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艾云

作品数:10 被引量:79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4篇政治法律
  • 2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地产
  • 2篇地产权
  • 2篇政府
  • 2篇制度逻辑
  • 2篇社会
  • 2篇社会学
  • 2篇土地产权
  • 2篇逻辑
  • 2篇产权
  • 2篇城乡
  • 1篇动机
  • 1篇信用
  • 1篇选举
  • 1篇政府官员
  • 1篇政府间
  • 1篇政府组织
  • 1篇中国农产品
  • 1篇中国农产品市...
  • 1篇中间商
  • 1篇人事

机构

  • 7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北京大学
  • 4篇斯坦福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北卡罗莱纳州...

作者

  • 10篇艾云
  • 4篇周雪光
  • 1篇折晓叶
  • 1篇葛建华

传媒

  • 2篇社会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社会发展研究
  • 1篇学海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社会学评论
  • 1篇第二届中国人...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资本缺失条件下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兴起——以一个乡镇农业市场为例被引量:24
2013年
以中国北方一个农业镇农产品市场为个案,针对"资本缺失下的市场交易"现象,试图在理论和经验层面揭开市场运作的"黑匣子",阐述各类资本间转化的机制和发生作用的条件,特别是社会机制在市场运作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不同形式的资本如社会资本、政治资本和经济资本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其中有两种不同但互为关联的机制:"礼物交换"的互惠机制和市场权力基础上的"强征性信用"机制。在这两种机制的作用下,农户、商贩和厂家克服资本匮乏困难,实现市场交易,从而为农产品市场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艾云周雪光
关键词:礼物交换农产品市场
上下级政府间“考核检查”与“应对”过程的组织学分析 以A县“计划生育”年终考核为例被引量:212
2011年
中国基层政府执行国家政策或上级指令过程中一个普遍的组织现象是,上级对下级工作进行频繁的"检查"或"考核",而下级政府采取各种手段、策略来应对。本文以华中地区某农业县2007年度计划生育年终考核为例,试图从组织学角度分析、解读这一"检查"与"应对"过程,尤其关注基层政府"应对"上级政府的各种策略。本文认为,这些非正式组织行为的普遍存在和重复再现常常导致自上而下"考核检查"的失败,究其根源,主要是组织结构、组织设计的不合理,尤其是监督制度、激励制度与组织目标、政治环境等方面的不兼容和内在矛盾。
艾云
关键词:政府组织非正式制度
国家治理逻辑与民众抗争形式:一个制度主义视角的分析被引量:26
2017年
本文从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出发,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民众抗争,讨论诱发各类政治抗争行动的治理逻辑。本文认为特定的制度安排塑造了民众的利益表达方式和利益冲突的解决渠道,诱发了乡村社会相应的抗争模式。乡村抗争模式的历史演变及其多样化趋势,正反映了国家治理制度逻辑的变迁。
艾云周雪光
关键词:制度逻辑
城乡关系演变的研究路径——一种社会学研究思路和分析框架被引量:27
2014年
本文主要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六十余年为背景,以城乡关系转型得以实现的制度路径为线索,描述和分析了前人关于城乡关系演变的种种研究路径。文章的分析重点是城乡关系演变各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在面对这些问题时理论和现实提出的新的研究需求。文章尝试提出一个有关城乡关系变迁的制度研究取向的分析框架,包括基层与上层、乡村与城市、权力与市场等诸种二元互动和博弈的复杂过程。这一分析框架从多重制度逻辑相互作用的角度,对"机会结构"、"互动机制"和"行动策略"之间的相互关联进行探讨,并据此提出相应的研究议题和分析概念。
折晓叶艾云
关键词:城乡二元结构互动机制
中国地方政府官员的空间流动:层级分流模式与经验证据被引量:35
2018年
政府官员的空间流动是中国国家治理和政府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制度安排。本文以周雪光(2016)的"层级分流"模式为出发点,提出政府官员空间流动与块上流动二元结构的实证假设,并发展出有关的概念工具和测量来分析政府人事流动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某省1990—2008年间地级市与(部分)区、县、县级市及其所属机构主要官员人事流动的经验资料进行了系统性、整体性分析,主要包括:(1)层级分流的基本趋向;(2)条块权力结构;(3)块上流动形成的地方性人事网络结构诸方面。
周雪光艾云葛建华顾慧君李兰卢清莲赵伟朱灵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的多重逻辑
2017年
2007年国家发改委颁布文件,批准成都和重庆两市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模式”迅速引起国内国际学者广泛高度的关注。
艾云
关键词:农村土地产权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发改委统筹城乡发展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的多重逻辑——基于成都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改革的案例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中国农村土地集体制是一种具有社会合约性的产权,国家推行的集体土地确权改革试图打破传统的集体制。本文以2008-2012年成都市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为实证案例,讨论来自成都市政府、官僚组织、乡村社会多个制度领域的行动逻辑及其对中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制度改革的约束。一方面,揭示了农村土地产权的社会合约性及集体制的韧性;另一方面,展现了官僚体制运作中多重逻辑及其互动所带来的中国国家治理难题。
艾云
关键词:土地确权土地财政集体制官僚体制
多重逻辑下的制度变迁:一个分析框架被引量:475
2010年
强调变迁过程中多重制度逻辑及其相互作用,旨在解释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制度变迁现象。制度变迁是由占据不同利益的个人和群体之间相互作用而推动和约束的,而不同群体和个人的行为受其所处场域的制度逻辑制约。因此,制度变迁的轨迹和方向取决于参与其中的多重制度逻辑及其相互作用。需要在多重制度逻辑的相互关系中认识它们的各自角色,在行动者群体间互动中解读制度逻辑的作用,并关注制度变迁的内生性过程。我们以北方一个乡镇中村庄选举制度2000—2008年的演变历程来阐述这一分析框架所提出的研究课题、分析概念以及理论思路。
周雪光艾云
关键词:制度逻辑村庄选举
社会地位与男孩偏好--从Trivers-Willard亲本投资理论出发
男孩偏好是影响出生性别比的关键性内因,学界一致认为我国的男孩偏好根源于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从T-W亲本投资理论出发,探讨社会地位与生育偏好的关系。一方面希望跳出'文化论'视角,从个体生物性来解读男孩偏好,进而从不同维度展...
艾云
关键词:男孩偏好社会地位社会生物学
文献传递
农产品“市场链”:一个经济社会学的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计划经济逐渐退出农村经济领域,各厂商纷纷进入农产品市场采购农产品,农民的生活和命运日益卷入现代市场经济体系。本文以一个北方乡镇的农产品市场为案例讨论这一图景:一是提出"市场链"的分析概念,将厂商、中间商和农民三个市场主体置于统一的分析框架下考察多方交易主体及其互动对市场结构的影响;二是从经济社会学视角出发,讨论现代市场机制与传统社区组织制度的相互融入,强调地方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在市场的组织、资源动员与协调、降低市场风险等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
艾云
关键词:市场链厂商中间商农户社会制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