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耿小平

作品数:533 被引量:3,295H指数:25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05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5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145篇切除
  • 105篇外科
  • 104篇肿瘤
  • 102篇手术
  • 99篇切除术
  • 96篇细胞
  • 95篇肝癌
  • 76篇肝切除
  • 74篇胰腺
  • 72篇胆管
  • 67篇肝细胞
  • 59篇肝脏
  • 54篇肝切除术
  • 48篇胰腺炎
  • 48篇腺炎
  • 43篇术后
  • 39篇结石
  • 38篇细胞癌
  • 37篇外科治疗
  • 35篇肝细胞癌

机构

  • 385篇安徽医科大学...
  • 97篇安徽医科大学
  • 8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5篇香港中文大学
  • 11篇香港大学
  • 5篇安徽省立医院
  • 5篇武警安徽省总...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合肥市第一人...
  • 3篇苏州大学附属...
  • 3篇深圳市红十字...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大连市友谊医...
  • 2篇六安市人民医...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533篇耿小平
  • 105篇赵红川
  • 99篇刘付宝
  • 79篇赵义军
  • 77篇朱立新
  • 68篇王国斌
  • 60篇熊奇如
  • 47篇黄帆
  • 47篇谢坤
  • 40篇张志功
  • 35篇陈江明
  • 34篇孙昀
  • 32篇钱叶本
  • 23篇朱化刚
  • 22篇余孝俊
  • 21篇余宏铸
  • 21篇谢胜学
  • 19篇吴若林
  • 16篇孟翔凌
  • 15篇李晓明

传媒

  • 172篇肝胆外科杂志
  • 3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9篇中华普通外科...
  • 27篇安徽医科大学...
  • 19篇中华肝胆外科...
  • 19篇中华消化外科...
  • 18篇中华外科杂志
  • 16篇临床外科杂志
  • 14篇中国普外基础...
  • 13篇安徽医学
  • 9篇中国普通外科...
  • 9篇国际外科学杂...
  • 7篇腹部外科
  • 5篇华中医学杂志
  • 5篇中华实验外科...
  • 5篇安徽医药
  • 5篇器官移植
  • 4篇中国药理学通...
  • 4篇肝胆胰外科杂...
  • 4篇消化外科

年份

  • 5篇2023
  • 11篇2022
  • 10篇2021
  • 16篇2020
  • 20篇2019
  • 6篇2018
  • 10篇2017
  • 32篇2016
  • 30篇2015
  • 25篇2014
  • 42篇2013
  • 26篇2012
  • 29篇2011
  • 24篇2010
  • 26篇2009
  • 22篇2008
  • 35篇2007
  • 28篇2006
  • 17篇2005
  • 21篇2004
5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氧化氮合酶与肝癌血管生成的关系
2004年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在正常肝组织、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中表达的不同情况,分析其与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系,探讨在原发性肝癌血管生成和肝癌细胞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80例原发性肝癌、40例肝硬化、20例正常肝组织中NOS的表达定位情况,并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微MVD。结果:肝癌、肝硬化中内皮细胞NOS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肝癌细胞中NOSmRNA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硬化中肝细胞,而后者又明显高于正常肝脏中肝细胞(P<0.01),此外,肝癌组织内皮细胞上NOSmRNA表达阳性者MVD显著高于阴性者(P<0.01)。结论:①肝癌细胞cNOS的表达参与肝癌的发生过程;②肝癌血管内皮细胞NOS的表达在肝癌的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
黄辉吴斌耿小平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原发性肝癌微血管密度
姐弟间成人活体肝移植1例被引量:1
2022年
1病例资料肝移植供体,女性,36岁,身高160 cm,体质量50 kg,血型A型,系肝移植受体同父同母的姐姐,体健,已婚,育一孩,既往无手术史、住院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肝移植受体,男性,32岁,身高169 cm,体质量65 kg,血型A型,体检发现乙型肝炎13年余,予以干扰素+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规律治疗1年半后乙肝表面抗原转阴,遂停用抗病毒药物,后未规律复查。2021年11月1日肝移植受体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上腹痛,腹部增强CT提示肝脏多发占位,考虑肝细胞肝癌、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胃底静脉曲张、胆囊炎。
胡静荣张玲耿小平赵红川马桂月余孝俊
关键词:肝移植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康复管理
肝血管瘤外科治疗的现状、问题和看法被引量:26
2007年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其中绝大部分为海绵状血管瘤,其尸检发现率为0.35%~7.0%,临床可见于各种年龄人群,但以30~50岁女性多见。20世纪70年代,我国吴盂超教授曾成功地切除1例重达18kg的特大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迄今仍是世界之最。近年来,我国肝血管瘤的诊治状况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门诊肝血管瘤病人日益增多,无症状就诊比例逐渐增加。这主要归因于各种影像诊断技术的提高及人们健康体检的意识增强;(2)传统外科手术治疗与放射、微波、肝动脉结扎/栓塞、冷冻和硬化剂注射治疗等手段共存,让患者甚至部分临床医生常常难以选择;(3)与肝血管瘤相关的临床误诊、误治及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逐年增加。由于目前对该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较少,尚缺乏成熟、严格的诊治标准,无论是病人还是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治都存在一些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
耿小平
关键词:肝血管瘤外科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硬化剂注射治疗肝脏良性肿瘤影像诊断技术
肝门部胆管癌联合肝动脉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吗?被引量:3
2007年
耿小平刘念
关键词:胆管肿瘤外科
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坏死及其外科治疗被引量:3
2007年
朱化刚耿小平
关键词:胰腺炎症
肝癌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7年
金小顺耿小平朱立新
关键词:肝癌多药耐药基因治疗逆转
肝癌病人营养不良的特点与营养支持被引量:2
2002年
耿小平朱化刚
关键词:肝癌病人营养不良营养支持
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被引量:4
2018年
1概述 肝内胆管结石发病目前呈下降趋势,但其造成的危害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尤其是一些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治疗困难,复发率高,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祛除病灶,取尽结石,矫正狭窄,通畅引流,防治复发”是临床上广泛遵循的治疗原则。肝内胆管结石病情多样,不同患者之间表现及病理危害千差万别,何为复杂肝内胆管结石,尚无公认的定义和标准,王坚认为,在治疗治疗上不易一次达到”20字原则”的肝内胆管结石,术后结石易残留与复发,都应被看作复杂肝内胆管结石。
赵义军耿小平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胆道感染的致病菌变迁和耐药趋势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研究胆道感染的致病菌分布、变迁和耐药趋势。方法 :对本院 1990年 1月— 1999年 12月住院的 733例胆道感染病人胆汁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回顾性分析了培养阳性的 795株需氧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胆道感染的病原菌中 ,大肠埃希菌为主的革兰阴性菌占 83.9% ,葡萄球菌、肠球菌为主的革兰阳性菌占 15 .0 % ;厌氧菌占 32 .5 % ,复数菌感染占 10 .2 %。大肠埃希菌 315株 ,占首位 ,葡萄球菌属 5 9株 ,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呈上升趋势 ,且种类多样。克雷伯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聚团肠杆菌、肠球菌等渐见增多 ,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比例下降。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 30 %以上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耐药 ,5 0 %以上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耐药。出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结论 :胆道感染菌种在增加 ,菌群在变迁 ,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增加。
叶英余鑫之徐元宏耿小平
关键词:胆道感染致病菌耐药趋势
肝细胞癌中SFRP1和AP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其mRNA的表达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中SFRP1和AP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0例肝细胞癌(HCC组)及相应的癌旁组织(癌旁组)和10例正常肝组织(正常对照组)中SFRP1及AP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甲基化与某些临床参数与mRNA表达的关系。结果HCC组、癌旁组及正常对照组中的SFRP1和AP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是11/30,4/30,0/10和14/30,5/30,0/10;HCC组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SFRP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临床资料无关(P>0.05);AP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年龄(<60)岁和癌肿无假包膜有关(P<0.05)。HCC组SFRP1基因mRNA表达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5),各组APC基因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两基因甲基化之间无相关性。结论SFRP1和AP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HCC的形成和进展有关,但HCC组织中基因甲基化与mRNA表达的关系尚不明确。
吴龙钱叶本朱立新耿小平熊奇如
关键词:APCSFRP1启动子甲基化MRNA
共5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