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锋

作品数:80 被引量:34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肿瘤
  • 18篇胆管
  • 17篇介入
  • 16篇细胞
  • 12篇凋亡
  • 11篇细胞凋亡
  • 9篇胆道
  • 9篇胆管癌
  • 9篇信号
  • 9篇血管
  • 8篇造影
  • 8篇肝癌
  • 7篇栓塞
  • 7篇靶向
  • 6篇属支
  • 6篇介入性
  • 6篇金属支架
  • 5篇信号转导
  • 5篇血管造影
  • 5篇术后

机构

  • 76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大庆市第四医...
  • 1篇通化市人民医...

作者

  • 76篇温锋
  • 61篇卢再鸣
  • 51篇郭启勇
  • 25篇刘兆玉
  • 24篇梁宏元
  • 20篇孙巍
  • 19篇毛晓楠
  • 17篇张军
  • 17篇赵相轩
  • 10篇单明
  • 8篇廖伟
  • 5篇赵罡
  • 5篇林爱军
  • 4篇任莹
  • 2篇畅智慧
  • 2篇戚福杰
  • 2篇戴朝霞
  • 2篇杨晓珍
  • 2篇王希海
  • 2篇孙英伟

传媒

  • 16篇中国临床医学...
  • 5篇中华放射学杂...
  • 5篇现代肿瘤医学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临床肿瘤学杂...
  • 3篇实用肿瘤学杂...
  • 3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肿瘤学杂志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肿瘤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9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9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胞凋亡在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6年
胰腺癌(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PAC)由于发病因素多、病情隐匿不易诊断、对放化疗不敏感而导致预后极差。细胞凋亡信号通路阻断可能是导致胰腺癌对传统放化疗不敏感的关键原因。本综述拟梳理胰腺癌细胞内部凋亡失衡主要信号通路,总结细胞凋亡诱导关键信号通路等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基础研究进展,以期为拓展胰腺癌细胞凋亡的理解和开发凋亡相关靶向分子治疗提供新思路。
赵相轩温锋卢再鸣
关键词:细胞凋亡胰腺癌信号通路靶向治疗
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治疗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
2011年
目的观察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PTAS)治疗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72例股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PTA组和PTAS组,每组36例,分别接受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闭塞血管通畅率以及并发症的变化。结果与手术前相比,两组患者踝肱指数(ABI)和闭塞血管通畅率均升高,与PTA组相比,PTAS组踝肱指数升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术后随访2年,PTA组和PTAS组闭塞血管通畅率分别为77.7%和9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治疗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良好,但PFAS治疗后踝肱指数和闭塞血管通畅率更高,疗效更显著。
卢再鸣郑加贺单明温锋刘兆玉郭启勇
关键词: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踝肱指数
胆管癌栓的PTC诊断价值
目的:总结胆管癌栓的PTC影像特征,探讨PTC对胆管癌栓的定性、定位诊断价值方法:28例患者,男23例,女5例,年龄37—78 岁(平均56岁)。肝细胞癌23例,胆囊癌3例,直肠癌 1例,胃癌1例。10例为手术病理证实,...
孙巍卢再鸣刘兆玉温锋张军郑加贺郭启勇
文献传递
细胞凋亡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原发性肝癌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早期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但总体治疗效果较差,最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肝癌细胞凋亡信号通路阻断。本文对RA、STAT3、PDT、p53、β-catenin、TRAIL、microRNA和RAS等关键凋亡信号通路和PDT在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进一步明确这些凋亡信号通路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以期找到特异性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靶点,为细胞凋亡治疗肝癌的发展提供有益线索。
赵相轩温锋毛晓楠卢再鸣
关键词:细胞凋亡肝癌信号转导靶向治疗
端粒酶调控放射敏感性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包括X射线、伽马射线等在内的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IR)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最主要的诱因归结于IR引起的端粒损伤和基因组DNA断裂。尽管IR可以通过诱导肿瘤细胞死亡而治愈部分恶性肿瘤,但是肿瘤细胞对IR的抗性仍严重制约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表明,端粒酶可以对IR诱导的端粒和染色体损伤进行修复,其在肿瘤细胞对IR的抗性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有关其调控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对近10年来有关端粒酶介导IR敏感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端粒酶参与调控IR敏感性的分子机制及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以期为相关研究及肿瘤治疗提供参考资料。
赵相轩温锋温锋
关键词:肿瘤端粒酶放射疗法信号通路DNA损伤
医源性胆管损伤51例介入治疗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经皮介入技术在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0年以来收治的先期行介入治疗的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人5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并发术区积液,行经皮腹腔积液穿刺引流术治疗,其中有6例证实为胆管瘘的病人尝试留置胆道内涵管。26例并发肝内和(或)肝外胆管扩张(包括2例术区积液病人),24例行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治疗,其中3例择期行胆道球囊扩张治疗,另2例行内镜下胆道支架植入术。经皮腹腔积液穿刺引流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临床症状缓解率100%,影像学检查显示积液逐渐减少直至消失。4例留置胆道内涵管的病人胆管瘘即时封堵成功,2例长期留置胆道内涵管的病人胆管瘘自行愈合。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治疗的技术成功率100%,24例病人术后1周平均胆红素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t=15.61,P<0.01)。3例胆道梗阻病人行胆道球囊扩张治疗均成功,术后即刻胆道均开通,1例病人在24h内出现胆道再狭窄。2例胆道梗阻病人行经内镜留置胆道支架均成功,但半年后均发生了支架再狭窄。结论经皮介入技术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首要对症治疗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温锋毛晓楠卢再鸣张军单明郭启勇
关键词:医源性胆管损伤介入疗法引流球囊
胆总管末端金属支架植入对犬胆道压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胆总管末端金属支架植入后犬胆道压力的变化机制。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成年实验犬6只,建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和胆总管末端植入金属支架的模型,并应用胆道测压的方法比较支架植入前后十二指肠压(Duodenalpressure,DP)、Oddi括约肌基础压(Sphincter of Oddi basal pressure,SOBP)、Oddi括约肌收缩幅度(Sphincter of Oddi contractive am-plitude,SOCA)、Oddi括约肌收缩间期(Sphincter of Oddi duration,SOD)以及胆总管压(Common bile duct pressure,CBDP)的变化。结果:6只实验犬全部一次穿刺成功,其中5只于观察时间内健康存活。以DP作为零点,获得其他各项指标的相对值。支架植入前SOBP、SOCA、SOD、CBDP分别为:(13.69±4.29)mmHg、(42.65±8.50)mmHg、(6.69±1.46)s、(12.98±2.86)mmHg;支架植入5周后分别为:(10.58±3.98)mmHg、(31.95±9.00)mmHg、(4.47±1.21)s、(7.43±2.20)mmHg,其中SOCA较支架植入前降低,SOD相比支架植入前缩短,两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CBDP明显低于支架植入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胆总管末端植入支架5周后,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的减弱以紧张性收缩的减弱为主,而基础性收缩仍然存在。CBDP虽然下降,但仍高于正常的DP,并保持与之的压力梯度,从而为抑制肠胆返流提供了可能。
温锋卢再鸣郭启勇毛晓楠梁宏元
关键词:胆总管动物实验
胆道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胆道恶性肿瘤是起源于胆道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包括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CC)和胆囊癌(gallbladder carcinoma,GBC)。近年来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手术是可能治愈胆道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1],但由于其恶性程度高,发病隐匿,大多数病人在确诊时已丧失手术机会。胆道恶性肿瘤对放、化疗不敏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作为未能手术的进展期胆道恶性肿瘤病人的一线化疗方案,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仍不足1年。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王威温锋赵相轩郭启勇
关键词:胆道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经皮介入引流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经皮介入治疗肝癌合并胆管癌栓致梗阻性黄疸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及影像检查证实为肝癌合并胆管癌栓造成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资料,16例均行经皮穿刺造影后置管引流术,根据患者置管后的临床表现,分别采用永久性外引流、内引流定期调整引流管以及覆膜支架植入等治疗方法,术后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并采用配对t检验与术前对比,根据TBIL下降情况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来评价治疗的有效性,并在2年的随访期限内观察患者生存期。结果16例穿刺引流均获得成功,其中永久性外引流2例,内引流并定期调管7例,留置覆膜支架7例。16例经皮介入治疗前总胆红素平均为(261.9±77.2)μmol/L,治疗后2周为(161.2±80.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66,P〈0.01)。16例生存时间为30~391d,平均生存时间204d,中位生存时间为200d。穿刺引流的主要并发症为出血和感染,经止血及抗炎等常规治疗可有效控制。结论对于肝癌合并胆管癌栓所致的梗阻性黄疸,经皮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高,临床疗效较好。
卢再鸣梁宏元孙巍温锋毛晓楠郭启勇
关键词:胆管肿瘤肿瘤循环细胞放射学介入性
宫颈癌相关细胞凋亡通路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目前宫颈癌治疗仍以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传统手段为主。晚期宫颈癌易复发、难以根治。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受阻是包括宫颈癌在内的恶性肿瘤最大特征之一。也是宫颈癌产生抗药性、复发和转移而难以治愈的主要原因。恢复癌变细胞凋亡信号通路,诱导癌细胞走向凋亡将从根本上解决宫颈癌难以控制的困扰。本文对近10年来关键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在宫颈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进一步明确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
赵相轩温锋孙巍卢再鸣
关键词:细胞凋亡宫颈癌靶向药物信号转导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