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双科
- 作品数:24 被引量:270H指数:11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戊唑醇与羟菌唑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试验被引量:11
- 2005年
- 2001~2003年,对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前2,3 d和接种后2,3,5 d喷施三唑类杀菌剂,与接种未喷药对照相比,戊唑醇可使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数减少76.47%~78.67%,籽粒中毒素含量减少64.19%~81.39%,增产10.81%~21.15%;羟菌唑可使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数减少74.64%~82.06%,籽粒中毒素含量减少42.43%~88.01%,增产11.01%~13.35%;大田示范试验中,处理区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数比对照区平均减少91.92%;对照药剂多菌灵与利德隆对小麦赤霉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 韩青梅康振生段双科黄丽丽
-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戊唑醇
-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三个STS标记的实用性分析被引量:15
- 2005年
- 根据已报道的序列,合成了3对STS引物4aF + 4aR、4a + 4b和4G + 4I ,对2 4个含已知抗白粉病基因的品种、3个含未知抗白粉病基因的品种和4个感病品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G + 4I和4aF + 4aR 2对引物,扩增产物稳定,均能够扩增出特异性较强、易于检测的目标片段STS4 70 和STS4 10 ,并且标记STS4 70 与Pm4a基因完全连锁。这2个STS标记联合使用,能够准确地检测Pm4基因,作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手段,在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王俊美柴春月刘红彦段双科王振军
-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抗病基因STS标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 戊唑醇与叶菌唑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被引量:46
- 2003年
- 小麦赤霉病是我国小麦产区的主要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小麦对赤霉病的抗性属水平抗性,受环境影响比较大,难以抵抗病菌的侵染危害.因此,防治赤霉病最有效的方法是化学防治.
- 韩青梅康振生段双科
- 关键词:戊唑醇小麦赤霉病
- 小麦白粉病抗病材料的鉴定研究被引量:7
- 2000年
- 1997~ 2 0 0 0年连续 3年 ,利用陕西小麦白粉病菌模拟病圃混合菌系 ,对陕西等省新育成的 2 80份小麦育种材料进行了苗期与成株期抗病性鉴定 ,筛选出对小麦白粉病菌高抗~免疫的育种亲本材料 1 2份 ,其中高抗材料 2份为鉴 4 4和鉴 4 7;免疫材料 1 0份为鉴 1 9、鉴 2 0、鉴 4 0、鉴 4 1、鉴 4 6、鉴 4 9、88( 60 5) -1 -5-1 -2 -2 -1、保丰 94 -66、贵农 2 9和秦 81 2 0 -2 3 -5-1 8。这些材料表现稳定 。
- 杨英段双科吴兴元
-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抗病性免疫育种
- 病情指数划分小麦品种(系)赤霉病抗病性类型方法的改进研究被引量:19
- 1999年
- 对小麦品种( 系) 赤霉病抗病性鉴定资料分析表明,同一个品种( 系) 的赤霉病病情指数年度间差异较大,采用相对病情指数法划分品种的抗病性,能够有效消除年度间的这种差异。
- 郭云忠段双科张涛
-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抗病性病情指数
- 葡萄采后致腐病原菌鉴定及侵染规律被引量:17
- 2005年
- 以红地球,巨峰,玫瑰香,马奶葡萄为试材,对鲜食葡萄采后腐烂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致病力测定和鉴定及其侵染规律的研究。研究表明,引起葡萄采后腐烂的病原菌主要有灰霉,黑曲霉,青霉,根霉,链格胞和拟茎点霉属6个属。其中黑曲霉和根霉为高温致腐菌,灰霉菌和链格胞为低温致腐菌,根霉和黑曲霉只有在有伤时才可以侵入,在不同品种上或同一品种上的不同部位主要致腐菌各不相同。
- 李宁关文强段双科
- 关键词:葡萄采后腐烂病原菌鉴定侵染规律
- 非自然越夏区小麦白粉病模拟鉴定病圃被引量:6
- 1997年
- 作者于1990~1995年根据陕西省关中麦区小麦白粉病侵染循环特点,人工模拟自然发病条件,在非自然越夏区杨陵(省农科院试验地)成功地建立起白粉病菌可周年存活,且秋、春季均能充分诱发感染的混合菌系病圃,宜对小麦种质材料进行全生育期抗白粉病鉴定。利用该病圃已对陕西省1000余份小麦品种(系)及部分国内外抗源亲本材料做了抗病性鉴定和利用评价。
- 段双科刘常宏王保通郭云忠
-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抗病性鉴定抗病育种
- 黄淮冬麦区区试品种的抗条锈鉴定被引量:7
- 2005年
- 对34个黄淮冬麦区区试品种和4个生产对照品种进行了苗期分小种鉴定和成株期混合小种鉴定。结果表明,苗期有44.74%的品种抗条中29号小种,26.32%的品种抗条中31号小种,10.53%的品种抗条中32号小种,仅有1个品种对3个小种均表现抗病。成株期有10个品种表现抗病,其中大部分可能为慢锈型或高温抗锈性品种。
- 王欣丽黄丽丽康振生段双科
- 关键词:区试成株期黄淮麦区冬麦
- 戊唑醇与羟菌唑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1
- 2005年
- 通过室内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新型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与羟菌唑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25%的戊唑醇(3.15mL/L)、6%的羟菌唑(3.75mL/L)可有效控制赤霉病菌在小麦穗部小穗之间的扩展,防效高于多菌灵常规用量。田间药效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接种前2d喷药与接种后2d喷药,2001年,戊唑醇可使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数分别减少80.32%和70.64%,产量增加12.95%与8.74%;羟菌唑可使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数减少80.5%和68.0%,产量增加11.41%和11.45%;2002年,在小麦赤霉病严重发生的情况下,戊唑醇能使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数减少76.47%和78.67%,羟菌唑能使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数减少82.06%和81.89%,产量增加极显著。说明这2种药剂可以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替代品种。
- 韩青梅康振生段双科
-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戊唑醇温室盆栽赤霉病菌小穗穗部
- 阿米西达水悬浮剂防治苹果病害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对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功效的仿生性杀菌剂25%阿米西达(Amistar)水悬浮剂在苹果病害管理体系中的应用技术和定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25%Amistar SC除对嘎啦品种有药害外,对红富士、新红星、北斗、澳州青苹等6个骨干品种均无任何不良影响,使用安全;同时,25%阿米西达SC对苹果白粉病、黑星病及斑点落叶病等3种主要病害均具有显著防治效果,使用浓度1:2 000~1:2 500,防治效果为80%~90%;在广谱性和防效上显著优于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常规性的苯并咪唑类、三唑类及代森类的杀菌剂品种.应用上重点应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施药,间隔7~10 d喷1次,连喷3~4次为宜,同时与其它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如苯并咪唑类、三唑类等内吸性杀菌剂混用或交替用药.在以红富士、新红星等品种为主栽品种果区的无公害苹果生产病害管理体系中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 时春喜严勇敢杨桦袁军儒王湘芹段双科
- 关键词:阿米西达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