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成
-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江苏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白梭吻鲈3个群体的遗传结构比较被引量:2
- 2017年
- 为了加强良种选育工作,切实做好亲本遗传管理,防止近交衰退的发生,利用20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白梭吻鲈(Sander lucioperca)新疆野生群体及山东和苏州2个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0个微卫星标记中18个有扩增产物,14个呈现多态性;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6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6个,3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57~3.36,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5085~0.5621,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3931~0.4764,表明3个白梭吻鲈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偏低水平,遗传多样性大小为:新疆群体>苏州群体>山东群体。群体的Fst为0.1798,表明群体间有一定的遗传分化。在白梭吻鲈人工繁殖与养殖过程中,必须加强亲本遗传结构监测并维持一定数量的亲本规模,以利于其产业的持续发展。
- 韩晓飞凌去非李彩娟许郑超王国成
- 关键词:微卫星
- 金鲫仔鱼的饥饿实验和不可逆点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通过人工催产、孵化获得金鲫仔鱼,对初孵的仔鱼进行饥饿试验和正常投喂试验,通过观察卵黄囊的吸收、仔鱼生长变化以及初次摄食率的变化,分析饥饿对金鲫仔鱼生长、形态的影响,确定其不可逆点。结果表明:1出膜后的第一天,卵黄囊的消耗率最大,达到45.98%;而仔鱼体长增长率也最大(14.2%)。27日龄的仔鱼卵黄囊全部吸收完毕。饥饿组的仔鱼体长开始出现负增长,部分饥饿组仔鱼出现身体畸形。3仔鱼从孵出后第4天开始摄食,摄食率为6.67%,第7天初次摄食率到达100%,第8天到第9天这段时间内到达最高初次摄食率的50%,到达不可逆点。
- 许郑超王国成刘青韩晓飞李彩娟凌去非
- 关键词:金鲫仔鱼不可逆点
- 大鳞副泥鳅生长优秀家系筛选以及基因型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 2017年
- 本试验构建了11个大鳞副泥鳅家系,并进行了生长性能优秀家系的筛选,利用生长相关SSR标记对各家系进行生长性状与基因型相关分析,探究不同基因型对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AB2013F-7、AB2013F-89、AB2013F-45等家系的体质量、体长和全长均值显著(P<0.05)大于其他家系,其中AB2013F-7家系各生长指标均值最大;以上三个家系117 d内的绝对增重率也表现最好,分别为0.068、0.051和0.048 g/d。对各家系基因型进行分析,显示各家系所拥有优势基因型的数量与生长性状均值大小成正相关,含生长相关标记优势基因型的数量越多,家系的生长性能表现越优秀。
- 潘文贤李彩娟王国成叶竹青凌去非
- 关键词:大鳞副泥鳅家系基因型微卫星
- 热胁迫对白梭吻鲈鳃组织结构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019年
- 为探究热胁迫对白梭吻鲈(Sander lucioperca)鳃组织结构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以23℃为对照组,设置28℃、31℃、34℃和36℃共计4个热胁迫组,测定不同温度胁迫对白梭吻鲈鳃中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和丙二醛(MDA)等抗氧化指标以及鳃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28℃组鳃小片发生充血,31℃组部分鳃小片末端卷曲变形、上皮细胞水肿,34℃组鳃小片变形加重,且有少量融合,上皮细胞水肿加重、明显隆起,鳃小片之间粘液细胞肥大、增生,36℃组相邻鳃小片大量融合且严重变形,卷曲混乱排列,大量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鳃丝粘液细胞增生、肥大;随着胁迫温度升高,鳃中SOD、CAT、GPX、MDA均整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在36℃时显著下降,表明热胁迫对白梭吻鲈鳃组织有损伤,且随着热胁迫温度的升高,其鳃受损情况越发严重。
- 陈祎宁李彩娟王国成沈帆帆滕藤郭金强翁昕凌去非
- 关键词:热胁迫抗氧化指标
- 中国4大湖泊大鳞副泥鳅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为保护大鳞副泥鳅种质资源,制定合理的野生资源保护策略,并为大鳞副泥鳅良种选育确定合适的育种基础群体,通过第二代测序技术自主开发并合成微卫星引物400对,经验证后随机采用其中的17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太湖、洪泽湖、洞庭湖和巢湖等4大湖泊的野生大鳞副泥鳅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检测到各基因座的平均观测等位基因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9.5和5.5个。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665,平均Fst值为0.2194(〉0.2),Nm为0.8894(〈1),表明4个大鳞副泥鳅群体间遗传交流较少,存在着较高程度的遗传分化。4个大鳞副泥鳅群体的等位基因数为5.4~6.2(平均5.8),观测杂合度0.2732~0.3864,期望杂合度0.5629~0.5893,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503~0.5754,表明4个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4个大鳞副泥鳅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5283~0.9677,洪泽湖和太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5283),而太湖和巢湖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大,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结果显示4个群体先聚为2个分支,其中太湖和洪泽湖群体聚为一支,洞庭湖和巢湖群体聚为另一支,这与4个大鳞副泥鳅野生群体的地理分布一致。中国4大湖泊大鳞副泥鳅自然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每个群体宜作为独立的保护单元进行保护。4个大鳞副泥鳅群体中太湖群体和洪泽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可作为进一步遗传选育的基础群体。
- 李彩娟凌去非葛辰朱鹏飞王国成叶竹青韩晓飞
- 关键词:大鳞副泥鳅微卫星分子标记
- 基于Illumina技术的梭鲈转录组测序分析及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开发
- 利用Illumina第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进行转录组测序,测序共获得4.83Gbp的高质量clean reads,经拼接组装后得到56 746条transcripts,平...
- 韩晓飞凌去非李彩娟王国成许郑超
- 关键词:梭鲈转录组微卫星分子标记
- 文献传递
- 大鳞副泥鳅微卫星分子标记与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
- 随机采用47个自行开发的多态性EST-SSRs分子标记对大鳞副泥鳅全同胞家系(AB2011-F6)的117尾个体进行遗传结构分析,共检测到等位基因97个,各座位等位基因2-3个,有效等位基因1.5945-2.864个,观...
- 李彩娟凌去非王国成叶竹青
- 关键词:大鳞副泥鳅良种选育微卫星分子标记生长性状
- 文献传递
- 基于第二代测序的大鳞副泥鳅生长相关SNP标记的开发
- 2014年
- 大鳞副泥鳅是鳅科重要经济鱼类,通过Illumina HiSeq 2000测序平台对2个大鳞副泥鳅样本的转录本进行了高通量测序,其中AB2011M-1是群体中生长较快的10尾鱼的混合转录本,AB2011M-2是生长较慢的10尾鱼的混合转录本。通过对以上2个混合转录本的测序,分别获得了65 536和80 78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突变;对2个测序样本进行表达差异的比较,获得了39个表达差异基因。随机选取120个位点设计引物,进行验证分析,共获得16个有效的多态性标记。
- 葛辰凌去非李彩娟叶竹青韩晓飞王国成朱鹏飞
- 关键词:大鳞副泥鳅高通量测序引物设计
- 利用废弃窑塘进行梭鲈养殖试验
- 2017年
- 梭鲈又名白梭吻鲈,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有养殖潜力的经济鱼类。窑塘是指原先制砖取土留下的废弃深坑,平均水深达到5米以上,由于池水较深,难以进行常规鱼类养殖,大多处于荒废状态。2015年以来,我们在常熟市沙家浜沙南村,利用一口废弃窑塘(40.86亩)进行梭鲈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益。
- 王国成李彩娟张振早凌去非
- 关键词:养殖试验梭鲈经济鱼类平均水深鱼类养殖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