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泱

作品数:14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4篇支气管
  • 4篇基因
  • 4篇肺癌
  • 3篇气管
  • 3篇腺病
  • 3篇腺病毒
  • 3篇腺病毒载体
  • 3篇耐药
  • 3篇获得性
  • 3篇吉非替尼
  • 3篇灌洗
  • 3篇肺泡
  • 3篇IL-24
  • 3篇病毒载体
  • 2篇支气管肺泡
  • 2篇支气管肺泡灌...
  • 2篇支气管肺泡灌...
  • 2篇支气管镜
  • 2篇双基因共表达

机构

  • 14篇苏州大学
  • 2篇昆山市中医医...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14篇汪泱
  • 7篇朱晔涵
  • 6篇苏楠
  • 5篇刘超
  • 5篇黄建安
  • 3篇盛伟华
  • 3篇王佳佳
  • 3篇陈成
  • 3篇谢宇锋
  • 3篇杨吉成
  • 3篇郑江南
  • 2篇凌春华
  • 2篇毛静宇
  • 2篇张晓辉
  • 1篇穆传勇
  • 1篇蒋军红
  • 1篇曾大雄
  • 1篇雷伟
  • 1篇陈延斌

传媒

  • 3篇中国血液流变...
  • 3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中华医学会呼...
  • 1篇中国长江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GD修饰的IL-24-PTEN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对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肺癌细胞株耐药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RGD修饰的IL-24和PTEN双基因共表达腺病毒载体(Ad.RGD-IL-24-PTEN)对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肺癌细胞株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将构建的Ad.RGD-IL-24-PTEN体外感染吉非替尼耐药细胞株PC...
郑江南汪泱谢宇锋盛伟华杨吉成凌春华黄建安朱晔涵
RGD修饰的IL-24-PTEN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对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肺癌细胞株耐药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RGD修饰的IL-24和PTEN双基因共表达腺病毒载体(Ad.RGD-IL-24-PTEN)对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肺癌细胞株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将构建的Ad.RGD-IL-24-PTEN体外感染吉非替尼耐药细胞株PC...
郑江南汪泱谢宇锋盛伟华杨吉成凌春华黄建安朱晔涵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非小细胞肺癌中RPA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8年
目的:探索复制蛋白A(replication protein A,RPA)3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BioGPS数据库检索RPA3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使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关于RPA3基因的信息,并对RPA3基因在肺癌中的表达进行荟萃分析;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RPA3表达对NSCLC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String-DB数据库分析与RPA3相互作用的蛋白。结果:RPA3在人体正常组织中均有表达。与正常肺组织相比,NSCLC组织中RPA3基因在mRNA水平呈高表达(P<1E-5)。RPA3基因的高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呈负相关(HR=1.48,P=2.2E-09)。亚组分析显示:RPA3高表达水平对肺腺癌患者OS有显著影响(HR=2.09,P=3.4E-09),而在鳞癌患者中,其表达水平对OS无显著影响(HR=0.97,P=0.77)。MCM2,ORC2,ORC3,PCNA,POLD1,PRIM1,RFC4,RPA1,RPA4等基因与RPA3有明显的相互作用。结论:通过肿瘤基因数据库信息挖掘表明,RPA3在NSCLC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患者预后相关,为深入研究RPA3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王晓飞裴永坚汪泱苏楠雷伟曾大雄朱晔涵黄建安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数据分析预后
支气管镜联合消化内镜成功治疗食管癌术后气管食管瘘和胃底胸膜瘘一例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索气管食管瘘及胃底胸膜瘘的临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经支气管镜联合消化内镜成功治疗食管癌术后气管食管瘘和胃底胸膜瘘1例。结果患者男,64岁,因“进食后胸痛3周余”于2021年6月21日入胸外科,23日胃镜示食管中段新生物,病理为中分化鳞癌,25日行胸腔镜下右胸腹两切口食道癌根治术。术后第4天患者出现胸痛伴发热,7月5日胸部CT示左侧液气胸,胸腔镜探查术置管引流后脱机困难,10日转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介入和气管镜检查明确诊断气管食管瘘和胃底胸膜瘘,保守治疗1个月效果不佳,经多学科讨论后先行气管镜引导下气道Y型覆膜支架植入封堵术,后行胃镜下氩离子束凝固术烧灼+气管食管瘘和胃底胸膜瘘钛夹夹闭术。患者术后痰量减少,无发热,复查CT两肺感染和胸腔积液明显吸收,消化道造影未见钡餐外溢现象,患者顺利脱机堵管,拔除气切套管后康复出院,门诊随访病情稳定。结论食管癌术后短期内同时出现气管食管瘘和胃底胸膜瘘,实属罕见,救治难度较大。该患者的成功救治说明支气管镜联合消化内镜是治疗气管食管瘘和胃底胸膜瘘的有效方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汪泱宁卫卫王雨婷陈延斌陈成苏楠
关键词:气管食管瘘气管支架支气管镜消化内镜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初步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的鲍曼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AB-LRTI)流行特征,为防治RICU的AB-LRTI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ICU的204例细菌学为鲍曼不动杆菌(AB)的患者临床资料。细菌学标本源自痰液、支气管镜气管内吸出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胸腔积液及血液。AB定植据美国CDC/NHSN定义判定。40例仅分离出AB经判断为AB定植组;63例仅分离出AB经判断为感染作为单纯AB-LRTI组;101例同时分离出AB及另一种病原体经判断为混合LRTI,作为合并其他菌LRTI组。比较各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与AB定植组相比,合并其他菌LRTI组中的免疫抑制者、标本源于痰和灌洗液的比例、≥4项侵入性操作、90天病死率均高于定植组;白细胞计数>10×10^(9)/L(或<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或<40%)、淋巴细胞计数<1.1×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白蛋白<30 g/L、高敏C反应蛋白>10 mg/L的患者比例以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其他菌LRTI组中首次分离出AB前90天内行支气管镜治疗次数及碳青霉烯类使用时间天数、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行有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天数患者均多于定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其他菌LRTI组首次分离出AB前90天内使用碳青霉烯类及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时间、并发感染性休克、NLR、90天病死率均多于单纯AB-LRT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回归分析,≥4项侵入性操作、有免疫抑制、首次分离出AB前90天内使用碳青酶烯类时间长均为AB-LRT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ICU患者的单纯AB-LRTI与AB合并其他菌LRTI之间,以及与AB定植之间,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存在明显差异,≥4项侵入性操作、有免疫抑制、首次分离
裴永坚王晓飞王佳佳汪泱苏楠刘超黄建安朱晔涵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呼吸重症监护病房
肺泡蛋白沉积症1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提高对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2001年1月—2016年7月确诊为PAP的病例.结果 15例PAP患者以咳嗽、咳痰、发热、胸痛及肺部啰音、紫绀、杵状指为临床表现,CT检查显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样、羽毛状及斑片浸润样改变,典型的为地图征或铺路石征,病理学检查可见嗜伊红颗粒状物质沉积,过碘酸雪夫(PAS)染色阳性,奥辛蓝染色阴性.结论 PAP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特殊的CT表现能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尽早行病理学检查能够明确诊断,全肺灌洗是有效治疗手段.
汪泱朱晔涵
关键词:肺泡蛋白沉积症全肺灌洗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致肿瘤溶解综合征1例
2022年
患者,男性,58岁,因“胸闷、气促2个月”收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血清肌钙蛋白、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和乳酸脱氢酶(LDH)正常,胸部CT肺野未见异常(图1a),而纵隔淋巴结肿大,心肺查体阴性,考虑为淋巴瘤。胸腹部增强CT示纵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和上腔静脉狭窄(图1b-d),肝脏和脾脏低密度阴影。纤维支气管镜行黏膜活检,经超声支气管针吸穿刺肿大的纵隔淋巴结(图1e-f)。
何方凯刘超汪泱王佳佳苏楠管小俊
关键词:纵隔淋巴结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肿瘤溶解综合征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血清肌钙蛋白肺野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诊疗特点
2022年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1年12月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独墅湖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以高热、咳嗽为主要表现起病,9例患者接触过鹦鹉,3例接触过活禽。12例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均不同程度降低,2例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降钙素原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和D-二聚体均明显升高,而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4例患者出现了低钾血症。1例重症患者合并了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肝衰竭、肾衰竭及轻度精神症状。胸部CT均表现为单一肺叶或多肺叶炎症渗出和实变,5例合并有少量胸腔积液。患者初始经验性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诊断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后,及时调整以四环素类药物和(或)喹诺酮类抗生素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后病情均好转出院。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相对少见,临床表现以及常规检查很难与其他社区获得性肺炎鉴别,易导致误诊和漏诊,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诊疗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苏楠汪泱宁卫卫刘超管小俊蒋军红
关键词:多西环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RGD修饰的IL-24和PTEN双基因腺病毒载体对小细胞肺癌PC-9/G细胞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逆转及耐药机制的研究
目的:研究RGD修饰腺病毒介导的IL-24和PTEN双基因共表达载体(Ad.RGD-IL-24-PTEN)对人肺腺癌PC-9/GR细胞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的逆转效应及耐药机制.方法:1.构建Ad.RGD-IL-24、Ad....
汪泱谢宇锋穆传勇盛伟华黄建安Jim Xiang杨吉成朱晔涵
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获取组织标本培养在肺部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观察
2023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获取组织标本培养在肺部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因经治失败、疑似肺部感染性疾病住院并接受EBUS-TBNA且完成组织标本培养的患者29例,其中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微生物培养14例。记录患者EBUS-TBNA获取组织标本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微生物培养结果,判断EBUS-TBNA获取组织标本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的微生物是否为肺部感染责任病原体,计算诊断的临床符合率和敏感度、特异度;基于EBUS-TBNA获取组织标本的微生物培养结果调整抗菌治疗策略,记录患者的转归情况并计算有效率;记录患者EBUS-TBNA穿刺中及穿刺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9例患者中经综合诊断为肺部感染性疾病22例,其中17例EBUS-TBNA获取组织标本微生物培养阳性,阳性率为77.3%(17/22);14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微生物培养的患者中5例微生物培养阳性,阳性率为35.7%(5/14),低于EBUS-TBNA获取组织标本(P<0.05)。17例EBUS-TBNA获取组织标本微生物培养阳性患者中,经临床判定为责任病原体的符合率为70.6%(12/17),治疗有效率为70.6%(12/17)。EBUS-TBNA获取组织标本培养出链球菌的患者责任病原体临床符合率为87.5%(7/8),治疗有效率为100%(7/7)。EBUS-TBNA获取组织标本微生物培养对责任病原体判定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28.6%;受肺结核和病毒性肺炎的混杂影响,EBUS-TBNA获取组织标本微生物培养结果与疾病最终诊断的临床符合率为63.6%(14/22)。14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的患者判定为责任病原体的临床符合率为20.0%(1/5),低于EBUS-TBNA获取组织标本培养(P<0.05)。所有患者术中无大咯血,术后无新发血流感染;术后发生气胸1例,予胸腔穿刺抽气后胸闷好转;术后出现轻微痰中带血5例,未予处理后自行停止。结论EBUS-TBNA获取组织标本微生物培养较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更易检�
沙敏刘超汪泱毛静宇苏美琴陈成
关键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链球菌肺部感染性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