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惠春

作品数:10 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级医院适宜技术联合开发推广应用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腹股沟
  • 4篇腹股沟疝
  • 4篇腹腔
  • 3篇修补术
  • 3篇无张力
  • 3篇无张力修补
  • 3篇无张力修补术
  • 3篇腹壁
  • 2篇切口
  • 2篇切口疝
  • 2篇综合征
  • 2篇腹腔间隔室综...
  • 2篇腹腔镜
  • 2篇腹腔压力
  • 1篇胆道
  • 1篇胆道镜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结石
  • 1篇胆总管
  • 1篇胆总管结石

机构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0篇王惠春
  • 7篇顾岩
  • 4篇汤睿
  • 3篇杨建军
  • 2篇周致园
  • 2篇周致圆
  • 2篇林璐
  • 2篇宋致成
  • 2篇刘同淮
  • 2篇张伟
  • 1篇黄磊
  • 1篇龚鼎铨
  • 1篇柏金喜
  • 1篇赵汝成
  • 1篇陈革
  • 1篇戚晓亮
  • 1篇蔡忠方
  • 1篇唐健雄
  • 1篇火海钟
  • 1篇胡敏

传媒

  • 3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华夏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疝和腹壁...
  • 1篇第二十届全国...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组织结构分离技术在腹壁功能重建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3年
复杂腹壁缺损的修复与重建一直是困扰腹壁外科医师的一个难题,传统的直接缝合难以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已基本被放弃。应用各种补片进行腹壁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手段,虽然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但包括感染、肠漏等在内的各种并发症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顾岩王惠春
关键词:腹壁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及腹腔压力的测定方法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通过简单器材达到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时的腹内压测定。方法:使用该器材检测了30例腹内压轻度增高的患者。结果:轻度ACS时用腹腔直接测压法与腹腔间接测压法有很高的相关性。结论:在腹内压轻度增高时用此器材监测腹压简单,有效,可靠,值得推广。
刘同淮王惠春张伟
关键词: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腹腔压力
疝环充填或改良Kugel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回顾性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回顾性比较疝环充填术与前入路改良Kugel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在时间、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手术并发症及复发率等方面,评价两种术式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采用回顾性非随机对照方法,将2003年7月至2009年7月期间的987例1 065侧腹股沟疝病人(其中78例为双侧)分为疝环充填修补组(网塞组,521侧)和改良Kugel修补组(MK组,544侧)。网塞组采用BARD公司的Plug-Mesh进行无张力修补,MK组采用BARD公司的Modified Kugel(MK)补片修补。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40(20.0±5.3)个月。两组病人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差异圴无统计学意义。MK组术后腹股沟区疼痛不适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网塞组(P<0.05)。结论:与临床广泛采用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前入路改良Kugel腹膜前疝修补术同样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同时可显著降低术后病人疼痛不适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惠春汤睿顾岩
关键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改良KUGEL网塞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及腹腔压力的测定方法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腹内高压(IAH)导致心血管、肺、肾、腹腔内脏、腹壁和颅脑等功能障碍或衰竭的综合征,aACS的死亡率极高,诊断ACS的主要依据之一是腹腔压力的增高,因此检测腹腔压力是至关重要的。 ...
刘同淮王惠春张伟
关键词: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腹内高压
文献传递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附40例报告)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4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为65~180 min,术中出血30~150 ml,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4~72 h;术后住院7~14 d,发生皮下气肿7例,胆漏4例。术后随访3~42个月,无胆总管狭窄等远期并发症,复查未见结石残留或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
蔡忠方王惠春戚晓亮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胆管结石外科手术
临床路径管理模式控制开放与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成本-效果分析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研究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应用于开放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对控制腹股沟疝患者医疗成本和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出院的腹股沟疝患者按是否进入临床路径分为临床路径组(173例)与非临床路径组(192例),使用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CEA)方法研究临床路径管理模式控制开放与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医疗成本构成、社会成本消耗和成本-效果增量。结果无论开放或腹腔镜手术,临床路径组患者住院天数、直接医疗成本、直接非医疗成本、间接成本和总成本均显著低于非临床路径组(P<0.05)。成本-效果分析表明临床路径组采用开放与腹腔镜手术,腹股沟疝患者每减少1例复发需要消耗的社会成本分别为6313.72元与9164.00元,分别较非临床路径组降低18.60%和19.20%;每避免1例术后并发症需要消耗社会成本分别为6498.03元与9305.44元,较非临床路径组降低19.58%和21.57%。结论使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能够显著降低腹股沟疝患者住院医疗成本,优化成本构成,减少社会成本消耗,提高医疗质量。
林璐柏金喜王惠春周致园赵汝成汤睿顾岩
关键词:成本-效果
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临床路径对腹股沟疝腹膜前无张力修补术的作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对控制腹股沟疝病人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式,对单侧腹股沟疝行开放式腹膜前无张力修补术病人分为临床路径组248例,对照组264例,比较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构成,分析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优化腹股沟疝病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结果:临床路径组病人平均住院时间(4.9±1.3)d显著低于对照组(9.1±1.5)d(P<0.01);平均治疗总费用(6 376.5±1 205.8)元,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 715.9±1 853.1)元(P<0.05)。费用构成分析表明,临床路径组病人药费、床位费和检查治疗费较对照组分别下降37%、20%和19%。结论:腹股沟疝临床路径的实施有效规范了腹股沟疝手术的医疗行为,显著降低了病人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
王惠春汤睿林璐李刚卢晖韩江王炜周致园顾岩
关键词: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
前入路组织结构分离技术和腹横肌分离技术在腹壁正中巨大切口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前入路组织结构分离技术(CST)和腹横肌分离(TAR)技术在腹壁正中巨大切口疝(LIH)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6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腹壁正中LIH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开放CST、内镜组织结构分离技术(ECST)或开放TAR加强修补。观察指标:(1)手术学指标:患者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2)术后并发症。(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和切口疝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结果:(1)手术学指标:24例腹壁正中LIH患者均成功完成腹壁缺损的补片加强修复重建,其中14例行开放CST加强修补 (8例传统CST,6例保留腹壁穿支血管神经束的CST);8例行ECST加强修补;2例行开放TAR加强修补。开放CST、ECST、开放TAR加强修补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86±97)min、(209±90)min和(206±21)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18±108)mL、(251±88)mL和(281±13)mL;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8.2±10.0)d、 (22.5±12.9)d和(14.0±2.8)d。(2)术后并发症:14例行开放CST加强修补患者中,术后2例发生血清肿或血肿,2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脂肪液化裂开,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8例行ECST加强修补患者中,1例发生肺炎,经对症处理后痊愈;1例发生侧腹壁疝,行开放Sublay补片加强修补术后痊愈;2例行开放TAR加强修补患者均顺利康复,无并发症发生。(3)随访情况:24例患者中,1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1±9)个月。随访期间3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因心肺衰竭死亡,2例因恶性肿瘤术后复发死亡。1例伴切口感染患者术后切口疝复发,再次入院后行开放Sublay补片加强修补术后痊愈。结论�
杨董超宋致成杨建军王惠春吴巨刚田宝星韩俊芳胡敏顾岩
关键词:切口疝
基于腹壁缺损分型的腹壁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巨大腹壁缺损的一期修复重建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评估基于腹壁缺损分型的腹壁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巨大腹壁缺损的一期修复重建的效果。方法1999年6月至2016年5月腹壁恶性肿瘤患者112例根据腹壁缺损分型方案,将其分为:I型(n=20)、Ⅱ型(n=45)与Ⅲ型(n=47)。I型腹壁缺损一期修复方案主要为直接缝合、临近皮瓣转移、游离植皮:Ⅱ型腹壁缺损修复方案主要为基于补片植入和/或包括组织结构分离技术在内的自体组织瓣进行腹壁加强重建。Ⅲ型腹壁缺损修复方案主要为基于补片植入的带蒂或游离自体肌皮瓣转移进行腹壁加强重建。结果所有一期修复重建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手术期死亡。住院期间3例患者发生皮瓣坏死、9例患者发生创面感染。平均随访时间为(76.86±21.22)个月,肿瘤局部复发20例.肿瘤远处转移35例,死亡71例。结论基于腹壁缺损特点的腹壁缺损分型方案对于腹壁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后腹壁巨大缺损一期修复重建方案的选择与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杨建军宋致成王惠春周致圆火海钟龚鼎铨顾岩
关键词:腹壁肿瘤扩大切除一期修复
中国腹股沟与切口疝诊断和治疗现状的初步调查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初步调查中国疝与腹壁外科疾病的诊治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规范化治疗进行探讨,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2012年11月9-10日,由复旦大学疝与腹壁外科疾病治疗与培训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疝与腹壁外科疾病诊治中心共同主办的"2012年疝与腹壁外科东方论坛:争鸣与共识"在上海隆重召开,参会的全国各地115家医院201位疝与腹壁外科医师代表热烈讨论了疝与腹壁外科的多个热点议题,内容包括患者的筛选、手术方式的选择、腹腔镜技术的应用、疝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疝修补材料学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等,并对57个问题进行现场投票表决,如投票赞成率≥70%,则认为达到初步共识。结果参会代表对以下问题的投票赞成率≥70%:无张力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首选术式;开放腹股沟疝手术以椎管内阻滞为主;开放手术腹膜前修补满意,可以不放置上层补片;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初学者应从学习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开始;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膜前间隙补片需固定;对未生育人群行腹股沟疝手术不考虑采用合成补片修补术;腹股沟疝手术常规无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无需放置引流。其余问题未能达成初步共识。结论中国疝与腹壁外科的发展仍有很多不平衡之处,因此疝与腹壁外科的规范化治疗任重而道远。
杨建军汤睿王惠春周致圆顾岩黄磊陈革唐健雄
关键词:腹股沟疝切口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