用前列腺素E,3~14d,无1例新生儿期需要外科体一肺动脉分流术。平均随访(33.5±18.3)个月(6个月~5年),21例无需再次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获一期根治。4例CPS患儿残余中度以上肺动脉瓣狭窄,其中3例于术后3个月再次行介入治疗术,1例等待再次介入治疗术。1例PA/IVS等待外科双向Glenn术。全组轻度肺动脉瓣反流18例,中度肺动脉瓣反流8例。结论新生儿CPS及PA/IVS采用经导管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避免新生儿期外科手术。少部分患儿于婴儿期需再次经导管介入治疗。中期随访绝大部分患儿可获一期根治,轻度肺动脉瓣反流占大多数。
李虹李渝芬李俊杰石继军张智伟徐衍梅张旭梁东坡蒋秋平
关键词: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闭锁婴儿
儿童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14例心电学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总结儿童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D)的心电学特点。方法2003年7月至2008年12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共收治儿童ARVC/D14例。所有病例均予以12导联体表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8例进行Fontaine双极导联心电图检查,2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结果14例中9例室早或室速为单形性左束支阻滞型,4例为多形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1例为右束支传导阻滞型及左束支传导阻滞型。10例心电图检出Epsilon波。12例QRS波时限(V1+V2+V3)/(V4+V5+V6)≥1.2。13例V1、V2或V3QRS波时限较V6QRS波时限≥25ms。结论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室早及室速、Epsilon波及右胸导联QRS波时限增宽是儿童ARVC/D较常见的心电学改变。Fontaine双极导联心电图简单易行,能够有效地提高Epsilon波的检出率,怀疑ARVD的患儿均应常规进行该项检查。
王树水梁东坡蒋秋平徐衍梅张智伟李渝芬钱明阳
关键词: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心电图描记术室性心动过速
小儿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诊断及治疗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总结小儿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14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儿,男7例,女7例,年龄3~14岁,予心电学、心脏超声、CT、磁共振等检查。分别予胺碘酮+普萘洛尔、索他洛尔治疗,其中2例药物治疗无效者予以导管射频消融治疗。6例心功能减退明显者予以强心、利尿及扩血管治疗。结果14例均有频发室性早搏,8例见室性心动过速发作。10例检出Epsilon波。14例患儿均有右室扩大及右室射血分数减低。5例行CT检查及5例行磁共振检查患儿均可见到右室扩张、右室室壁变薄。经治疗7例未再出现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4例室性早搏及室性心运过速发作减少。2例予以射频消融治疗的患儿随诊3月未发现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心功能不全患儿经药物治疗病情改善。结论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临床表现多样,需综合心电学、心脏超声等多项检查才能临床确诊。药物治疗只对部分病例有效,射频消融治疗有望在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发挥作用。
王树水张智伟徐衍梅蒋秋平李虹钱明阳李渝芬
关键词: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抗心律失常药物导管消融儿童
新生儿慢性肺疾病的机械通气策略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慢性肺疾病发生前后的机械通气方法。方法对24例新生儿慢性肺疾病(CLD)在确诊前后均进行以保护性肺通气为策略的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慢性肺疾病新生儿共24例,死亡2例,病死率8.3%,好转出院1例(4.2%),其余21例痊愈出院(87.5%);确诊CLD后有9例患儿仍需要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7例痊愈出院;8例曾应用激素治疗,但有3例因出现副作用而停药。结论保护性肺通气策略是新生儿慢性肺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措施,选用鼻塞间歇指令通气或鼻塞持续气道正压作为撤机方式,可提高治疗效果;CLD发生后容许性高碳酸血症的应用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农绍汉钟劲蒋秋平谢衍铭何少茹张宇和钟敏泉孙云霞庄建
关键词:肺疾病通气机婴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