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道臣

作品数:68 被引量:348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卫生厅'135工程'医学重点人才基金中山市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2篇成形术
  • 19篇腰椎
  • 19篇椎体
  • 16篇骨折
  • 13篇骨质
  • 13篇骨质疏松
  • 12篇椎体成形
  • 11篇椎弓
  • 11篇椎间盘
  • 11篇椎体成形术
  • 11篇脊柱
  • 9篇突出症
  • 9篇椎弓根
  • 9篇椎间盘突出
  • 9篇椎间盘突出症
  • 9篇内固定
  • 7篇腰椎间盘
  • 6篇手术
  • 6篇髓核
  • 6篇椎体压缩

机构

  • 47篇中山市人民医...
  • 11篇苏州大学
  • 10篇广东省中山市...
  • 8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武汉大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广州军区总医...
  • 1篇吉县人民医院
  • 1篇安徽省红十字...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68篇梁道臣
  • 55篇李青
  • 51篇张爱明
  • 44篇梅治
  • 37篇赵成毅
  • 29篇袁元杏
  • 27篇范志丹
  • 26篇姚海燕
  • 14篇张非
  • 10篇杨惠林
  • 9篇刘康
  • 9篇陈应超
  • 7篇张洪涛
  • 4篇唐天驷
  • 4篇廖威明
  • 4篇蔡林
  • 4篇刘小勇
  • 4篇陈尔东
  • 4篇何智勇
  • 4篇曾毅军

传媒

  • 11篇实用骨科杂志
  • 6篇临床骨科杂志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深圳中西医结...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医学新知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生物骨科材料...
  • 2篇中国骨科临床...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10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9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5
  • 3篇2004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Quadrant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治疗不稳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在 MastQuadrantTM 可扩张管通道系统下单侧固定加 Cage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采用 Quadrant 微创下单侧固定加 Cage 椎间融合术治疗,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34-76岁。术前、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背痛评分及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评分,根据 X 线片评价椎间隙高度变化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31例患者经14-36个月随访。本组患者腰部及下肢症状完全缓解,术后3 d 下地行走,椎间高度无丢失,影像学上椎间融合率100%,临床疗效据日本 JOA 评分,由术前(7.6±2.5)分上升至末次随访时(25.7±1.4)分,治疗改善率末次为84.46%,ODI 评分由术前(55.5±5.2)分下降至末次随访的(10.9±3.0)分。结论 Quadrant 微创下单侧固定 Cage 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能获得满意疗效。
李青姚海燕梁道臣赵成毅张爱明梅治陈应超张非
关键词:单侧固定脊柱融合术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不稳
预防性经皮椎体成形术可减少邻近椎体再发骨折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预防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否可减少PVP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发生。方法将68例行PV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3例,对骨折椎体行PVP; B组35例,对骨折椎体及上、下邻近椎体行PVP。术后定期行胸腰椎正、侧位X线检查,若再次出现疼痛,及时行胸腰椎MRI检查。统计PVP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24个月。A组随访至6个月时有12例(36. 36%)邻近椎体再发骨折;随访至12个月时,新增1例;合计有13例(39. 39%)邻近椎体再发骨折。B组随访至6个月时有2例(5. 71%)发生邻近椎体再发骨折;随访至12个月时,新增1例;合计有3例(8. 57%)发生邻近椎体再发骨折。两组随访至24个月均未见新增病例。邻近椎体再发骨折发生率B组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预防性PVP能够减少PVP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
梅治李青赵成毅梁道臣张爱明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穿刺定位导向装置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评价临床应用经皮椎体定位导向装置的效果。方法对1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时应用经皮椎体穿刺定位导向装置,其中男性5例,女性8例,T81例,T91例,T123例,L14例,L21例,L3、L4、L5各1例。椎体均压缩1/2以上。结果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应用经皮椎体穿刺定位导向装置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穿刺准确率,明显减少C型臂X线机的投照次数。结论经皮椎体穿刺定位导向装置是经皮椎体穿刺操作的有益辅助手段。
梁道臣杨惠林李青刘康张洪涛
关键词: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成形术形态学
颈椎后路单、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颈椎管狭窄症中的效果对比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颈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的30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实验组给予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JOA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脑脊液漏、轴性症状、感染、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均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其各有优缺点,临床在为患者实施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条件、手术设备条件以及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为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从而改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预后。
范志丹李青梁道臣张爱明赵成毅梅治
关键词:颈椎管狭窄症扩大成形术颈椎后路
中山市骨质疏松防治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中山市骨质疏松的防治模式.方法:总结5年来我院对骨质疏松患者不同阶段所采取的不同应对方法,适时组建了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创建了涵盖全市各镇区范围的骨质疏松防治网络体系,在医务人员中积极开展学术活动的同时积极在社...
袁元杏李青赵成毅张爱明梁道臣梅治张非范志丹姚海燕
关键词:骨质疏松
文献传递
运用“块形”腰椎融合器近期临床疗效的观察
2005年
目的 运用“块形”腰椎融合器 (CC cage)对 2 2例各种下腰痛患者行单节段后路融合手术治疗 ,术后随访观察并分析临床疗效。方法 对 CC cage融合术后患者临床效果进行随访并进行 JOA改善率分析。10名患者用单纯 CCcage融合 ,另 12名患者采用内固定加 CC cage。结果 经过平均 16 .7个月的随访 ,2 0个患者症状有明显改善 ,总体满意度 91%。结论  CC cage腰椎融合器可以获得脊柱稳定 ,早期疗效满意。
杨曙光杨惠林梁道臣张亚峰
关键词:腰椎融合术腰痛疗效观察
侧路镜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侧路镜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侧路镜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16例,术前术后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改善率进行疼痛和功能评价,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16例患者术后疼痛症状较术前皆有明显的缓解,术后疼痛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后改善率分别为为(80.2±3.6)%和(74.6±4.6)%。结论侧路镜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具有疗效可、损伤小、恢复快、经济和安全性高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张爱明李青梁道臣赵成毅梅治姚海燕范志丹张非
关键词:椎间盘源性腰痛腰椎椎间盘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纤维环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纤维环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18例具有临床症...
李青袁元杏梁道臣张爱明范志丹张非梅治姚海燕赵成毅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手术治疗
文献传递
单球囊与双球囊后凸成形术对椎体复位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9
2004年
目的探讨单球囊与双球囊后凸成形术对椎体压缩骨折复位作用的差异,评价后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5月~2004年5月应用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KP)施行椎体复位的58例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VCFs)患者(90个椎体)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58例患者90个椎体分为单球囊组(28个椎体)和双球囊组(62个椎体),两组均经双侧椎弓根穿刺,扩张后灌注骨水泥,分别采用单球囊双侧交替扩张和双球囊双侧同时扩张的方法。分别测量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和Cobb角,比较术前术后及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减轻或消失。椎体高度平均恢复率726%(229~100%);Cobb角由术前179°(31°~316°)矫正至术后96°(06°~282°),平均矫正87°(03°~272°),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单球囊组和双球囊组术后椎体高度平均恢复率分别为776%(553%~100%)和643%(229%~100%),术后平均矫正Cobb角分别为99°(03°~272°)和86°(06°~198°),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后凸成形术可有效缓解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后凸畸形;单球囊与双球囊后凸成形术同样能使压缩骨折的椎体获到较好复位。
杨惠林牛国旗梁道臣王根林孟斌陈亮陆俭周云毛海青赵刘军刘小勇顾晓晖倪才方唐天驷
关键词:后凸成形术球囊椎体高度COBB角
中山市脊柱侧凸综合防治网络建立及十五年经验总结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综合防治的临床效果。  方法:从1996年至今对中山市在校中、小学的44058名学生普查,并建立了由医院、学校、家庭组成的脊柱侧弯防治网络,对确诊的患儿根据King分型及Cobb角大小有选择性地进行了宣...
李青宁晔徐卓明袁元杏刘尚礼余新平张爱明刘康李卫平梁道臣梅治
关键词:脊柱侧凸卫生宣教器械矫正手术治疗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