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鹏

作品数:51 被引量:163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体检
  • 10篇健康
  • 7篇健康体检
  • 4篇体检人群
  • 4篇测评
  • 3篇代谢
  • 3篇医院管理
  • 3篇韧带
  • 3篇身体成分
  • 3篇顺铂
  • 3篇体成分
  • 3篇体格
  • 3篇体格检查
  • 3篇肿瘤
  • 3篇基因
  • 3篇健康管理
  • 3篇骨质
  • 3篇骨质疏松
  • 2篇代谢综合
  • 2篇代谢综合征

机构

  • 51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北京市体检中...
  • 1篇郴州市第一人...
  • 1篇北京电力医院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阜外华中心血...

作者

  • 51篇王鹏
  • 12篇吴华
  • 10篇赵威
  • 8篇陶立元
  • 8篇王宏利
  • 7篇刘晓光
  • 6篇王阳
  • 6篇魏霞
  • 4篇葛杰
  • 4篇刘温文
  • 4篇马云龙
  • 3篇周洪柱
  • 3篇胡牧
  • 3篇吴迪
  • 2篇张丽萍
  • 2篇朱承纲
  • 2篇刘啸
  • 2篇胥雪冬
  • 2篇张迪
  • 2篇田磊

传媒

  • 11篇中华健康管理...
  • 6篇健康体检与管...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社会保障
  • 2篇中国医院
  • 2篇医院管理论坛
  • 2篇中国卫生产业
  • 2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护理研究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健康世界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医院院长论坛...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管理观察
  • 1篇医学与法学

年份

  • 4篇2024
  • 6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8篇2019
  • 3篇2018
  • 8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L17RC与COL6A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胸后纵韧带骨化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目的 确定IL17RC与COL6A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胸椎后纵韧带骨化(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T-OPLL)遗...
王鹏刘晓光
关键词:胸椎后纵韧带骨化基因学
团体运动健康体检实践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基于运动功能测评形成团体健康管理流程,对团体职工进行运动测评与风险评估,推动健康人群个体化运动功能的评估。方法:将运动功能测评纳入常规健康体检内容,依据运动测评各环节中所产生的结果情况对疾病风险进行分层,并在此基础上分级分层为受检者提供相应的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措施。结果:2021年某单位40~60岁员工共1041人完成传统健康体检,其中111人(10.7%)未通过运动测评检前评估。通过检前评估并最终完成运动测评者共543人,平均年龄(49.1±5.8)岁,男性351例(64.6%),女性192例(35.4%)。运动测评异常表现结果显示运动试验阳性/可疑阳性113例(20.81%),运动性高血压22例(4.05%),运动中室性心律失常11例(2.03%)。身体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体脂肪(BFM)、体脂百分比(PBF)升高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女性(81.4%vs.60.4%、89.7%vs.76.6%),女性骨骼肌(SMM)下降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25.5%vs.13.5%);运动素质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纵跳下降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21.4%vs.13.4%);男性心肺耐力下降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68.4%vs.55.7%)(均P<0.05)。结论:将运动功能测评纳入常规健康体检,有助于提高个人运动健康意识、及时发现潜在疾病风险,并有助于健康管理机构提供针对性的运动处方并监督执行以提高运动依从性,从而实现维护健康的目的。
王阳赵威王宏利吴华车颖王鹏
关键词:健康管理运动处方
健康体检报告核心要素指标设计及试点数据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报告核心要素指标设计及试点数据。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检索分析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中健康体检报告核心要素相关指标, 初步形成核心要素指标集后组织多次专题会议进行修订和完善, 最终采用混合研究方法结合试点数据定量分析结果和专家意见形成核心要素指标集。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613例, 分别来自安贞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市体检中心、同仁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5家医院。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49.5±17.6)岁, 男性302例(49.3%), 女性311例(50.7%)。健康体检结论显示出现最多的健康问题数目在5~8个之间, 男女两性别之间健康体检问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史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17.9%比10.6%, P=0.010)。生活方式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吸烟与饮酒比例均高于女性人群(24.8%比2.2%, P?0.001;9.9%比1.3%, P?0.001)。运动习惯及睡眠情况调查显示男性人群不运动的比例低于女性人群(13.2%比22.8%, P=0.022), 不同性别人群在睡眠时长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体检报告核心要素指标集可统一规范体检数据的采集, 提高其共享与应用程度, 更好地发挥体检报告资料的决策作用。
王鹏何宏海陶立元赵威车颖王阳吴华
关键词:体检数据
优化体重管理, 从科学精准评估开始被引量:3
2022年
超重与肥胖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多种慢性病和社会心理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处于初始环节的专项体检评估尚缺乏科学、精准的内容设计和具体落地的服务举措。对于需要进行体重管理的人群,应充分了解其超重或肥胖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间、治疗措施、合并症等病史情况,对其饮食、身体活动、睡眠、心理状态等生活方式进行综合全面管理,了解个人意愿及目标并进行充分评估,以促使其终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应有针对性地优选健康体检项目,进行全面、综合的运动能力评估。根据全面而有针对性的健康评估,优化健康体检项目,评估运动能力以出具运动减重处方,形成规范化指导方案,将更好地引领相关行业优化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王鹏
关键词:超重肥胖症体重管理营养筛查
不同性别健康体检人群身体成分与心肺耐力下降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健康体检人群身体成分与心肺耐力下降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2021年5月1日-9月30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体检中心同时完成心肺运动试验(CPET)和身体成分分析的439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 收集其一般资料、体格检查、生化指标、身体成分及CPET结果。根据CPET所测得的峰值摄氧量(VO2peak)占预计值的百分比≥85%和<85%将体检者分为心肺耐力达标组和下降组,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性别健康体检人群身体成分与心肺耐力下降的相关性。结果男性心肺耐力下降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显著高于达标组[(5.097±0.890)比(4.865±0.856)mmol/L、(1.778±1.200)比(1.485±0.709)mmol/L], 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骨骼肌指数均显著低于达标组[13.00(11.30, 15.90)比13.80(12.05, 17.10)μmol/L、(7.89±0.65)比(8.08±0.64)kg/m^(2)](均P<0.05);女性心肺耐力下降组骨骼肌指数显著低于达标组[(6.21±0.52)比(6.53±0.56)kg/m^(2)], 体脂百分比显著高于达标组[(32.83±4.92)%比(31.21±4.55)%](均P<0.05)。男性三酰甘油水平升高(OR=1.487, 95%CI:1.042~2.121)、内脏脂肪面积升高(OR=1.032, 95%CI:1.014~1.051), 女性骨骼肌指数下降(OR=0.215, 95%CI:0.106~0.435)、体脂百分比升高(OR=1.149, 95%CI:1.060~1.245)均与心肺耐力下降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不同性别健康体检人群身体成分与心肺耐力下降存在相关性, 男性应注意控制内脏肥胖, 女性则应在减脂的同时增加肌肉量, 以提高心肺耐力。
王阳陶立元赵威王宏利吴华车颖葛杰王秀会赵丽丽郝小燕何宏海任怡王静麻文艳王鹏
关键词:身体成分心肺耐力体格检查体脂百分比
关于骨质疏松超声诊断仪器亟待厘清的若干基本概念
2018年
继双能X线吸收仪之后,定量超声测骨仪器逐渐从群体筛查发展为筛查兼诊断手段,从补充、辅助工具进化成为潜在的主力。然而,在骨质疏松和骨折问题的本质,超声测骨仪器的产品名称、检测参数、派生参数、声学特性参数与骨矿密度相关性、产品性能表征与检验等方面,国内外均存在严重误读。本文就所涉及的一系列基本概念作了系统厘清,以期推动该类产品的科学、健康发展。
牛凤岐朱承纲王鹏张迪程洋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矿密度定量超声群速
不同性别健康体检人群握力提升与身体成分及代谢紊乱改善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健康体检人群握力提升与身体成分及代谢紊乱改善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1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体检中心先后完成≥2次健康体检和握力测试的600例受检者,收集其一般资料、体格检查、生化指标、身体成分及握力结果。第1次体检进行握力测试后根据个人测评结果给予运动建议进行适当抗阻力量练习,举行1次健康讲座,每星期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健康运动相关信息,第2次体检同时完成握力测试,计算前后2次测试结果的差值变化,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不同性别健康体检人群握力提升与身体成分及代谢紊乱改善的相关性。结果男性及女性第2次体重指数[(25.50±3.66)比(25.33±3.74)kg/m^(2)、(22.41±3.55)比(22.25±3.46)kg/m^(2)]、握力[(42.71±7.30)比(41.77±7.36)kg、(25.28±5.30)比(23.98±4.87)kg]均显著高于第1次,舒张压[(72.79±10.30)比(74.47±9.85)mmHg(1 mmHg=0.133 kPa)、(66.93±8.90)比(68.92±9.42)mmHg]、同型半胱氨酸[(17.96±14.09)比(19.27±14.26)μmol/L、(9.47±3.91)比(10.26±3.90)μmol/L]均显著低于第1次(均P<0.05);男性第2次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低于第1次[(2.94±0.78)比(3.00±0.69)mmol/L],女性第2次收缩压、尿酸显著低于第1次[(109.34±12.85)比(110.54±12.32)mmHg、(276.91±62.46)比(287.16±68.78)μmol/L],腰臀比显著高于第1次(85.8%±5.1%比85.4%±5.0%)(均P<0.05)。男性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下降(OR=0.932,95%CI:0.888~0.978)、骨骼肌指数升高(OR=75.370,95%CI:29.012~195.806)均与握力提升呈正相关(均P<0.05);女性同型半胱氨酸下降(OR=0.876,95%CI:0.782~0.982)、糖化血红蛋白下降(OR=0.423,95%CI:0.222~0.805)、骨骼肌指数升高(OR=22.918,95%CI:11.114~47.256)均与握力提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不同性别健康体检人群握力提升与身体成分及代谢紊乱改善趋势呈正相关。
王阳赵威王宏利吴华葛杰田磊刘娜车颖王鹏
关键词:体格检查握力身体成分代谢
海氏测评法在三甲医院体检中心岗位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9年
体检中心工作岗位设置具有岗位多且分散、各岗位相对独立、上下午工作内容不同的特点,对各岗位价值的评价是进行薪酬管理的基础。本研究应用海氏测评法对体检中心各工作岗位价值进行测评,通过技能水平、解决问题能力、承担职务责任三个方面对体检中心20个岗位进行评价,为岗位设置与薪酬调整提供依据。
王鹏叶玉婷车颖魏霞吴华
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4—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体检的受检者372例,依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372例受检者分为斑块形成组(110例)和无斑块形成组(262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颈总动脉IMT,并测定补体C1q水平和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吸烟、规律运动、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服用降压药、服用降脂药、服用降糖药、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BMI)、补体C1q、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酐(Cr)、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IMT与补体C1q水平无直线相关关系(rs=-0.14,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1,95%CI(1.07,1.16)]、规律运动[OR=2.88,95%CI(1.37,6.22)]、服用降糖药[OR=0.15,95%CI(0.03,0.59)]、舒张压[OR=1.05,95%CI(1.02,1.09)]、Cr[OR=1.03,95%CI(1.00,1.06)]、TG[OR=1.49,95%CI(1.01,2.22)]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与年龄、规律运动、糖尿病服药情况、血压和血脂水平有关,对临床预防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郭晓斌王鹏陶立元吴华
关键词:斑块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补体C1Q
北医三院功能社区健康体检队列的建立与应用展望
王鹏吴华车颖魏霞陶立元王淼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