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凌寒

作品数:12 被引量:61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哲学宗教
  • 5篇文化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大学生
  • 4篇心理
  • 3篇大学生心理
  • 3篇大学生心理问...
  • 3篇心理问题
  • 3篇学生心理
  • 3篇学生心理问题
  • 3篇生心
  • 3篇自我
  • 3篇教育
  • 3篇教育对策
  • 2篇心理健康
  • 2篇少年
  • 2篇青少年
  • 2篇自杀
  • 2篇自我状态
  • 2篇90后
  • 1篇大学生生
  • 1篇大学生生涯
  • 1篇导师

机构

  • 9篇首都师范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首都经济贸易...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12篇梁凌寒
  • 4篇蔺桂瑞
  • 3篇赵凯
  • 3篇彭秀芳
  • 3篇徐辉
  • 2篇侯志瑾
  • 1篇周司丽
  • 1篇田璐
  • 1篇赵军燕
  • 1篇杨学
  • 1篇耿俊
  • 1篇赵凯

传媒

  • 3篇北京教育(德...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心理与健康
  • 1篇中国藏学
  • 1篇马克思主义学...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北京高教学会...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4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毕业生学校到工作转换过程中的情绪、心理资源和行为追踪研究
毕业生学校到工作的转换是指学生结束校园生活、进入工作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经历关系、同常事物、职务和角色等多方面的改变。从开始有意识地为毕业后的生活和工作做准备,就进入了转换的过程,直到适应了新的工作和生活,这个...
梁凌寒
关键词:情绪心理资源求职行为
文献传递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通对近三年(2006、2007、2008)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高校心理咨询个案的调查分析,了解大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是人际交往、心理适应、学习问题、恋爱问题、情绪及心理危机问题,大学生心理问题具有掩饰性...
蔺桂瑞赵凯梁凌寒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教育对策
文献传递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通对近三年(2006、2007、2008)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高校心理咨询个案的调查分析,了解大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是人际交往、心理适应、学习问题、恋爱问题、情绪及心理危机问题,大学生心理问题具有掩饰性...
蔺桂瑞赵凯梁凌寒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教育对策
文献传递
大学生的自我状态分析
2013年
本文通过对90后、80后大学生的'自我状态诊断表'的对比分析,发现90后大学生在自我状态上与80后大学生有差异。并依此提出对90后大学生在人格教育上的方向,即提高90后大学生的成人自我状态,促使其达到真正的自信、自主和自由。此外,分析90后大学生的自我状态对家庭教育和幼儿早期教育都有启发。
徐辉彭秀芳梁凌寒
关键词:自我状态
从心理调查看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被引量:8
2009年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自杀或致伤、致死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这在高校和社会上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刊特邀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市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蔺桂瑞,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北京市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副会长贾晓明就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及高校和谐心理氛围有效机制的构建撰文。希望能对高校工作有所参考。
蔺桂瑞赵凯梁凌寒
关键词:学生心理问题心理调查心理疾病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危机筛查的“多维度空间扫描法”探析被引量:1
2018年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研发了心理危机筛查的"多维度空间扫描法",即通过简短的"四六法则"口诀识别心理危机的风险因素,在深度访谈与危机访谈中运用"多维度空间扫描"式谈话策略,该方法对预防及干预心理危机、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耿俊赵军燕赵凯杨学梁凌寒刘忠晖
北京综合院校藏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思考被引量:3
2011年
文章通过对北京3所综合院校37名藏族大学生入学时SCL—90数据的分析,并结合相关访谈及综合院校心理咨询中心的问卷调查,发现藏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好,同时在心理上也存在特别的困难和挑战。文章指出,应特别关注藏族大学生特有的心理需求,并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教育和帮助。
徐辉彭秀芳梁凌寒
关键词:藏族大学生心理健康SCL-90北京高校
小组干预对大学生生涯搜索效能感和生涯探索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以班杜拉的效能感理论为基础的小组干预对提高大学生生涯搜索效能感和生涯探索行为的效果;并比较不同干预方法的效果差异。方法将18名被试分为2个实验组和1个控制组,实验组进行5次小组干预,以生涯搜索自我效能量表(CSES)和生涯探索问卷(CEI)为前后测工具。结果实验组1和实验组2的后测分数均显著高于前测分数,而控制组前后测差异不显著。实验组2的后测分数均显著高于控制组,与实验组1差异不显著;而实验组1的后测分数除生涯探索问卷外,在效能感各维度均显著高于控制组。结论本研究的小组干预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生涯搜索效能感和生涯探索行为有效,增加对工作世界的实践探索使干预效果更显著。
侯志瑾梁凌寒周司丽
关键词:大学生
北京市青少年对父亲、母亲及同伴的依恋及其关系被引量:25
2006年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青少年与父亲、母亲及同伴的依恋状况。方法:采用Armsden和Green- berg编制的父亲、母亲及同伴依恋问卷(IPPA),对北京地区830名青少年与父亲、母亲及同伴的依恋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1)IPPA三个分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89~0.93;验证性因素分析NNFI和CFI结果均在0.95以上。(2)男生对母亲依恋(3.8±0.8)和同伴依恋(3.8±0.6)的得分高于对父亲依恋(3.6±0.7)的得分(F=9.2,P<0.01);女生对同伴依恋得分最高(3.9±0.6),对母亲依恋得分其次(3.7±0.8),对父亲依恋得分最低(3.4±0.8)(F=61.0,P<0.01)。(3)男生对父亲依恋得分高于女生(3.6±0.7/3.4±0.8,F=8.6,P<0.01);女生对同伴依恋得分高于男生(3.9±0.6/3.8±0.6.F=11.7.P<0.01)。(4)初一年级青少年对父亲(3.7±0.7)和母亲(3.9±0.8)的依恋显著高于其他年级(父亲: 3.3-3.5±0.8-0.9;母亲:3.5-3.7±0.7-0.8)。(5)同伴依恋在信任维度存在显著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F=2.72,P<0.05)。女生对同伴的信任维度分数随年级变化不大(4.1-4.2±0.6-0.7),但是男生在初一(4.1±0.8)和高一(4.1±0.7)对同伴的信任较高,初二(3.8±0.8)和高二(3.8±0.7)对同伴的信任较低。(6)青少年对父亲、母亲和同伴的依恋维度间呈正相关(r=0.20-0.47,P<0.01)。结论:IPPA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考察北京市青少年对父亲、母亲和同伴的依恋关系;北京市青少年对父亲、母亲和同伴的依恋存在差异。
梁凌寒侯志瑾田璐
关键词:青少年依恋关系父亲母亲
90后大学生的自我状态分析被引量:21
2011年
本文通过对90后、80后大学生的"自我状态诊断表"的对比分析,发现90后大学生在自我状态上与80后大学生有差异。并依此提出对90后大学生在人格教育上的方向,即提高90后大学生的成人自我状态,促使其达到真正的自信、自主和自由。此外,分析90后大学生的自我状态对家庭教育和幼儿早期教育都有启发。
徐辉彭秀芳梁凌寒
关键词:自我状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