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可

作品数:58 被引量:178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0篇虚拟现实
  • 17篇手术
  • 15篇入路
  • 10篇乙状窦
  • 9篇伽玛刀
  • 8篇微创
  • 7篇乙状窦前
  • 7篇乙状窦前入路
  • 7篇前入路
  • 6篇转移瘤
  • 6篇外科
  • 6篇脑转移
  • 6篇脑转移瘤
  • 6篇肺癌
  • 6篇肺癌脑转移
  • 6篇肺癌脑转移瘤
  • 5篇预后
  • 5篇术后
  • 5篇颈静脉孔
  • 4篇虚拟现实技术

机构

  • 35篇解放军第30...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北京大学第一...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解放军309...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作者

  • 58篇汤可
  • 24篇赵亚群
  • 21篇周青
  • 20篇周敬安
  • 13篇刘策
  • 8篇俞建臣
  • 7篇鲍圣德
  • 7篇高冬晓
  • 6篇狄淬砺
  • 6篇谢金娟
  • 6篇高浩
  • 4篇钱增辉
  • 4篇袁小东
  • 3篇刘爱华
  • 3篇王永
  • 3篇赵莉
  • 3篇赵莉
  • 3篇赵亚群
  • 3篇赵莉
  • 2篇李阳

传媒

  • 7篇中国微侵袭神...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中华神经医学...
  • 3篇中国现代神经...
  • 3篇中国医学装备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医院
  • 1篇护理管理杂志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护理研究(下...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19
  • 8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10篇2015
  • 8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脑损伤并发精神症状的综合治疗被引量:3
2015年
颅脑损伤后精神症状和创伤应激障碍(PTSD)不仅是临床精神医学家关注的领域之一,如何减少和早期干预外伤后精神症状的发生已成为各级医院神经科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颅脑损伤引起精神症状的机制和临床表现,已经综合治疗方法做了全面的综述。
周青汤可谢金娟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优势
目的通过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实现在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精准定位靶点,使患者收获满意疗效。方法纳入三叉神经痛患者96例,原发三叉神经痛93例,继发三叉神经痛3例。66例为2015年8月1日前完成病例,30例为2015年8月...
赵亚群汤可俞建臣赵莉高冬晓狄淬砺高浩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伽马刀影像融合多模态
文献传递
经额入路暴露海绵窦区的虚拟现实技术量化比较研究
目的:利用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定量评估经额入路暴露海绵窦区的显微解剖特点。方法:在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结构中,利用尸头CT和MRI影像数据构建海绵窦三维解剖模型。分别选取颅盖和颅底标识点连成三...
汤可周敬安鲍圣德
关键词:海绵窦病变外科手术手术入路虚拟现实技术
安宫牛黄方剂与甘露醇促进十一氢巯基十二硼化钠透过血脑屏障的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估安宫牛黄方剂和甘露醇促进十一氢巯基十二硼化钠(BSH)透过血脑屏障的效果。方法昆明小鼠72只,随机分为3组:安宫牛黄方剂组、甘露醇组、对照组。安宫牛黄组、甘露醇组:小鼠灌胃给药0.1ml,连续4d,末次给药后30min,小鼠尾静脉注射给药BSH0.2ml。对照组:灌胃同等体积的石蜡油溶液,连续4d,末次给药后小鼠尾静脉注射BSH0.2ml。各组于BSH给药后1、3、6、12h取鼠脑。用浓硝酸消解、过滤后,采用ICP-AES法检测溶液中硼元素的浓度。结果在1、3、6、12h安宫牛黄方剂组脑组织中10B浓度分别为(7.67±0.41)μg/g、(5.96±0.28)μg/g、(5.32±0.22)μg/g、(4.68±0.17)μg/g;甘露醇组为(7.45±0.3)μg/g、(5.44±0.46)μg/g、(2.55±0.33)μg/g、(1.10±0.43)μg/g;对照组为(6.94±0.14)μg/g、(4.66±0.34)μg/g、(1.74±0.32)μg/g、(0.88±0.63)μg/g;与对照组比较,安宫牛黄方剂组1、3、6、12h,甘露醇组3、6h10B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甘露醇组比较,安宫牛黄方剂组3、6、12h10B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宫牛黄方剂和甘露醇都可以促进BSH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同甘露醇相比安宫牛黄方剂疗效更持久。
赵亚群李素雅王永狄淬砺汤可周敬安
关键词:血脑屏障甘露醇
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用于上颌动脉下颌段三维解剖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利用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进行上颌动脉下颌段的三维解剖研究,与实际解剖进行对照,探索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优势,并且为减少上颌动脉下颌段的术中损伤提供解剖依据。方法:研究分为尸体组和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组(VR组),各15例。尸体组完成上颌动脉的实体解剖,进行相关解剖结构的测量;VR组在尸头灌注完成后,采集CT及MRI影像数据,将数据导入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进行三维重建融合建立上颌动脉及相关结构三维图像进行观察,并对上颌动脉相关结构进行立体显示、切割、解剖和相关数据测量。结果:上颌动脉到下颌升支后缘内侧皮质的最短距离、上颌动脉到乙状切迹下缘的最短距离、上颌动脉到髁突最上缘的最短距离、上颌动脉到关节结节最低点的最短距离、上颌动脉起始部到髁突最上缘的距离、上颌动脉起始部的口径在尸体组分别为:(6.12±0.78)mm、(5.29±0.69)mm、(20.68±0.95)mm、(4.60±0.60)mm、(22.48±1.18)mm、(3.74±0.57)mm;VR组上述数据分别为:(6.22±0.63)mm、(5.40±0.51)mm、(20.80±0.88)mm、(4.55±0.56)mm、(22.70±1.11)mm、(3.69±0.60)mm。结论:虚拟解剖组所测得的相关数据与尸体组测得的实体数据相一致,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上颌动脉下颌段的三维解剖具有可靠性及一定的优越性。
李阳汤可许向亮伊彪
关键词:上颌动脉
复发脑膜瘤再次手术患者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分析总结复发脑膜瘤再次手术患者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解放军第三○九医院神经外科自1990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复发脑膜瘤再次手术患者18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肿瘤性质、合并糖尿病、肥胖、器官功能障碍、术前长期卧床,首次手术与复发间隔时间≤6月、术前Kam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70分、本次手术前行放疗、术后重症监护为复发脑膜瘤再次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首次手术与复发间隔时间≤6月,术前KPS评分≤70分为复发脑膜瘤再次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0.029、0.007)。结论伴糖尿病、首次手术与复发间隔时间≤6个月、术前KPS评分≤70分复发脑膜瘤患者再次手术后颅内感染的风险较高。
周青汤可周敬安
关键词:脑膜瘤复发术后感染
虚拟现实系统对乙状窦前入路微创显露颈静脉孔区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虚拟现实系统模拟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露颈静脉孔区的手术路径并探讨微创化策略。方法 15具(30侧)尸头标本行CT和MRI扫描,影像学数据输入虚拟现实系统以构建颈静脉孔区三维解剖模型,选择骨性标记点绘制圆柱模拟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手术路径,将圆柱直径缩小模拟手术路径微创化,观察并测量微创化前后手术路径中所包含的解剖结构。结果虚拟现实系统模拟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露颈静脉孔区的手术路径可清晰显示所包含的神经、血管等解剖结构的空间层叠顺序,微创化前后手术路径均由岩骨内面神经垂直段与乙状窦之间经过,包含部分乙状窦,不包含小脑半球。微创化后手术路径体积,以及路径中岩骨骨性结构和静脉窦体积均小于微创化前(P=0.000);微创化前后后组脑神经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2)。结论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手术路径微创化可在有效显露颈静脉孔区靶结构的情况下减少重要解剖结构的损伤。
汤可周青周敬安赵亚群刘策
关键词:颞骨岩部颈静脉显微外科手术
创伤性硬膜下血肿去骨瓣减压术后大脑皮层血流灌注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创伤性硬脑膜下血肿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短期内大脑皮层的血流灌注特征。方法 15例创伤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于去骨瓣减压术后1周行颅脑320排动态容积CT扫描,于水平位选择颅骨缺损直径最大层面图像划定感兴趣区,分别计算颅骨缺损区和对侧镜像区皮层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术后48 h内意识清醒,未遗留神经功能障碍,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满意,无再次出血和颅内感染发生。颅骨缺损区皮层CBF和CBV的均值分别为91.12 ml·(100 g)-1·min-1和6.02 ml/100 g,明显高于对侧镜像区的均值69.22 ml·(100 g)-1·min-1和2.42 ml/100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颅骨缺损区皮层的MTT与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颅脑320排动态容积CT灌注扫描验证,创伤性硬脑膜下血肿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的皮层脑组织血流灌注有增加的现象,为进一步病生理研究提供依据。
汤可袁小东周青周敬安赵亚群刘策
关键词:CT灌注成像血液灌注
经枕髁和经颈静脉突方向远外侧入路手术路径的虚拟现实解剖研究比较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在构建虚拟现实解剖模型基础上,探讨远外侧入路经枕髁和经颈静脉突两种不同方向的微创手术路径对相关解剖结构显露的影响。方法对15例尸头标本行头颅CT和MR扫描,影像数据输入VitreaFx3.0虚拟现实系统构建颈静脉孔区3D解剖模型。在模型的颅后窝中选取颈静脉结节前缘为标志点,分别做经枕髁和经颈静脉突两个方向的、直径1cm的圆柱体模拟远外侧入路微创手术路径,观察路径中的解剖结构、测量其体积,并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种方向的模拟手术路径中均可清晰显示所包含的颅底骨质、神经和血管等解剖结构,均不包含脑干、小脑、椎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经枕髁方向路径包含部分迷走神经、副神经,经颈静脉突方向手术路径包含部分颈内静脉和颈静脉球。经枕髁和经颈静脉突两种方向手术路径体积[(3236.20±228.01)mm3vs(3306.00±248.23)mm3]及路径中舌下神经的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枕髁方向路径中包含的骨性结构和小脑前下动脉的体积大于经颈静脉突方向路径,而包含的静脉的体积小于经颈静脉突方向路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24、56.526、140.580,P值均〈0.01)。结论远外侧入路两种方向的模拟手术路径均有效显露舌下神经。经枕髁方向有助于显露小脑前下动脉;经颈静脉突方向有助于避开后组颅神经,但存在损伤颅内静脉的风险。
钱增辉汤可刘爱华
关键词:神经导航微创性
显微手术治疗小儿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35例报告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总结显微手术治疗小儿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的经验及近期效果。方法2005年10月-2006年11月显微手术治疗35例先天性脊髓脊膜膨出患儿,均行脊髓和马尾神经的松解,硬膜成形,8例患儿同时进行终丝切断,10例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35例均成功实施了脊膜膨出切除修补术、脊髓和马尾神经松解。10例术前存在膀胱直肠功能障碍中,术后3例直肠功能好转,余7例大小便情况同前。术前足部畸形9例,术后4例足内翻张力减低,余5例无明显功能变化。2例术后发生切口脑脊液漏,余切口一期愈合。10例合并明显脑积水患儿进行了脑室-腹腔分流术,其中二期进行分流术的9例治愈,1例一期进行分流术的患儿术后发生感染,二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小儿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及早采取手术治疗可改善神经功能障碍;合并脑积水的患儿,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安全有效;硬膜修补成形和皮下组织的处理是预防术后脑脊液漏的关键。
张家涌鲍圣德张扬赵晓文张彦芳汤可
关键词:脊髓脊膜膨出显微外科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