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宇

作品数:94 被引量:528H指数:12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39篇专利
  • 9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9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农业科学
  • 6篇理学
  • 5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8篇葡萄酒
  • 12篇酚类物
  • 11篇酚类
  • 11篇酚类物质
  • 10篇苹果
  • 9篇抗氧化
  • 9篇发酵
  • 8篇香气
  • 7篇果酒
  • 6篇多酚
  • 6篇食品
  • 6篇酿造
  • 6篇葡萄
  • 6篇红葡萄
  • 5篇蛋白
  • 5篇水果
  • 5篇酿酒
  • 5篇细胞
  • 5篇基因
  • 5篇感官

机构

  • 76篇陕西师范大学
  • 19篇西北农林科技...
  • 14篇西安文理学院
  • 13篇教育部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宁夏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力邦肇新...

作者

  • 93篇王晓宇
  • 19篇郭玉蓉
  • 16篇孟永宏
  • 13篇王晓宇
  • 10篇田呈瑞
  • 9篇昝林森
  • 6篇孙翔宇
  • 5篇朱艳云
  • 5篇邓红
  • 5篇王雪辉
  • 4篇刘柳
  • 4篇张娟
  • 4篇杜国荣
  • 4篇马婷婷
  • 4篇张帅
  • 4篇任梦梦
  • 3篇马锦锦
  • 3篇张有林
  • 3篇张润光
  • 3篇李建科

传媒

  • 10篇食品与发酵工...
  • 6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江苏农业学报
  • 3篇陕西林业科技
  • 3篇现代食品科技
  • 3篇农产品加工(...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食品与生物技...
  • 1篇中国食品工业
  • 1篇中国果菜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食品科学
  • 1篇食品与机械
  • 1篇中国油脂
  • 1篇农产品加工
  • 1篇食品科学技术...
  • 1篇智慧农业导刊

年份

  • 8篇2024
  • 9篇2023
  • 18篇2022
  • 11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8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8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口腔清新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主要涉及口腔清新剂领域,公开了一种口腔清新剂及其制备方法,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口腔清新剂由以下原料制成:卤代二苯醚0.02~0.08份,氯已定0.02~0.08份、锌盐0.1~1.5份、苹果幼果多酚提取物15~20...
杨雅利沈海亮王媛刘秀梅田洪磊詹萍王晓宇赵鹏涛孟永宏郭玉蓉
基于酚类物质的酿酒红葡萄品种特性分析被引量:66
2015年
【目的】酚类物质不仅影响葡萄酒的感官质量,还决定葡萄酒的许多生理活性功能。通过对采自黄土高原产区的20种酿酒红葡萄品种中酚类物质的含量、种类,葡萄果实不同部位中酚类物质的差异进行研究,为有效改良酿酒工艺及酿酒葡萄的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太谷)国家葡萄种质资源圃的20种酿酒红葡萄为材料,取样测定果粒大小及果形指数,葡萄皮、籽、果肉各部位重量及所占百分比,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指示剂滴定法测定可滴定酸含量,比色法测定总酚、总黄烷醇、花色苷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果肉中单体酚含量。【结果】20种测定的酿酒葡萄品种的果形指数均高于0.95,即果形都为椭圆形或圆锥形。不同葡萄品种之间,葡萄皮、籽和肉所占比例差异显著,其中具有良好酿酒品质且是中国酿酒葡萄第一主栽品种的‘赤霞珠’,果皮、果籽合计比重达31.3%;而‘蛇龙珠’的果皮、果籽合计比重最低,只有10.62%,其加工成葡萄酒后,酒中酚类物质较少,所制葡萄酒口感较柔顺。20个品种葡萄的可滴定酸含量在3.97—9.00 g·L-1,可溶性固形物在14.5—25.4 g·L-1。葡萄果实的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差异十分显著。葡萄皮中总酚(TPC)含量为12—125 mg·100g-1FW(果实鲜重),黄烷醇(TFA)含量为1—27 mg·100g-1FW;葡萄籽中TPC为17—456 mg·100g-1FW,TFA为22—505 mg·100g-1FW。葡萄果肉中TPC为1.24—3.24 mg·100g-1FW。葡萄籽中总酚含量是葡萄皮中的3—4倍,籽中黄烷醇含量是皮的10倍以上。花色苷主要存在于果皮中,含量在1—34 mg·100g-1FW,其中也是‘赤霞珠’含量最高,‘宝石解百纳’、‘马瑟兰’和‘蛇龙珠’等次之。‘马瑟兰’、‘赤霞珠’等葡萄品种具有较高的酚类物质,‘蛇龙珠’、‘黑虎香’和‘神索’等品种酚类物质含量较低。不同葡萄各
张娟王晓宇田呈瑞赵旗峰马小河唐晓萍马婷婷马锦锦
关键词:葡萄酚类物质酿酒
一种新型果渣发酵控温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果渣发酵控温床,涉及发酵设备领域。包括顶端开口设置的温控箱,温控箱顶部铰接有盖板,盖板的右端与温控箱外壁螺栓连接,温控箱内底部固定连接有床板本体,床板本体上均竖直开设有若干透气孔,床板本体的底部设...
郭玉蓉孟永宏王晓宇张帅赵鹏涛宋树杰胡正霞刘涵胡骕张明祥
一种沙果的贮藏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沙果的贮藏方法,在低温条件下,通过添加保鲜剂,调节贮藏环境气体成分,结合间歇臭氧处理联用来贮藏沙果,可以有效地清除沙果贮藏期间释放的乙烯等有害气体,降低果实呼吸强度,减缓物质消耗,延缓组织衰老,抑制病菌生...
张润光张有林田呈瑞王晓宇吴倩魏丽娜高春燕刘柳
文献传递
有机酸对果酒品质的影响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3年
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乳酸、琥珀酸等有机酸是果酒中重要的呈味物质,对果酒品质有着重要影响。有机酸的组成和含量变化决定了果酒的酸度和pH,且可能与果酒基质成分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影响果酒的感官品质和稳定性。本文围绕果酒中主要有机酸的组成、含量及其与果酒品质的量效关系展开综述,系统阐明了其在果酒发酵及陈酿过程中对口感、颜色、香气以及稳定性等方面的影响及机制,并介绍了果酒有机酸的调控技术和工艺,对有机酸改善果酒品质的未来发展方向作出展望,以期为果酒感官品质的进一步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刘炎赵鹏涛赵擎豪赵越凡王飞杜国荣王晓宇
关键词:有机酸量效关系
径向复合环型超声换能器的径向振动研究
径向环型压电超声换能器由于其声功率大、无指向性、结构简单等被广泛应用到超声医学成像、水声通信和能量收集等领域中。本文在原有传统的径向超声换能器的基础上,主要从理论分析、有限元仿真及实验测试三个方面研究了两种不同的环型超声...
王晓宇
关键词:性能参数
中国文化渗入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已经普遍认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然而我国文化教学的内容多涉及英美国家的文化与习俗,忽略了中国文化的教学,致使学习者对本国文化的了解欠缺,用英语表达中...
王晓宇
关键词:英语教学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
文献传递
淫羊藿保健露酒的研制及其功能评价被引量:5
2013年
用热水浸提法制备淫羊藿提取液,以发酵的葡萄酒为酒基,辅以适量白砂糖和柠檬酸,研制出一种淫羊藿保健露酒.结果表明:当固液比为1∶30,浸泡1.5h,于80℃水浴4h时,淫羊藿总黄酮提取率最高;在葡萄酒中添加25.0%淫羊藿提取液、20.0%白砂糖和0.1%柠檬酸时,淫羊藿保健露酒的感官品质最好;淫羊藿保健露酒中总黄酮、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质量浓度分别为297.08、16.64、18.57、25.23、7.89mg/L;与普通葡萄酒相比,淫羊藿保健露酒的抗氧化活性更强.该生产工艺所得淫羊藿保健露酒兼具优良的感官品质及较好的保健功能.
张翔张华峰牛丽丽杨晓华王晓宇李璐
关键词:淫羊藿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
异荭草素-玉米醇溶蛋白/阿拉伯胶纳米纤维膜的制备表征及其愈伤作用
2024年
为探究异荭草素(isoorientin,ISO)与玉米醇溶蛋白(zein)/阿拉伯胶(Arabic gum,GA)制得的复合纳米纤维膜对小鼠皮肤损伤愈合的影响,以空白纺丝膜为对照,分别使用负载zein/GA的纳米纤维膜、负载ISO的纳米纤维膜以及负载ISO-zein/GA的复合纳米纤维膜对小鼠伤口进行敷料处理。结果表明,负载zein/GA的纳米纤维膜、负载ISO的纳米纤维膜以及负载ISO-zein/GA的复合纳米纤维膜对小鼠的伤口愈合具有促进作用,可以有效减少伤口氧化损伤及促炎因子TNF-α、IL-1β、iNOS的mRNA表达水平,并促进伤口血管重建,从而加速伤口愈合。研究结果验证了异荭草素-玉米醇溶蛋白/阿拉伯胶复合纳米纤维膜对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拓宽了异荭草素的应用范围,为新型伤口敷料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何紫妍张萌贾颖宇杨胜薇骆莹王晓宇袁莉
关键词:异荭草素伤口愈合静电纺丝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纤维膜
朱鹮保护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1年
在世界范围内曾经濒临灭绝的朱鹮,种群数量由1981年以来在陕西洋县发现的7只发展成为现在全世界的7000余只。尽管朱鹮的种群规模和分布一直在稳步增长,但受到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该物种仍然面临着严重的种群衰退等生存挑战。本文从朱鹮保护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水平,在朱鹮圈养种群结构与遗传多样性研究、繁殖期羽色变化机制、肠道微生物相关研究、配偶选择机制以及性别鉴定等方面做一综述,以期为朱鹮保护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王晓宇王晓宇
关键词:朱鹮分子生物学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