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移植后
  • 1篇乙型
  • 1篇再感染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后并发症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并发
  • 1篇术后并发症
  • 1篇体外
  • 1篇体外研究
  • 1篇排斥
  • 1篇排斥反应
  • 1篇急性排斥
  • 1篇急性排斥反应
  • 1篇后并发症
  • 1篇肝炎
  • 1篇肝炎病毒
  • 1篇肝移植
  • 1篇HBV再感染
  • 1篇病毒

机构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2篇郭晖
  • 2篇王大为
  • 2篇陈知水
  • 1篇杨军
  • 1篇潘桃
  • 1篇程敦秀
  • 1篇蒋继贫
  • 1篇魏来
  • 1篇陈栋
  • 1篇唐莉

传媒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肝移植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两例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回顾并总结肝移植术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总结2例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病例资料。例1为重症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血型不相容的肝移植,供者ABO血型为AB型,受者为A型;例2为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接受血型相同的肝移植,供、受者血型均为O型。结果移植后两例患者均应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例1采用了兔抗人淋巴细胞球蛋白诱导治疗,两例患者术后1周内移植肝功能均恢复良好,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总量持续性下降。术后7d开始两例均出现肝功能的持续恶化。例1抗B型血型抗体滴度持续性升高,移植肝穿刺组织病理学证实发生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予以血浆置换+硼替佐米+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治疗后体液性排斥反应逆转,移植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例2经护肝、利胆治疗后移植肝功能无明显改善,反复进行移植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急性排斥反应组织学表现,出现少数肝细胞坏死和局部毛细胆管内明显胆汁淤积,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发现HLA-I类抗体为3.4%,Ⅱ类抗体为95.9%,怀疑发生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予以血浆置换+硼替佐米+IVIG治疗,治疗后移植肝功能无明显改善,于第1次肝移植后2个月行再次肝移植;移植肝切除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移植肝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结论对于血型不相容的肝移植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移植受者,应警惕其发生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移植肝穿刺病理学检查、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的检测对于明确诊断有帮助。治疗应抓紧时机,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治疗无效时实施再次肝移植。
陈栋魏来蒋继贫郭晖杨军王大为陈知水
关键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重组人抗HBsAg-Fab阻断肝移植后HBV再感染的体外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重组合成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的小分子抗体Fab阻断肝移植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作用效应。方法通过体外抗原黏附实验,补体毒实验和病毒感染实验,计算抗原黏附率、细胞死亡率和细胞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抗体Fab的功能效应。结果在有、无重组抗体存在时,组间的抗原黏附率、细胞死亡率及细胞感染率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5),实验数据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结论重组合成抗体Fab能阻断抗原对靶细胞的黏附,能介导补体毒杀伤靶细胞,降低HBV对人原代肝细胞的感染率。基因重组的小分子抗体Fab的体外效应实验为其在体内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潘桃唐莉陈知水王大为程敦秀郭晖
关键词:肝炎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