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韶峰

作品数:11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韧带
  • 4篇交叉韧带
  • 3篇软骨
  • 3篇生物力学
  • 3篇前交叉韧带
  • 3篇关节
  • 3篇关节镜
  • 2篇腰椎
  • 2篇腰椎间盘
  • 2篇腰椎间盘髓核
  • 2篇软骨终板
  • 2篇髓核
  • 2篇切除
  • 2篇终板
  • 2篇重建前交叉韧...
  • 2篇椎间盘
  • 2篇椎间盘髓核
  • 2篇疗效
  • 2篇内固定
  • 2篇骨折

机构

  • 11篇潍坊医学院附...
  • 3篇潍坊医学院

作者

  • 11篇王韶峰
  • 4篇刘亚
  • 4篇戴志刚
  • 3篇刘儒森
  • 2篇朱兵
  • 2篇田云虎
  • 2篇刘文华
  • 2篇韩桂全
  • 1篇代瑞珍
  • 1篇唐建德
  • 1篇王学文
  • 1篇刘晓伟
  • 1篇钟伟
  • 1篇李忠玉
  • 1篇张红
  • 1篇林长安
  • 1篇赵司顺
  • 1篇唐述森
  • 1篇刘焕彩
  • 1篇张洪飞

传媒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潍坊医学院学...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腰椎间盘髓核及软骨终板切除的组织学及生物力学变化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将9只1岁健康犬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3只。A组行假手术,B、C组建立腰椎间盘切除动物模型后分别行单纯髓核摘除术及髓核与软骨终板切除术,手术部位分别为L5-L6、L6~L7和L7~S1。术后分别于2、8、24周内处死动物,取出手术节段椎间盘,光镜、电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术后24周取出L5~S1椎体采用生物力学实验机测量相应节段在前屈、后伸、侧弯和轴向旋转载荷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B组术后手术节段椎间盘随着时间的延长出现明显退变,24周时大部分为坏死细胞;C组术后椎间隙内有大量纤维软骨形成,椎间盘内可见新生血管,24周时退变程度较轻。B组脊柱节段稳定性差,屈/伸方向上施加载荷时,运动范围(ROM)和中性区(NZ)均明显增大,在侧弯和轴向旋转方向上施加载荷时,NZ明显增大,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C组脊柱节段在各方向上的ROM和NZ与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认为髓核及软骨终板同时切除可促进纤维软骨生成及血管再生,保持脊柱节段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防止术后腰椎不稳的发生。
刘亚田云虎王学文王韶峰
关键词:腰椎间盘组织学生物力学
下肢矫形手术应用微机图像技术辅助设计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应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下肢矫形手术的设计,对手术后状况进行预测,并检验该软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主开发一套基于数字X线的矫形外科手术设计与预测模拟软件,并将该软件应用于下肢矫形手术的组织测量分析、手术方案设计与手术效果模拟。2001年1月~2006年12月,共为28例下肢长骨畸形患者进行截骨矫形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计算机辅助法和传统手工方法设计手术方案。其他术前术后处理均按常规进行,两组患者无差别。术后拍摄患肢X线片与术前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分别计算两种设计方法下手术效果与术前设计的符合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软件测量误差小,构建的骨切除量参数准确,模拟效果逼真。手术效果与设计方案的符合率明显优于传统方法设计组,统计学处理差别有显著性。[结论]在下肢矫形手术前的病例分析中应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能够对骨组织同时进行测量分析和手术模拟设计,可进行手术模拟并设计切除骨量。系统操作方法易于为外科医生掌握使用,具有临床实用性。
唐述森韩桂全王金荣王韶峰代瑞珍
关键词:矫形外科下肢畸形
腰椎间盘髓核与软骨终板切除术后生物力学变化的实验研究
2007年
目的 通过研究腰椎间盘髓核与软骨终板同时切除以及单纯髓核摘除术后生物力学变化,明确其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1岁健康犬9只,作为动物模型,手术部位为L5~6,L6~7,L7~S1,根据手术方式将27个椎间隙分为3组:分别为A组(对照组)、B组(单纯髓核摘除术)、C组(髓核及软骨终板切除术).术后24周取出L5~S1椎体,固定于生物力学实验机上测量相应节段在前屈、后伸、侧弯和轴向旋转载荷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 B组脊柱节段稳定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表现为在屈/伸方向上施加载荷时,运动范围(ROM)和中性区(NZ)均明显增大,在侧弯和轴向旋转方向上施加载荷时,NZ明显增大;C组脊柱节段在各方向上的ROM和NZ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稳定性较好.结论 髓核及软骨终板同时切除能够较好地保持脊柱节段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可防止术后腰椎不稳的发生.
刘亚田云虎刘文华姜小坤王韶峰
关键词:腰椎间盘生物力学髓核软骨终板
保留残束及滑膜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保留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残束及滑膜在重建前交叉韧带中的近期临床疗效及意义. 方法:2006年10月~2009年10月保留残束及滑膜重建前交叉韧带3...
王韶峰戴志刚刘儒森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
依达拉奉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功能及脊髓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坐骨神经挤压伤组、依达拉奉治疗组、假手术组。分别于7、14、21、28 d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脊髓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伤后各组大鼠SFI均降低,挤压伤组大鼠SFI较依达拉奉治疗组低(P<0.05),神经功能恢复较治疗组缓慢。伤后挤压伤组大鼠脊髓内SOD活性升高,依达拉奉治疗组大鼠脊髓内SOD活性与假手术组相比升高不明显(P>0.05)。伤后挤压伤组大鼠脊髓内MDA含量上升明显,依达拉奉治疗组大鼠脊髓内MDA含量在各个时间点均显著低于挤压伤组大鼠脊髓内MDA含量(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通过抑制坐骨神经损伤后引发的脊髓脂质过氧化反应对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对坐骨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刘宏宇刘儒森戴志刚王韶峰
关键词:依达拉奉脂质过氧化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压应力下兔软骨细胞凋亡的实验性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观察持续及间歇压应力下关节软骨的组织学变化、软骨细胞的凋亡,探讨压应力下软骨细胞凋亡和关节软骨退变的相互关系及压应力下软骨细胞凋亡的相关机制。方法在活体新西兰大白兔左后肢的髌股关节间造成持续及间歇的不同压应力模型,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7组:A组,对照组;B组,持续伸直位;C组,持续屈曲80°位;D组,持续屈曲140°位;B1组,间歇伸直位;C1,间歇屈曲80°位;D1组,间歇屈曲140°位。持续组于1周、2周、4周、6周、8周,间歇组于4周、8周、12周先进行髌股关节间压应力测试,然后取材利用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TUNEL法等方法观察关节软骨细胞及关节软骨的组织学变化。结果关节间持续及间歇的较高压应力可以引起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并伴有关节软骨退变;持续的压应力引起的变化大于间歇的压应力;较长时间的关节制动也可以引起上述变化。结论关节间持续及间歇的较高压应力可以引起软骨细胞凋亡,并继而出现软骨退变。
刘文华刘亚王韶峰刘晓伟林长安
关键词:压应力软骨细胞凋亡退变
双头空心加压螺钉加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2006年
目的探讨双头空心加压螺钉加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76例应用双头空心加压螺钉加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进行了观察分析,平均随访6年10个月。结果髋关节功能评价参照Merled-Aubigue评分标准,优28例(36.84%),良39例(51.32%),差9例(11.84%)。结论双头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对骨折断端有加压作用,但抗旋转能力比较差,加用克氏针内固定可有效控制旋转移位,降低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率。
李忠玉赵司顺刘亚朱兵王韶峰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
关节镜下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后关节本体感觉的近期改变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术后膝关节本体感觉的近期改变及手术效果。方法2001年6月-2002年11月,应用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双束重建修复25例单纯PCL断裂患者。男19例,女6例;年龄16~58岁,平均36岁。运动伤6例,车祸伤15例,坠落伤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周~4个月,平均2.5个月。23例患膝后抽屉试验阳性,2例因急诊入院查体不合作无结果。膝关节MRI检查均显示PCL损伤。术前膝关节的错误位置觉为(4.73±0.12)°。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后抽屉试验呈阴性。2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41个月,平均30.1个月。MRI检查示术后18个月骨髓道愈合,无内固定松动脱落。末次随访时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58.6±15.2)分提高至(93.2±7.4)分(P<0.05)。术后5个月膝关节错误的位置觉为(5.67±0.32)°,10个月为(5.45±0.16)°,15个月为(3.80±0.01)°,20个月为(3.67±0.25)°,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为(4.56±0.11)°,与对侧正常膝关节(2.13±0.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双束重建PCL后,膝关节位置觉于重建术后逐渐减退,15个月逐渐恢复,20个月较术前明显增强。术后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提高,症状体征均有改善,手术效果可靠。
韩桂全王韶峰罗文明刘焕彩
关键词:关节镜后交叉韧带本体感觉
复合腱-骨固定的生物力学及形态学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式对前交叉韧带重建中股骨隧道内移植物的影响。[方法]成年猪膝关节64个,以足部肌腱为移植物模拟前交叉韧带重建股骨侧腱-骨固定,固定方式随机分为5组,分别采用7 mm×23 mm界面螺钉固定(A组)、6 mm×23 mm界面螺钉固定(B组)、聚酯缝线4孔微钢板股骨外口固定(C组)、Endobutton固定(D组)和B与C固定组合(E组),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并观察股骨隧道内口移植腱横截面积及厚度。[结果]持续施加200 N的轴向牵拉力条件下,A、B、E组轴向位移均为0 mm,C组的轴向位移为(5.51±0.53)mm,D组的为(5.49±0.51)mm;C组和E组移植物轴向位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损毁强度A组为(350.62±17.81)N,B组为(260.71±18.44)N,C组为(650.50±24.34)N,D组为(565.66±21.63)N,E组为(800.53±30.21)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1.352,P<0.01)。移植物内口横截面形态,A组的横截面呈"新月状",足印处移植物最大宽度为1 mm,横截面积为(10.06±0.18)mm^2;B组呈近似"满月状",足印处宽度为8 mm,面积为(38.16±0.32)mm^2;C组呈"满月状",足印处宽度为8 mm,面积为(40.02±0.21)mm^2;E组呈近似"满月状",足印处厚度为8 mm,面积为(38.86±0.29)mm^2。A、E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0.568,P<0.01)。此外,A组的挤压程度较重,B组较轻,C组的无挤压,E组同B组。[结论]复合固定技术不仅提供了足够的移植物初始固定强度,还有效避免了"雨刷和蹦极效应",减少了螺钉对肌腱的挤压切割,有利于移植物骨愈合和足印重建。
戴志刚钟伟冯磊王韶峰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生物力学形态学
保留残束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保留前交叉韧带残束在重建前交叉韧带中的近期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2006年10月~2009年10月保留残束重建前交叉韧带39例,其中运动伤3例,交通事故伤24例,生活扭伤12例。男27例,女12例,年龄18~52岁,平均31岁。关节镜下发现前内侧束断裂13例,后外侧束断裂26例;在股骨髁间窝处ACL上止点断裂29例,在胫骨止点断裂10例。采用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单束前交叉韧带,均保留原前交叉韧带残束,胫骨端、股骨端采用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结果]本组39例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13~28个月,平均24个月,膝关节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稳定性增强。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平均70.5分,终末随访平均93.8分,术后提高23.3分。前抽屉试验阴性39例;Lachman试验阴性37例,弱阳性2例。按BRISTOL膝关节评分系统对术后疗效评分,优35例,良4例。[结论]对于前交叉韧带部分纤维束断裂患者行关节镜下保留残束的重建,能够促进移植韧带的再血管化及本体神经感受器的建立,有利于术后膝关节早期的康复训练。
王韶峰焦学军戴志刚朱兵刘儒森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关节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