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胜
- 作品数:11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级星火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稻鸭共作生产有机稻米技术初探被引量:3
- 2010年
- 稻鸭共作是起源于我国、成熟于日本的现代农业新技术,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综合经济效益显著的技术优势,是我国水稻主产区大力推广的生态农业新模式。沿江江淮低丘陵地区可应用种养结合模式,选用适宜水稻品种和本地麻鸭共作,科学管理,通过役用鸭的除草、除虫、培肥、中耕浑水来促进稻株发育,生产有机稻米和优质禽肉。
- 向敏朱同贵裴正峰林胜戴永平胥振国
- 关键词:生态农业有机大米稻鸭共作技术规程
- 我国有机农产品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被引量:9
- 2007年
- 发展有机农产品是加强食品安全、突破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重要途径,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的我国有机农产品发展迅速,但存在着生产规模小、分布区域不均衡、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开发投入不够等问题,需要通过政策扶持、示范有机农业集成、加强技术培训、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树立品牌意识、引导消费、加强监管等措施促进有机农产品健康快速发展。
- 向敏林胜赵俊松胡翰林汪兵
- 关键词:有机食品有机农产品
- 关于高职化学分层教学的探索被引量:1
- 2016年
-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当前高职化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的显现出来,为了有效的提高高职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教学研究者不断针对这些问题做出研究,本文主要对高职化学分层教学法进行探讨和分析。
- 林胜吴明星
- 关键词:高职化学教学方法
- 种植业收入模型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安徽省为例被引量:1
- 2018年
- 种植业是农业的基石,优化种植业生产对我国尤为重要。弄清影响种植业收入的因素,能为优化种植业生产提供参考。运用1995—2014年安徽省种植业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来探究部分种植业生产因素对种植业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种植业收入与农业机械总动力呈正相关,与农业播种面积呈负相关,与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存在较弱的负相关性,而与有效灌溉面积则相关性很弱。
- 林胜
- 关键词:种植业收入
- 平衡施用有机肥对有机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采用不同有机肥配方,探索有机肥平衡施用效果,以提高有机稻生产水平。[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检测不同有机肥配方的施用效果。[结果]在稻鸭共作模式下,平衡施用有机肥对水稻产量以及单位面积穗数有显著影响,但对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结论]试验基地采用施用"水稻秸秆堆肥15 000 kg/hm2+菜籽饼1 500 kg/hm2+鸡粪750 kg/hm2"的有机肥配方,有机稻产量达到6 200 kg/hm2,说明平衡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单位面积水稻的产量。
- 林胜裴正峰向敏丁朝芳
- 关键词:有机肥平衡施用
- 我国稻鸭共作技术发展现状与对策被引量:14
- 2010年
- 稻鸭共作是起源于我国、成熟于日本的现代农业新技术,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综合经济效益显著的技术优势,是我国水稻主产区大力推广的生态农业新模式。就目前国内对稻鸭共作技术研究不深入、技术不配套、农民认识有误区、推广机制不适应、推广缓慢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应加强技术攻关,创新栽培模式,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机制,延长产业链,加快推广步伐。
- 向敏黄鹤春裴正峰林胜胥振国戴永平
- 关键词:生态农业稻鸭共作
- 稻鸭共作模式有机肥组合施用效果研究
- 2014年
- 目的:探索稻鸭共作模式下有机肥组合施用效果,解决有机肥合理搭配和施用量问题。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不同有机肥组合施用效果进行抽样检测。结果:供试田块每667m2施用水稻秸秆堆肥1 000kg+菜籽饼50kg+鸡粪50kg或水稻秸秆堆肥1 200kg+鸡粪200kg,可获得有机稻380kg以上的产量。结论:稻鸭共作模式下,施用合理组配的有机肥不仅能够平衡土壤养分供应,维持地力,而且能够优化水稻经济性状,提高水稻产量,但对有机稻米品质的提高没有明显作用。
- 裴正峰丁朝芳向敏林胜
- 关键词:施用效果
- 高职“项目驱动式”教学刍议被引量:1
- 2011年
- 采用"任务驱动式"项目教学法,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目标。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知识更新贮备的基础上,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要以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以技能培养为重点,综合运用探究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和案例教学的特点,设计具有职业性、独立性、针对性、创新性的项目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学习训练有效地融入技术(能力)任务完成的过程中,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以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向敏王丹林胜
-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化教学
- 制备高不溶性大豆膳食纤维得率的菌种选育被引量:1
- 2011年
- 不溶性膳食纤维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食物配料,在功能食品中应用广泛,且在预防人体的某些疾病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如何在保持膳食纤维高活性的基础上提高其转化率显得尤为重要。以生产豆制品的废渣为原料,以保加利亚乳杆菌(Lb.)和嗜热链球菌(St.)为混合菌种,首先对这2种菌进行物理(紫外线)和化学(硫酸二乙酯)单因素诱变,确定2种菌的紫外线照射时间均为1.5min,硫酸二乙酯的振荡时间均为30min。在此基础上进行复合诱变,筛选得到不溶性大豆膳食纤维得率为84.95%和83.63%的菌种各1株,较原菌分别提高了1.47%和1.80%。同时其溶胀性和持水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 刘娴朱道林林胜周逢旭戴永平王池丽宫震
- 关键词:持水力溶胀性
- 制备不溶性大豆膳食纤维底物条件优化被引量:1
- 2013年
- 不溶性膳食纤维(IDF)是一种新型功能基料,且在对抗"文明病"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豆渣为原料,用发酵法制备不溶性大豆膳食纤维。通过对白砂糖的添加量、脱脂乳添加量、混合菌种的接种比例和发酵液初始pH等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底物构成为白砂糖添加量4%、脱脂乳添加量4%、混合菌种的接种比例Lb∶St=1∶1和发酵液初始pH6.35,此时IDF得率为83.75%,IDF持水力为83.21%,IDF溶胀性为2.9 mL/g。
- 刘娴朱道林周逢旭林胜戴永平王池丽
- 关键词:大豆不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发酵