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苗青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蛋白
  • 5篇子宫
  • 5篇子宫内膜
  • 5篇子宫内膜病变
  • 5篇内膜
  • 5篇内膜病变
  • 5篇宫内
  • 5篇宫内膜
  • 5篇宫内膜病变
  • 5篇病变
  • 3篇嗜银
  • 3篇嗜银蛋白
  • 3篇核仁
  • 3篇核仁组成区
  • 3篇核仁组成区嗜...
  • 3篇AGNOR
  • 2篇细胞
  • 2篇病变组织
  • 1篇蛋白表达
  • 1篇孕激素

机构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西城区...

作者

  • 6篇苗青
  • 6篇马晓欣
  • 4篇李晓晗
  • 4篇金英楠
  • 3篇张忠福
  • 3篇赵艳辉
  • 2篇王晓莉
  • 2篇孔令娜
  • 1篇张淑兰
  • 1篇李一宁
  • 1篇赵冬妮
  • 1篇黄岭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生殖与避孕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7
  • 2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PCNA与AgNOR检测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中的应用
2007年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在子宫内膜样腺癌早期诊断与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银染法,检测132份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PCNA的增殖指数与AgNOR颗粒数,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结果PCNA增殖指数与AgNOR颗粒数在正常子宫内膜(16%,2.51±1.97)、子宫内膜增殖症(40%,2.92±2.02)、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63.16%,3.04±2.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74.60%,7.43±2.18)中依次呈升高趋势;且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CNA增殖指数显著高于子宫内膜增殖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AgNOR颗粒数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及正常子宫内膜,形态由单一型向弥散型转变。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和淋巴结的转移,PCNA增殖指数与AgNOR颗粒数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PCNA增殖指数与AgNOR颗粒数呈正相关。结论PCNA增殖指数和AgNOR颗粒数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PCNA与AgNOR的定量值对早期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判断疾病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马晓欣金英楠李一宁赵艳辉孔令娜苗青张忠福李晓晗
关键词:增殖细胞核抗原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子宫内膜病变
子宫内膜病变中AgNOR与C-erbB-2蛋白表达关系的研究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与C-erbB-2蛋白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规律及二者关系。方法用银染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25例作为对照组,子宫内膜增殖症25例、非典型增生19例、子宫内膜腺癌高分化26例、中分化18例、低分化19例,共107例作为观察组,观察在正常子宫内膜及不同内膜病变中AgNOR的计数值和C-erbB-2蛋白表达情况以及两者的关系。结果AgNOR计数在子宫内膜腺癌中升高,与对照组和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中、低分化组中的计数值分别为(4.69±2.32)、(5.38±2.99)、(7.54±2.09),低分化组与高分化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gNOR计数在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增殖症组中虽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中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和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存在正相关(r=0.854,P<0.05)。结论AgNOR和C-erbB-2蛋白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AgNOR计数增高与C-erbB-2蛋白的表达存在正相关。AgNOR值增高提示患者可能患有子宫内膜腺癌且提示子宫内膜腺癌恶性程度高,如合并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增高可进一步提示患者患有子宫内膜腺癌。
马晓欣苗青李晓晗王晓莉孔令娜黄岭
关键词:子宫内膜病变AGNOR
曲古抑菌素A对人卵巢癌细胞系A2780细胞周期的影响
2010年
目的研究曲古抑菌素A(TSA)对人卵巢癌细胞系A2780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和时间的曲古抑菌素A对A2780细胞周期的影响;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和时间的曲古抑菌素A对p21WAF/CIPI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100nmol/L曲古抑菌素A作用于A2780细胞,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G2/M期细胞增加,S期细胞减少,在36hG2/M期细胞增加达到顶峰,S期细胞减少到最低;12h后p21WAF/CIPI mRNA表达水平开始增高,于24h达到顶峰,48h后出现下降;不同浓度的TSA作用于A2780细胞,从100nmol/L浓度开始G2/M期细胞增加,S期细胞减少,p21WAF/CIPI mRNA的表达水平出现升高,并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P<0.05)。结论曲古抑菌素A通过增加p21WAF/CIPI mRNA表达,影响细胞周期素依赖的蛋白激酶的活性,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抑制A2780细胞增殖。
马晓欣赵冬妮金英楠苗青
关键词:曲古抑菌素AA2780细胞细胞周期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在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的定量研究(英文)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在子宫内膜腺癌早期诊断与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银染法染色,检测子宫内膜增殖症25例,非典型增生内膜19例,子宫内膜腺癌63例,共107例为观察组;因患宫颈原位癌子宫切除后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5例为对照组;计数正常子宫内膜及不同内膜病变组织中单位细胞核内AgNOR的定量值,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AgNOR每核颗粒数在正常子宫内膜(2.51±1.97)、子宫内膜增殖症(2.92±2.02)、非典型增生内膜(3.04±2.05)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腺癌(7.43±2.18)中,AgNOR颗粒数明显升高,与良性病变组(子宫内膜增殖症、非典型增生内膜)及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gNOR颗粒计数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分化程度[高分化(4.69±2.32)、中分化(5.38±2.99)、低分化(7.54±2.09)]、临床分期[Ⅰ期(3.68±3.16)、Ⅱ期(4.53±2.94)、Ⅲ期(7.27±2.84)、Ⅳ期(7.84±2.33)]、淋巴结转移[无转移(3.62±3.27)、有转移(7.68±2.42)]密切相关(P<0.05);AgNOR颗粒的形态分布随着子宫内膜病变的进展由单一型转变为弥散型。结论AgNOR的每核颗粒数及其形态分布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AgNOR的定量值对早期诊断子宫内膜腺癌、判断疾病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马晓欣金英楠赵艳辉苗青张忠福李晓晗
关键词:AGNOR子宫内膜病变子宫内膜腺癌
C-erbB-2蛋白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C-erbB-2蛋白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增生期、分泌期正常子宫内膜各15例作为对照组,子宫内膜增殖症30例、非典型增生30例、子宫内膜癌高、中、低分化各30例,共150例作为实验组,观察C-erbB-2蛋白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正常子宫内膜及不同内膜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结果C-erbB-2蛋白和ER、PR在子宫内膜增殖症、非典型增生中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子宫内膜癌中,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子宫内膜癌中ER、PR阳性表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意义。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P<0.05)、组织分化程度(P<0.05)、淋巴转移(P<0.01)和ER、PR(P<0.05)有关。结论C-erbB-2蛋白、ER、PR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密切相关,C-erbB-2蛋白表达增加、ER及PR表达减少提示子宫内膜病变恶性程度高,且预后不良。
马晓欣苗青王晓莉张淑兰曲桂红
关键词:子宫内膜病变C-ERBB-2蛋白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在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的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在子宫内膜样腺癌早期诊断与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银染法染色,检测子宫内膜增殖症患者(25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19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63例)检测病变内膜组织中单位细胞核内AgNOR的颗粒数,同时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并以因患宫颈原位癌子宫切除后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5例)为对照。结果:AgNOR每核颗粒数在正常子宫内膜(2.5±2.0)、子宫内膜增殖症(2.9±2.0)、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3.0±2.1)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样腺癌(7.4±2.2)中,AgNOR颗粒数明显升高,与其余各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gNOR颗粒计数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分化程度(高分化4.7±2.3、中分化5.4±3.0、低分化7.5±2.1)、临床分期(Ⅰ期3.7±3.2、Ⅱ期4.5±2.9、Ⅲ期7.3±2.8、Ⅳ期7.8±2.3)、淋巴结转移(无转移3.6±3.3、有转移7.7±2.4)密切相关(P<0.05);AgNOR颗粒的形态分布随着子宫内膜病变的进展由单一型转变为弥散型。结论:AgNOR的每核颗粒数及其形态分布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AgNOR的颗粒数对早期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判断疾病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马晓欣金英楠赵艳辉苗青张忠福李晓晗
关键词:AGNOR子宫内膜病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