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兴
-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射频消融对消融灶边缘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在体外细胞实验中对消融灶边缘残余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使用锥虫蓝染色法观察不同温度和时间RFA作用后HCT116细胞的生长情况,以及不同温度RFA作用后消融灶边缘HCT116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生长情况;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温度RFA后24 h消融灶边缘HCT116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RFA后,HCT116细胞从射频中心向外依次形成凝固性坏死区域、水泡样变条带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区域。随着作用温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锥虫蓝的蓝染区域扩大,蓝染区域周围出现细胞脱落带。85℃、70℃和55℃RFA后24 h,消融灶周围残余HCT116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8.34±0.94)%、(10.89±0.77)%和(11.90±1.33)%,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2.45±0.09)%(P<0.01)。85℃组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70℃组和55℃组(P<0.05)。结论体外实验发现,RFA可对肿瘤细胞产生进行性损伤,同时可促进消融灶周围残余肿瘤细胞凋亡。
- 李月廷聂辰潘微彤良良尹占霞王丽兴蒲韵竹赵宝全
- 关键词:射频消融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 基于斑马鱼模式生物的新药靶点发现研究
- 2013年
- 斑马鱼在新药靶点发现研究中具有其它生物不可比拟的优势:1.斑马鱼胚胎及幼鱼透明,给药后直接观察发育过程,可观察到细胞运动、脑区形成和心跳等胚胎发育情况,易于发现发育异常的突变体;2.斑马鱼基因与人类同源度高达87%,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
- 王丽兴浦韵竹李春杰陈怡君王卓徐艳华赵宝全
- 关键词:模式生物斑马鱼发育过程细胞运动发育情况发育异常
- 基于斑马鱼模式生物的新药靶点发现研究
- 斑马鱼在新药靶点发现研究中具有其它生物不可比拟的优势:1.斑马鱼胚胎及幼鱼透明,给药后直接观察发育过程,可观察到细胞运动、脑区形成和心跳等胚胎发育情况,易于发现发育异常的突变体;2.斑马鱼基因与人类同源度高达87%,尤其...
- 王丽兴浦韵竹李春杰陈怡君王卓徐艳华赵宝全
- 卵巢癌中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率及分型与临床特征的关系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外周静脉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阳性率及分型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以2015年3月-2016年10月于本院诊治的31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时间节点抽取患者外周血。采用优化的Can Patrol CTC富集及分离技术检测血液中的CTC,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31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26例术后外周血CTC阳性,检出率为83.87%。腹水及术后存在残余病灶患者的CTC检出率明显增高(P<0.05),而年龄、CA125表达、术后是否输血、淋巴结转移、先期化疗等临床病理特征对CTC检出率无显著影响(P>0.05)。术后化疗患者血液中的CTC整体均数与上皮型CTC、混合型CTC及间质型CTC数量均呈逐渐下降趋势。12例患者完成6个月随访,4例复发,且4例复发患者CTC的阳性率为100%。结论循环肿瘤细胞阳性预示预后不佳。
- 董小丽杨雯王丽兴丁佳佳赵海波石怀银赵恩锋
- 关键词:卵巢癌循环肿瘤细胞临床病理特征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68例(实验组)及同期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58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其临床表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最高体温、术后应用抗生素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应用抗生素时间、住院平均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两组术后放置引流、术后最高体温比较无差异(P>0.05)。多发、直径≥5 cm的肌瘤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出血、手术时间较单发、直径<5 cm的肌瘤(P<0.05)显著增加(P<0.05),肌瘤部位对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无影响(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与肌瘤类型及大小有关,与肌瘤部位无关,是一种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的术式。
- 王丽兴刘忠宇张姿李亚赵恩锋
- 关键词:子宫肌瘤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
- 对氧磷酶1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生物活性
- 2014年
- 目的利用家蚕表达系统表达含蛋白转导肽P11的人血清对氧磷酶1(paraoxonase 1,PON1)融合蛋白,并对其抗敌敌畏(dichlorvos,DDVP)毒性的生物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P11-PON1融合基因构建于家蚕表达载体pFastBac 5B多克隆位点,转化家蚕DH10BmBac感受态细胞,收集病毒粒子并感染家蚕5龄幼虫,感染96 h后,收获蛋白;SDS-PAGE电泳分析P11-PON1融合蛋白占家蚕总蛋白比例,计算蛋白含量;利用小鼠和斑马鱼鉴定P11-PON1融合蛋白抗DDVP毒性的生物活性;每只小鼠灌胃或直肠给P11-PON1融合蛋白1mg,给药后立刻和3 h后,腹腔注射DDVP溶液20 mg/kg,观察小鼠中毒状态,计算存活率;P11-PON1融合蛋白溶于斑马鱼养殖水中,浓度分别为1、2.5、5、10和20 mg/L,给药后立刻和3 h后加入终浓度为50 mg/L的DDVP溶液染毒,观察斑马鱼的行为变化,计算存活率。结果成功表达了P11-PON1融合蛋白,该蛋白占家蚕5龄虫总蛋白的8%;灌胃给予P11-PON1融合蛋白没有提高染毒小鼠的存活率;直肠给药后立刻染毒也没有显著提高小鼠存活率,而直肠给药3 h后再腹腔注射DDVP染毒,小鼠存活率显著提高(P<0.01);斑马鱼给予P11-PON1融合蛋白后立即染毒DDVP,斑马鱼存活率并没有显著性提高,而给予P11-PON1融合蛋白3 h后再染毒DDVP,斑马鱼存活率显著提高,其中融合蛋白20和10 mg/L组24 h存活率均为62.5%,5 mg/L组存活率为5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提高(P<0.01);2.5 mg/L组存活率为41.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家蚕能够表达P11-PON1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提前给药能降低DDVP对小鼠和斑马鱼的毒性作用。
- 王丽兴张世勇吴小锋蒲韵竹陈怡君尚艳楠查晓丹赵恩峰赵宝全
- 关键词:蛋白转导域对氧磷酶1生物活性
- 基于斑马鱼模式生物的新药靶点发现研究
- <正>斑马鱼在新药靶点发现研究中具有其它生物不可比拟的优势:1.斑马鱼胚胎及幼鱼透明,给药后直接观察发育过程,可观察到细胞运动、脑区形成和心跳等胚胎发育情况,易于发现发育异常的突变体;2.斑马鱼基因与人类同源度高达87%...
- 王丽兴浦韵竹李春杰陈怡君王卓徐艳华赵宝全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