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祝巨

作品数:19 被引量:135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科技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分析测试基金科技部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化学工程
  • 7篇理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污染
  • 3篇废水
  • 3篇催化
  • 2篇电催化
  • 2篇絮凝
  • 2篇絮凝剂
  • 2篇有机化学
  • 2篇有机污染
  • 2篇有机污染物
  • 2篇中国化工
  • 2篇水处理
  • 2篇污染物
  • 2篇竞争力
  • 2篇壳聚糖
  • 2篇化工
  • 2篇化工产品
  • 2篇教学
  • 2篇教学改革
  • 2篇国际竞争力
  • 2篇废水处理

机构

  • 19篇浙江科技学院
  • 3篇浙江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山东东阿阿胶...

作者

  • 19篇祝巨
  • 9篇张良佺
  • 2篇曾翎
  • 2篇李菊清
  • 2篇俞远志
  • 2篇吕守茂
  • 2篇周孝瑞
  • 2篇赵先亮
  • 1篇盖希坤
  • 1篇杨瑞芹
  • 1篇张淹
  • 1篇郭尚伟
  • 1篇吴祖成
  • 1篇张少锋
  • 1篇周明华
  • 1篇干均江
  • 1篇张艳萍
  • 1篇姜仕仁
  • 1篇杨科芳
  • 1篇诸爱士

传媒

  • 8篇浙江科技学院...
  • 3篇现代化工
  • 2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分子催化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Chines...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石油化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SPOC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改革被引量:7
2018年
针对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课堂教学出现的新问题,采用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混合式教学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构建了系统的课程数字资源,建立了以知识点为核心的逻辑教学结构,以自主学习为核心营造课前教学环境,以问题为核心组织课堂教学,以拓展为核心广延课后教学体系,从而形成一种与互联网+环境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新方法。
张立庆李菊清俞远志干均江张艳萍祝巨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
固体聚合硫酸铁的制取及工艺优化研究被引量:16
2004年
以绿矾为原料、KCIO3为氧化剂,研究了固体聚合硫酸铁的制取方法.考察了绿矾氧化及其产物聚合硫酸铁在真空干燥等过程中的原料加入方式、加入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干燥温度、真空度以及时效等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水量为25g、绿矾用量为350g、绿矾与硫酸摩尔比为1.0:0.1、反应温度在55~60℃之间、反应时间为90min、干燥固化温度为55~60℃、真空度为0.09MPa时,产品不仅盐基度较高,质量稳定,而且外形优美,色泽好.通过时效研究认为反应产物应直接进入干燥固化为好;最后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优化的工艺条件.
张良佺陈纪忠祝巨张少锋吴国华
关键词:絮凝剂聚合硫酸铁
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初探被引量:4
2008年
结合有机化学教学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作了探索,并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计算机软件的使用与课程论文的撰写等方式,对课程的教学改革作了初步的尝试。结果显示,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且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张培志吕守茂周孝瑞赵先亮祝巨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氯化胆碱-氯化亚铜在水相中催化炔与叠氮的环加成反应被引量:2
2017年
采用氯化胆碱(ChCl)与CuCl加热制备ChCl-CuCl离子液体,并将所制离子液体作为一类高效催化剂用于水相中炔与叠氮的环加成反应得到1,2,3-三唑。实验结果表明,与ChCl-CuCl离子液体催化剂相比,没有形成离子液体的CuCl/ChCl的活性较差;该反应具有宽广的底物实用性,可用于芳香和杂环炔烃,产物的收率为91%~95%;与带有吸电子基团的炔烃相比,带有给电子基团的炔烃具有更好的反应活性;在反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反应机理;ChCl作为配体和相转移催化剂可以有效地稳定和提高Cu(Ⅰ)的催化活性。
赵先亮祝巨杨科芳
关键词:三唑氯化胆碱
天然生物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03年
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生产和应用已成为一门迅速发展的技术。天然高分子物质 (如甲壳质、木质素、淀粉 )通过各种改性 ,可制成高效、低毒或无毒、可生物降解、价廉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文章对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和化学改性絮凝剂的研究。
祝巨
关键词:淀粉木质素甲壳素壳聚糖水污染
多组分复杂体系精馏塔操作状态模拟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基础物性数据的获得是多组分精馏过程的计算工作量中最大的一环,RT精馏组分中含有水蒸汽、苯胺、偶氮苯、吩嗪、RT 5个组分,其中关于吩嗪和RT的物性数据,本文应用Riedel法进行了关联;从设计角度模拟了实际运行的精馏装置,考察回流比、回收率、进料温度和热状态对塔的加料位置和实际塔板数的影响,为以后的判断故障和优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张良佺祝巨
关键词:多组分精馏物性
醋酸钙镁盐的制备新工艺及产品性能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研究了冰醋酸与白云石直接反应制醋酸钙镁盐(CMA),当水/冰醋酸摩尔比为6.7:1.0,反应温度为60~70℃,酸质量分数过量1%左右,反应时间为60~90 min,搅拌速度为150~250 r/min,钙镁摩尔比在0.3~0.6时,所得产品质量较佳.通过XRD晶相图谱、DTA、TG和DTG图谱对不同条件下制得的样品进行分析可知,反应温度在65℃以及Ca/Mg摩尔比为3:7时所获得的产品融冰效果较好.
张良佺姜华昌李菊清祝巨徐晖
关键词:醋酸钙镁盐环保型白云石冰醋酸
食品中常见有机物还原Cr(Ⅵ)反应动力学
2013年
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食品中15种常见有机物在不同pH值、不同温度下还原Cr(Ⅵ)的动力学数据,结果表明:L-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盐酸盐、L-甲硫氨酸表现出较强的还原Cr(Ⅵ)能力,其余12种有机物在5 h内基本未还原Cr(Ⅵ)。L-抗坏血酸在短时可将Cr(Ⅵ)全部还原,L-半胱氨酸盐酸盐在60 min内可将Cr(Ⅵ)全部还原,L-甲硫氨酸在5 h内能将Cr(Ⅵ)还原23%,其还原能力次序为:L-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盐酸盐>L-甲硫氨酸。pH值对还原反应动力学影响较大,L-半胱氨酸盐酸盐对Cr(Ⅵ)的还原作用随pH的升高而增强,而L-甲硫氨酸对Cr(Ⅵ)的还原作用则随pH的升高而减弱直至不反应。以零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了pH=3.0时L-甲硫氨酸还原Cr(Ⅵ)的动力学数据,得到L-甲硫氨酸还原Cr(Ⅵ)的表观活化能为35.5 kJ mol 1;以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了L-半胱氨酸盐酸盐还原Cr(Ⅵ)动力学数据,得到pH=3.0、5.0和7.0时,L-半胱氨酸盐酸盐还原Cr(Ⅵ)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34.4,45.3,34.9kJ mol 1。
梅喜艳祝巨傅杰姜仁禹张淹郭尚伟尤金花吕秀阳
关键词:有机物CR(VI)动力学
制备方法对钒磷氧复合氧化物晶相和比表面积的影响被引量:6
2003年
采用水相、有机相及球磨法等不同方法制备了VPO催化剂,使用BET、XRD等测试手段对VPO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晶相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水相法制备时,比表面积较小,晶相较复杂,焙烧温度升高,结晶度增加.有机相和球磨法制备时,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较大,晶相几乎为(VO)2P2O7,在超临界条件下干燥,可使所有催化剂比表面积显著增大,晶相更完善.
曾翎祝巨
关键词:VPO催化剂比表面积晶相
中国化工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Ⅱ)——模型的计算和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研究了宏观和微观系统的判断矩阵及其重要度的计算,对宏观系统,应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了人口因素对竞争力大小的影响,该因素对我国化工产品竞争力的排序影响很大;对微观系统,考察了需求水平和生产能力分别处于最重要地位,以及污染和质量两指标同等重要的3种情况,获得了不同的结论。
张良佺祝巨
关键词:化工产品竞争力层次分析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